其他

交大荐书 | “一带一路”扩展中国外交大舞台

2017-05-13 商务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明天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目前,2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将出席该论坛。本次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本文作者:姚培生

本文选自:《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姚培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95 年至2005 年先后任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现为中国亚非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

立即购买

长按识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纪性倡议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认为,“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根据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将我国与周边亚欧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编织共同利益网络,让周边国家从中国发展中受益,同时我们也从与周边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受益。一句话,共同发展,相互受益。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国外某些人故意曲解中国的倡议,比如“扩张论”“威胁论”“走西方殖民主义老路”等等。这类伪命题的实质就是不希望中国强大,害怕中国一旦真正强大,会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改变现今的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大大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如此,搞强权政治的少数国家就不会舒服了。他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天,所以就不停地制造麻烦,绞尽脑汁用政治、经济、军事各种手段削弱中国的影响。还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利用联合国人权会议,借口中国人权问题,连续10次搞反华提案,但没有一次得逞,最终灰溜溜收场。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站在中国一边,始终力挺中国。所以,当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些发展中国家对我们政治上的宝贵支持,特别是非洲的兄弟,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那些将快速发展的中国与西方老殖民主义类比的人,别有用心地说中国也要走那条老路。实际上,对历史,中国人最有发言权。西方殖民者走的发家之路,实际是害人利己的血腥之路,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得到了什么?战争、割地、赔款、饥饿、死亡、眼泪……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会,也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史。因此,当少数国家在国际上拿人权问题压制中国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你们看看自己的历史吧,你们没有资格妄评中国的人权!”

 

那些将快速发展的中国与西方老殖民主义类比的人,别有用心地说中国也要走那条老路。实际上,对历史,中国人最有发言权。西方殖民者走的发家之路,实际是害人利己的血腥之路,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得到了什么?战争、割地、赔款、饥饿、死亡、眼泪……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会,也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史。因此,当少数国家在国际上拿人权问题压制中国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你们看看自己的历史吧,你们没有资格妄评中国的人权!”


还有,从福建武夷山起始,经蒙古、俄罗斯到达欧洲的万里茶道,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大度、包容。利用历史上的万里茶道,加强中蒙俄之间合作的倡议,也是习近平2013年3月首访俄罗斯时在公开演讲中提出的,他在2013年实际提到了“一道、一带、一路”三条线。可见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有历史基础的。


外交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保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通过总结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而为实现这些部署,对外交政策又做了一系列调整。习近平关于建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的主张,是对中国外交理论和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主张对稳定我国与大国的关系,促进我国与周边邻国以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对破解“一带一路”上的许多难题有指导意义。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外交工作的体会。外交是神圣光荣、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搞外交的同志应该具备什么基本素质呢?周恩来曾对中国外交人员讲过三句话: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精通业务。我着重讲第一条。一个外交官首先应绝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有奉献精神,为了祖国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甚至生命。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外交舞台上形成了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队伍,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外交官。



我举一个例子,外交部有一个大使,叫符华强。他曾在非洲我驻乍得使馆工作。1980年,这个国家发生政变引起内战,他奋不顾身组织使馆人员撤离。在这个过程中,符华强自己却被子弹打中背部流血倒下,当时送到医院只进行了简单处理,以为只是擦伤了外皮。但此后他总感到后背的隐痛。直到2003年例行体检时医生才查出他背部有一粒子弹,它竟跟了符华强23年! 这个同志最优秀的品质是从不夸夸其谈、自吹自捧,而是默默无闻、辛勤劳作。他提职比其他同时进部的同志要晚些,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外交部党委就此作了专门决定,号召全部同志全体党员向符华强同志学习。


常听人讲搞外交很风光,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这项工作能使人见世面,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外交工作的艰辛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奉献付出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体魄是很难适应的。比如礼宾工作,乍一看好像很简单,不就是安排宴请、迎来送往吗?其实现在的礼宾工作在外交部是极苦的差事,因为高层互访密度大,一年到头活动一场接一场,特别是多边活动,每个参与的同志更是自始至终绷紧神经。这个工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事先商定的日程常常因无法预见的变化而不得不重做,前功尽弃不是个案。为保证不出任何差错,他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比别人多几倍的工作量。


吃不饱饭或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或睡不成觉是常事。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APEC峰会和其他许多大型外交活动,外交部礼宾司同志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认为,他们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来自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他们深知,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他们实际上是为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挥洒汗水。很多外国友人和重量级政要均赞扬中国的礼宾工作属世界一流。我陪团出访过,也在国外多次接待国家领导人访问,我最了解这项工作。当然,外交部其他部门比如领事工作也是很费心费神的。近年来,为了维护我境外公民、同胞的利益,领事司和其他有关司局各级领导甚至部领导半夜三更起来处理急案已成常态了。



那驻外使馆工作是不是轻松些呢?也不是。我给大家讲些故事。大概20世纪90年代以前,去使馆工作的人,等于暂时跟亲人分离,一去少则2年、4年,多则6年甚至8年,与家里亲人只有书信联系。当时根本没有现代通信条件,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只够打几分钟的国际长途,更没有手机和电脑。思乡之苦是现代人体会不到的。那么书信是怎么从国内送到使馆个人手里的呢?其实都是通过外交信使利用递送机要文件之机顺便带过去的。除了驻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苏联等大馆一周去一次信使外,中小使馆是一月去一次。这样一算,中小使馆一个人一年最多得到12次信。因此,那时使馆同志最兴奋最盼望的日子,就是信使的到来,因为他们携带着亲人的宝贵信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外交开支有限,驻外使馆的外交官大部分是独自一人,夫人不随任,很多人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幼小时不认爹不叫爹,长大了也只愿意跟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造成这种感情隔阖甚至永久隔阖的现象还不是个别的。


还有,在非洲很多国家,恶劣的气候和可怕的疾病严重损害了馆员的健康,威胁着馆员的生命。在某些国家,使馆同志很容易染上疟疾,俗称“打摆子”,患病率90%以上,有些同志从此终身患病,有的甚至殉职在岗位上。大家现在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非洲多个国家,那里都有我国大使馆。面对这种致命性病毒,使馆同志不但不能退却,相反要坚守岗位。近年来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活动也时时威胁着外交官的生命安全。因此,外交也是个高风险职业。国际法规定,随员级别以上的所有外交官享有一种免受任何侵犯的特权——外交豁免权。


我在这里讲外交的艰苦并不是诉苦,而是想告诉大家,绝大部分的中国外交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以苦为荣,能够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考验,因为大家心中始终有祖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外交人员的待遇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不但配偶可随任,连孩子也可带在身边在当地上学,外交人员的父母都可以出国探亲。


祖国强大是外交的后盾

我在大使岗位上共举办了12场国庆招待会,每次我都会发表讲话,讲话的底气一年比一年足,感觉一年比一年好。为什么? 因为应邀来的客人都发自内心地祝贺我国各方面的成就。不管是当地的执政党代表还是反对党代表,都称赞邓小平是战略家,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他们是看得很明白的。



我们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但不应过分自满,因为我国目前还不是全面发展的强国,要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国内有些专家说中国很快会成为超级大国,甚至十年后可能超过美国。这种振奋人心的预测可以理解。但是我国要真正赶上美国的水平,无疑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先不说这个量,质方面的差距也是明显的,很多产品的核心部位我们自己还做不了,例如大飞机的发动机。解决这类难题还需要时间。即使我们软硬实力都有质的提高,能与美国并驾齐驱,也不宜称自己为超级大国。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演讲时,用坚定的语气说,中国今后即使发展了也不做超级大国。


我认为,超级大国在现代概念中不是一个平等待人的国家,它的特征和毛病就是凌驾于他国之上,指手画脚,欺负别人。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成为真正强国后也仍应该坚持平等相待、以理服人的原则。中国一直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新在何处?新在全球性问题应由各国一起商量决定,而不是由一两个国家拍板说了算。二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里边的改革方案要经美国国会批准,这种规定合理吗?我相信,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会是富人俱乐部,而是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操作的投融资平台,一定会获得成功!


投票赢好书

“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评选正在进行,欢迎大家为交大社投上一票!史上最简投票,还有福利赠送!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赢好书,就等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