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再生的资源:请珍惜你手中的每一块和田玉

新疆玉


近20年,新疆和田玉的价格上涨了1000倍,一克和田玉籽料比黄金贵几倍!2000年每公斤和田玉籽料1万至1.2万;2007年,飙升到每公斤100万!2012年2月,武汉一块重25.5公斤的玉雕要价5亿元!和田玉为什么这么贵?看看戈壁深山采玉人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据地质资料记录,和田玉石矿点均位于塔里木盆地与昆仑山的交界的过渡地区,中高山区地形切割剧烈、地形复杂,最高可达5000余米。这里气候相差比较大,有的地方夏季要穿棉衣,有的地方干燥炎热。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降雪封山,直到来年3月份冰雪开始消融。6——8月为雨季洪水期,多有冰雾,洪水季节各河流河水猛涨、流速湍急,适合开采和田玉的时间十分有限。



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拉喀什河汇合成和田河,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就是盛产和田玉的主要河流。由于海拔地质风化严重,每到夏季冰融雪化时,长期风化裂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随着洪水冲向下游河流。每年在玉龙喀什河床上都很多人在挖玉,挖玉的基本上都是农民,玉农们在河岸拣玉,在河里捞玉,用手翻地,最多不过半米深,反反复复地在不足50公里的河道上采了几千年。人们捡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达到。



随着玉石价格的上涨刺激了迅速膨胀的开采,挖玉也陷入进一步的疯狂,玉龙喀什河两岸几百米内都被挖了个底朝天,捡玉人能够捡到的玉料也越来越少。图中捡玉人艾力,挖玉有4个多月了,只挖到了2千多元的玉石。他拿出自己今天挖到的两块山流水,他说这两块玉能值6百多。四个月的风餐露宿仅仅这些收获,看完不仅令人心酸。



现在,好的玉石一般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处,大型机械很难运进去,更增加了开采难度,因此多需要使用炸药炸下来,爆炸力造成山料的内裂非常严重,有的一块几十公斤重的大料开不出几个把件和镯子,只能做小件。因此能做成玉玺或者玉雕大件的玉料也极为稀少。



在各种恶劣的气候和险要的地形条件下,人力是运送玉料的唯一工具。因为矿脉太分散,开路费用高昂,代价太大,所以没路可走。大块玉料只有推倒山下较平缓地段或河中,再人拉、肩扛,一点点的搬运到转运处。如果稍有闪失,造成大块玉料的破碎,玉料便会身价暴跌,采玉人的个人声誉也会一落千丈。小块玉料只能使用骡子运送,每次每头骡子运送量仅在50公斤左右,每两天一次,如再遇洪水的“洗礼”,更是雪上加霜。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摔到山下丧了命,也有人因意外受伤、病死、冻死在深山里......可以说,玉都是采玉人拿命换来的!



每块玉都是历经大自然千万年的考验和造化恩赐于人类的瑰宝,都是采玉人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千万块石头中不一定出一块玉,只有玉石能够历久弥坚,让它在众多的顽石中脱颖而出。天然美玉凝结天地之精华,散发温润之光泽,都是大自然的精灵,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弥足珍贵。


玉器收藏也是一项收藏投资,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而且在政治,文化,礼仪等方面都有广泛涉及。


现在玉石资源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升值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中国的玉料向来以新疆和田玉,最为稀缺珍贵,存量虽富,但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了4000多年,产量也越来越低,价格水涨船高。尤其是上等的和田白玉、青白玉、价格涨幅好多倍。


雕琢玉器的人工也越来越大,玉器的附加值就越越高。玉器就越来越贵。玉器自古到今基本上一直都是人工雕琢。而人工雕琢的玉器作品。每一件都是不一样的价格更是连城,相比书画、陶瓷、钱币、玉器既小巧玲珑、又便于收藏更便于欣赏把玩。这为玉器的后期升值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所以无疑来说,玉器是最稳定的投资理财的方式。自古品质优良的和田玉都被王公贵族所专享,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真正上好的和田白玉越来越少。一直以来,收藏界的导向是:越少的东西越值钱,收藏越有价值,因物以稀为贵。因此,和田玉的收藏在历代都为收藏家们所重视。翡翠是在清中期以后才开始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来自缅甸的硬玉,但在玉器收藏界中呈现出一股后来者居上的劲头,价格扶摇直上,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关注。在近年来的艺术收藏品中,色艳质美的收藏级翡翠异军突起,价格迅速上涨,翡翠收藏者数量也日益增多,但也同样面临着高档原材料开采接近枯竭的状况。玉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价值和收藏地位,所以说,它也是投资与收藏的首选门类。


最后,希望你知玉懂玉爱玉惜玉,把玉当作有灵性的爱物用爱心来对待,来抚摸,来佩戴,爱不释手,怜香惜玉,请相信她会给你带来好运和平安幸福的!请珍惜我们手中拥有的每一块玉吧!

大 家 都 在 看  >>

玩和田玉的各种好!超乎想象!

你被骗了!这些根本不是“和田玉”!

投资收藏原石好还是成品好?

玉石文化传播、收藏,欢迎到店品鉴 @新疆玉

微信:18196117583 ——18699442786

内容源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大山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