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万级籽料,都有哪些标准

新疆玉 2023-11-24


中国人爱玉,藏玉,但并不是所有的天然籽玉都有收藏价值,普通玉石与收藏级别的玉石,有着本质的价值差别,事实上市场上很大一部分的籽玉是没有收藏价值的。 


这些籽玉大部分毛病缠身,浆棉花水线杂质黑点脏糖或石性太大,反正挑一个毛病不大的天然籽玉绝对是百里挑一。

 

那么,那些挑不出毛病的百万级收藏籽料,都有哪些坚持呢?

 

上乘的品质

我们知道和田籽料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水流冲击,块度一般比较小,大小可以用这几个来作比较:“如盘、如斗、如拳、如栗”。 

和田玉的品质要从质地、颜色、光泽、块度、净度、透明度等多个方面考虑。
一块优质和田籽玉的品质要遵循“油细白”等标准。
大小和品质都能称得上为精品和田玉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大师工艺

现在说起“大师”,很多人都有加以鄙夷的语气,因为现在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伪大师”作品,一块玉本身可能不怎么样,但是有了“大师”的加持,可能价格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师作品,普普通通被人诟病缺少创新和灵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师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他们也不得为了“活下去”,而做出让步,做出一些顺应市场的东西。


每个精品藏品需要有一个创作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灵感迸发,到选料切料、再着手创造……这里的每一步都包含了他对玉雕的理解及心血,这个过程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般人往往等不起,等得起也买不起……


但是好的作品就如同一瓶醇香的老酒,历久弥香,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历久越凸显价值。


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制作,对于一件收藏级别的玉器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玉雕大师的作品往往受到市场的更多认可。 


稀有程度

我们都知道和田玉的矿脉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几千年来开采的难度低的矿脉,像塔特勒苏、阿拉玛斯等等古玉矿几乎都已经被开采殆尽。


最早之前开采是用炸药,这样出来的玉很多有裂,十分影响玉的品质和价格,也对玉石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稍微好一点的山料,往往都分布在山高路险,空气稀薄的5000米雪线之上,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人类的天绝之地,这些地方,只能靠人力去开采,大型机械无法运上去,大规模开矿非常不现实。


唐朝的封疆大吏马总曾经编撰《意林》,其中《意林·尸子二十卷》中有如下描述:“玉者,色不如雪,泽不知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可见,采玉不但难度大,还是十分危险的。


冰心先生有一句话:“人们都羡慕花朵的美丽,却不知道为了那一刻的绽放,它要经历多少艰辛。”


我们只知道欣赏玉的美感、玉的光鲜,却没看到采玉人的艰辛,不知道它背后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有多少玉石都是拿命换来的!


好的籽料现在基本上很难挖到,有时开工一个月两个月才挖一两个看得上眼的小籽料,其他挖出来的都是垃圾料。这就导致开采成本在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和田玉的开采难度大,每年开采量有限,所以“物以稀为贵”,好一点的玉石价格自然就上来了。


现实因素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事实上,中国5亿资产以上富豪最爱投资玉石和书画。玉石作为富豪人家传家之物也绝不是偶然,这包括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玉石经济价值的影响。


玩玉是一种收藏,爱玉,有很大一部分文化信仰掺和在里面,没有一种收藏品、文玩能够达到和田玉的厚重。 


古有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玉的产生是天地净化之结晶,华夏瑰宝。一块玉不管攥在手里,挂在身上,还在安置室内,其实都是一种中国人的信仰,是一段文明的传承延续,是一种脱离世俗的高级品味

特别推荐:新疆玉网上商城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到店品鉴 :

微信:18196117583  / 18999352987  

编辑:大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