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海迪的硬伤

2016-10-11 沈阿瑟 沈阿瑟

张海迪的硬伤

 

/沈阿瑟

 

张海迪从小残疾,但她人残志不残,一直坚持自学,后来翻译和创作了不少作品,并为残疾人提供大量的医疗服务,在她的提议下,一些残疾人也可以驾驶车辆了,这些,我都是深感佩服的。但是,人往往有个毛病:一经御用和吹捧,自我就不那么清醒了,以为我某方面行,其它方面也一定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一本叫《我的祖国》的书,张海迪为之作序,我正好读到。读罢她的序,顿然觉得硬伤多多,不忍卒读,故想说一说。

 

祖国是什么?是祖先一直以来居住的国家,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也就是中国。就这么简单。但张海迪硬是要把这个概念说得复杂、玄乎,以拉得很长的描写,似想道明啥是祖国。这长长的描写,我给它细捏了一下,无非是说到了江山和人,但怎么也看不出,最后到底想说明什么,说了什么。《我的祖国》这书看来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我想,读这书的小孩,如果先读这序,脑子就先糊涂了。孩子感觉糊涂,是因为这序写得糊涂。如此,以其昏昏而欲使人昭昭,这事就难了。当然,这样的序,在中国也实在太多了。这种序,说得严重一点,便是1949年后无数垃圾文字中的一种。这是张海迪总体上的硬伤。

 

还有细节上的硬伤。

 

说到“中国”一词的来历,张海迪说是出自《诗经》,并引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原文。遗憾的是,她说错了,显示了她基本国学知识的不足。上面引文中的“中国”一词,是“京师、首都”的意思,并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这个意思。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类似的用法,《孟子》中也有,《孟子》里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一间房子”。按张海迪的文义,估计会变成“我想把中国送给孟夫子作为一个房间”了,若如此,齐王也真够大方的。

 

“中国”一词,作为一个国家这个意义,是出自《尚书》:“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思是“天神已经把中国的人民和他们的土地托付给周朝的先王”,而不是出自《诗经》,这是学界的定论。看来张海迪在这方面也是没有涉略过。不知道,是没有关系的,也是不难为情的,但不能乱写。更何况读者对象是孩子,很容易误人子弟。这很不好。

说起“中国”一词,其实它不见得是个“好”词。“中国”是“中央之国”之意,与之对应的东南西北,分别叫夷、戎、蛮、狄,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也就是说:老子天下第一,你们四周的,全是蛮子,是低很多级别的。当然,这也怪不得古人,因为那时也不知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除了中国文明之外,这天下还有别的文明。由此看来,大说特说“中国”,是有商量余地的。对此,张海迪可能更不知道了。

 

以我个人有限的视野,季羡林给《胡适全集》作序,其序文也跟张海迪的序言相类似:力不足,硬以字数凑数,且东拉西扯,看到最后,读者不知道作序者到底想说点啥,还以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行呢。

 

2009年9月5日,于浙江海宁

张海迪原文:
  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曾经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告诉我,中国就是我的祖国。中国有56个民族,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清的高山大河,还有辽阔的海洋……
  可是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呢?那时候我真的这么想过,一个孩子的心里总是有很多问号。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当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牵挂、魂系梦萦的地方。在远离祖国千里万里的他乡,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波浪就响在耳畔……
  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上逶迤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峨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亲密地和大陆邻居喃喃私语……
  祖国的历史悠久绵远,就像黄河,也像长江,历经万年风雨,千迴百折,却永远滔滔滚滚,一往无前;亘古绵延的年代里,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威风凛凛,气冲霄汉。
  当孔夫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
  当李白吟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
  当李清照悲切吟哦,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
  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
  可是,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了很多年。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寻找中国这个名字的起源。有一天,我在《诗经大雅》里读到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把自己生息繁衍的国家称为中国了。所以,我们的祖国是一种悠久的历史延续,生生不息,她由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力量所维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礼记中庸》里说,天下的圣贤,如果具备了聪明睿智,温柔宽容的品格,有刚毅坚强的意志,端庄典雅的风度,而且具有洞悉一切的才能,就能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并且让周围的民族和国家受益。
  两千多年前的先人们已经把维护国家荣誉、弘扬民族精神看得非常重要了。
  祖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中华民族的祖先挥洒着汗水和血泪,尽情为她书写了五千年。五千年写就了多少厚重的典籍,多少光辉的篇章。五千年,中国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贡献了多少不可替代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啊!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实践证明,经过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中国已经为世界的文明进步描绘了最美的图景。
  今天,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我写下这些文字,耳畔也仿佛又听见了那支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
本文是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我的祖国》一书写的序言


我的原微信公众平台号已经被销号,新公号是arthurshen2,欢迎垂注。烦请:点击此文章最上面,标题下面蓝色的沈阿瑟三字,即可关注。谢谢。近来,看到一些微信公众平台号纷纷被不见,看来俺也得未雨绸缪。积攒了一些关注者,谢谢大家的美意。如蒙不弃,欢迎加俺私号arthurshen99-  可作防失联之用(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满为止,再次感谢。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为在下实业的微店“沈阿瑟的包包”,多谢友情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