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ishengtaiwang Intro 田野观察(原爱生态网),做互联网+新农业最有深度,最有方向性的媒体及平台。关注有价值的行业动向,剖析行业的本质,洞察市场的机遇。 《论语.子路》上有一篇千古争讼的记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一直以来,《论语.子路》的这篇记述被引述成为孔子轻视农业,鄙弃动手操作的罪证。如何晏《论语集解》:「礼义与信足以成德,何用学稼以教民乎?」或是邢昺《论语注疏》:「夫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化民,如是,则四方之民感化自来,皆以襁器背负其子而至矣,何用学稼以教民乎?」都主张只要礼义信具足,农艺非君子之所讲究。 然而我们看《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剸车;鼋、鼍、鱼、鳖、鳅、鳣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便知传统儒家对以农立国,农为富国之本,有深刻的认识。荀子由此反对墨家以为天下不足,理当提倡节用。而是主张增加生产,符合儒家一贯「正德、利用、厚生」的主张。既然如此,能够不讲究农业技术吗? 而中国历代以来,农业书籍皆有,农业生产力远高于同期欧洲,知识分子耕读传家。显然老农、老圃乃至农业,并非鄙视的对象。 孔子的想法,其实映对农家的主张,就清楚了。农家认为君主当与人民同耕,无有分别,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当时痛加批驳,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然则,并无高下之别,不过是行业分工,各务其本而已。所以孟子才说「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理路非常分明。 樊迟问夫子以农,犹如问文学家以黑洞、夸克,当然不得当。孔夫子自承不如老农、不如老圃,恰当之极。 比较中共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从老农、老圃,强欲「亩产万斤」,必然产生孟子所说:「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恶能治国家?」就更能明白孔夫子不越位谈农艺,而谈治国之道,也就是农道的的想法。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耳!」山水之间为何?依山傍水者,农田、农庄是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山水之间,即礼义信三者,厥为农道也。 所谓农道,既是礼、义与信,请分别言之。 礼者,节度也,不但对人,也对自然。农业操作、农村生活,必是依照二十四节气,有节有度,违此无成。 义者,宜也。为所当为,行所当行。农业不能如工、商业之以流水线、打卡相节制。抢收、救灾,不问时地,皆以得当与否为准。 由此还必须认清农业与工、商业之根本不同。工、商业内,多讲究一定的契约、规格。但是农业有其不确定性,在劳工层面,如果不能以理念引导,只讲究表面产量,那么自然就会怠惰敷衍,很难规范。在生产层面,可以订出各种数字标准,但是有心者总能寻得漏洞,例如收购牛奶,为判定有无掺水,遂以含氨浓度作为标准,酪农便加入尿素,未料在巴斯德灭菌法加热过程中,产生三聚氰胺,造成了毒奶粉事件。所谓食品安全事件,问题不在立法,而在于以顾客为本、视己犹人、爱财有道等基本信念。 礼、义与信,我所固有,而殖民帝国主义者所崩坏。规复农道,再现礼、义、信,是救国治本之道。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