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永靖《黄河飞渡》一起看

2016-11-19 临夏美 看印象 临夏印象


【片名】黄河飞渡

【导演】刘国权

【编剧】姚运焕

【类型】戏剧

【主演】冯志鹏  史可夫  王元榜  马陋夫

【片长】91分钟

【上映】1959年11月

【故事梗概】

甘肃省某县,这里天旱少雨,但奔腾呼啸的黄河从两山之间流过,人们却无法用这滚滚东流水去灌溉田地。魏民从部队转业回来后,在县水利科当了干部。他和青年农民丁俊才勘测出一条道路,决定利用地形和水的压力,在黄河南岸挖一条渠,引水到横跨黄河上的渡槽,浇灌北岸的土地。这个计划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在县委书记的支持下,终于开工。

要开工,就要在鸟飞不过、人无立足之地的峭壁上挖出一条渠道。县委书记和魏民贴出红榜,广招天下英雄好汉,人们纷纷前来揭榜。最终,非受益区的代表丁俊才揭去了红榜。魏民采取了边施工边设计的方法,依靠群众力量,用土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黄河流域暴雨来临,河水猛涨,人们在大风雨中忘我劳动,决心创造出奇迹。在挖渠炸石头的过程中,丁俊才点燃了导火线后,向上爬去,不料刚爬到半山腰,安全绳索被磨断了,炸药马上就要爆炸,丁俊才翻身跳入水流湍急的黄河之中,一声巨响硝烟四起,无数碎石随之而下。经过艰苦的劳动,引黄河水浇灌农田的工程终于胜利完工,人们在劳动中不但受到了思想和灵魂的洗礼,更感受到了与天奋斗的自豪和光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0180exjbu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永靖人民不愧为大禹的子孙、黄河的儿女。1958年,6000多名永靖工匠以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在炳灵寺附近“神仙难到此,飞鸟不敢站”的黄河天险扎地山战天斗地5个多月,架槽渡河,劈山引水,在黄河天险上架起了长35公里的第一座人工水渠——英雄渠。

在英雄渠的施工中,黄河渡槽是最艰巨的一项工程,渡槽全长160米,其中拱形54米,拱圈为90度,弧高11米,在黄河天堑上修这样的渡槽,史无前例。技艺精湛的永靖工匠以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设计完成了这座自南向北,恰似长虹卧波的黄河“飞渡”的任务,创造了引黄史上的一个奇迹,震惊中外。

黄河渡槽架设成功的消息在国内各大报纸刊发后,很快引起了各界的关注。1958年和1959年,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兰州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甘肃省第一部纪录片《英雄渠》、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黄河飞渡》真实地再现了永靖人民“一颗脑袋两只手,敢说敢做又敢想”的英雄事迹,使永靖的名字又一次声震华夏,名扬天下。


甘肃省委第一书张仲良曾赋诗一首《黄河飞渡》:

英雄大战扎地浪,天改颜色地变样。

炮声震碎龙王胆,烟硝蒙失鲁班光。

一颗脑袋两只手,敢说敢做又敢想。

冲天牛劲那里来,红旗招展引方向。


新中国甘肃省第一任省长邓宝珊将军也赋诗一首《无题诗》盛赞英雄渠:

英雄人民英雄渠,黄河飞渡黄河奇。

大禹鲁班不足道,扎地山前树红旗。


如今,英雄渠已不复存在,留在炳灵石林——“万笏朝天”之上“黄河飞渡”四个红色苍劲有力大字,依然昭示着永靖人民惊天动地的神勇,向无数游客诉说着“英雄大战扎地浪,天改颜色地变样”那段悲壮而又沧桑的历史……

【精彩荐读】

关注 | 19℃→零下11℃!临夏天气将迎蹦极跳! 雨夹雪要来了!

临夏市青年企业家商会优秀企业展播  东乡县二中举行冬季田径运动会

投票 | 关于临夏市冬天洒水车洒水你有什么看法?

点赞 | 临夏“的哥”将贵重仪器交还失主

赏图 | 看看印友发来的航拍片

临夏居民车祸受重伤 兰州交警驾车急送医

从临夏走出去的明星,了不起的他们

不怕长得丑,就怕丑错人 | 还记得那个长得像马云的农村小孩吗?马云愿意供其上大学...

震撼 | 看看昨晚临夏的超级月亮

看大片 | 你见过这么漂亮的清真寺夜景吗?

看大美康乐 (续) | 康乐县荣登“2016最美中国榜”荣获“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

临夏州通报6起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有好新闻好文章好照片好视频可以联系我们QQ邮箱(515324528@qq.com),还有你对平台内容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在临夏印象微社区,本平台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临夏最美新媒体 综合信息发布中心--临夏印象(lxyx930)点击关注临夏印象 共赏最美临夏(微信公众号lxyx9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