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夏市所有街道的旧街名及来历,你都知道吗?

2017-08-16 临夏美 看印象 临夏印象

街名,是一个城市标识方位的重要形式,而旧街名更是蕴含着一定的历史记忆,或多或少透露着过去岁月的点滴信息。


解放后,临夏市所有街巷道路都进行了重新命名,因而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街名被人们逐渐所遗忘;也有少量的一些老街名虽在沿用,但对其含义及来历人们不甚了解;还有一些街道已消失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街与名俱不存。为此,笔者串街走巷、探寻走访、探根溯源、实地踏勘,记录了全市一些主要或有名的街道,了解到了这些街道的“前世今生”,现罗列如下。



寺家店:现叫四家嘴。据大金“进义校尉”王吉《墓志铭》所载:王吉为河州城下“寺家店”人。考其名称,盖因当时此处为河州城南要津、商旅云集。路边寺傍多有客店,接待过往行旅,故名“寺家店”。经过近千年的岁月流逝,已转音成“四家嘴”。这是已知的临夏确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道路名。


仁义临夏市至少有三条名叫“仁义巷”的街道。相传明朝时,有对门两家邻居因巷道围墙占道而发生争执,其中一家便写信告诉在京城做兵部尚书的王竑,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后王竑寄诗一首给家中:“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顿悟,忙将自家围墙退后三尺。邻居看了也非常感动,也将围墙退后了数尺,从此小巷竟成宽巷。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变迁,仁义巷原址已不可考证,但王尚书容人之度、让人之风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不衰,这可从临夏市有多条仁义巷中得到印证。


木场街:现前河沿以南区域,解放前为木材市场,故名。


三道桥:即今解放南路(大夏河桥——三道桥广场)。旧时,人们从大夏河引水三道用以修建水磨,叫磨渠河。河上建桥以通商旅。计有桥三座,故名三道桥。


前河沿:今仍沿用此名。因濒临磨渠河而得名。




大巷道:即今新西路。因此巷比附近所有街道都宽,故得名。

坝口巷:据此地老人言,旧时在此处筑坝引水到毛家园蔬菜区灌溉,在引水口立半扇石磨盘,水从磨眼汩汩流出,渠不甚大,流经王寺街、石桥巷、韩家寺街到达灌区。


王寺街:位于坝口巷东端,因清真王寺而得名。民国时回族名士、商会会长拜景星曾居于此,于1959年任自治州副州长。


石桥巷:从坝口出来的渠水在穿大街时建有石桥一座,以西叫上石桥巷,桥东称下石桥巷。


、下二社:现仍沿用此名。以下石桥巷为界,以北叫上二社,以南叫下二社。旧时八坊地区分为几个社(大致相当于解放后的街道办事处或现在的社区),此处为第二社,故名。

南关厢:现解放路一带。明朝时,在南门外又修建外城一座,大致从今南门广场至三道桥(解放路)两侧,当时叫南关城,“延袤七里五分,高三丈,阔二丈五尺,南门有楼一座……垛口五百”(明《河州志》)。至民国时尚有部分城墙残存。旧多商铺客栈,商贾云集,自古为河州富庶繁华之地。


细巷:谓其窄也。在王寺街之北,城河南侧。


沙塄巷沙塄意为沙石河岸。在城河北侧。


后河巷:早期,八坊地区河网密布,溪流淙淙,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佳景。这些河水除生活用外,主要用于修建水磨。原华寺街沿街有磨渠河一条,称前河,今已废。现军分区背后还存一条小河,叫后河,该巷因此得名


南栅门:旧时河州重要街巷和居住名门望族的闾巷,巷口均有栅栏,晚上关闭。如庆胜路等,过去都有此设施。


上马路:今为北大街。旧多斗行(粮店),平时车水马龙,由此而得名。



下马路:也叫下菜市。过去,陈方、毛家园菜农常将自家所产蔬菜拉到此处出售,久之则成为菜市场。


城门:原指中心广场一带,因旧时此处为南城门,故有此叫法。


新城门:解放初期,城垣尚存,为方便出行,在现小什字东端城墙开一豁口,故名新城门。


华寺街:现仍沿用此名,因处清真华寺前而得名,是临夏较有名的街巷之一。



喇家巷:因清末河州回族名士喇世俊居此巷而得名,为河州名巷。现仍沿用。喇氏为光绪时举人,曾任四川知府等,因参与著名的“公车上书”而名震海内。其子喇筱珊,亦为名士,解放后曾任临夏市市长。



上市街、下市街:民间俗称上驴市、下驴市。现分别为崇文路和青年路。临夏自古为商贸重镇,旧此处多车马店,脚户行旅、商贾贩卒常歇牲口于此而得名。


炉院街:现今崇文路北段。旧多铸造作坊,生产铁锅农具等产品远销甘南及青海,故名。


茶司街:现光华路西段(从小什字口到州粮食仓库)。明朝时茶马司厅(主管茶马交易的机构)建于此,这是明代在河州施行“茶马互市”重要国策的见证。革命先驱、临夏早期的共产党员胡廷珍故居在此,故址在学前中心附近。学前中心原为明兵部尚书、“庄毅公”王竑(即王尚书)之祠堂。


仓门大街:即光华路东端。元时仓廒建于此(现为州粮食仓库),于明洪武年重修扩建,一直沿用至今,被授予甘肃省“中华老字号”称号。陇上学者、自治州副州长张质生故居在此街。张质生长子张思温亦为全国知名学者、诗人。


仓门大巷:与仓库门正对齐一条宽巷,清朝时称“大巷”,民间俗称仓门大巷(现名民勤路)。又该巷西侧有一小巷窄甚,谓之仓门小巷。


大背街:现名光荣路。清时就有此街名。


马莲巷:现名自立路,在今光华路中端(州仓库和金海洋超市之间)。传说旧时该巷人口稀少,巷内有一水塘边马莲丛生,故有此名。


炭市街:州工商银行南侧小巷,其东端与马莲巷相接。清朝时此巷较宽,木碳市场设于此。


厅门街:即上尕什字,现称平等路。当时因该巷和茶马司厅相邻,故名厅门街。其西端抵喇家巷,南侧有一小巷称姬家小巷,今名自由路。


显庆寺街:即现在的新华街。因旧有显庆寺(现为新华小学)而得名。



罗巷:现名永康路。过去此巷居罗姓人家较多。清同治时医官罗锦居于此,罗家花园名播陇上,巷以园名。


井巷:现名永宁路。传说古时此街有老井一眼,惠及一方,故此得名。


张进士巷现名自立路。该巷因原有清朝河州进士张协曾故居而得名。张协曾,字省三,同治十三年中进士,官至四川彰明知县,其故居现为农发行,州粮食局址。此巷古称“上司街”,其名无考。


鼓楼巷、鼓楼下坡:为今永安路和庆胜路。元朝时河州城垣抵近北塬山,明朝河州指挥使徐景“截城之半,南移一里”,使原来的南城门变成了市中心,于是便改南城门楼做谯楼(钟鼓楼)。街名由此而得。





西城壕(街):由旧时护城壕沟填筑而成街道。另有东城壕等,今俱不存。


大衙门口:即红园路东端,因现在的州委、州政府址为旧时镇台衙门所在地,故有此叫法。现人们习惯叫此处为“州委口”,可见古今街巷取名方式如出一辙。


凤林街:即现在的凤林路。清朝时“文庙”建于此街,当时就叫文庙街。民国初改叫凤林街,因此处有古“凤林驿”,后建有“凤林书院”(址为今凤林小学),邑之名士多出于此。“凤林”之名源于唐时名县“凤林县”,著名诗人张藉诗有:“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句。


前司街:即现在的前进路。明清时武庙在此街。街名待考。


火巷:其名来历待考。巷在原凤林粮站对面。


抬头巷:现名短头巷,意为死胡同。旧时巷内有清朱贵将军祠堂,巷口有“忠孝双全”牌坊。


西门横街:横,本地人读huai(音槐),现叫光明路。著名书法家、《龙蛇泪痕》的作者王箴(王铁笔)故居在此街。


学后街:现名忠诚路。古时在衙署附近都有庙学(学校),此街在旧河州镇台衙门(现州委州政府)之后,早期“文庙”曾建于此(现电信局附近,清康熙四十五年迁之今凤林路),故得此名。“文庙”移至凤林路后,此处一段街在当时称做“旧文庙街”。


卫门街:原址在甘光公司总厂处,街已不存。考其名,明朝初时河州设卫,卫署在此附近,故名,这也是一个年代久远的街名。清进士张和(字理堂,曾任河北涿州知州)故居在此处。民国时耆宿徐绍烈居此。


县门街:即现在的新民路,古时叫“州门街”。旧时临夏液压件厂址为州署衙门,得此名。


光棍巷:在液压件厂西侧,今已不存。实为“官公(或公馆)巷”之误。古时此巷为官吏家属居所,同现在的政府家属院。


尕校场:今甘光公司车间、生产路、临中一带。旧时城北多为衙门、监狱、军事机构等,故此处建有小型“演武厅”,俗称尕校场。


隍庙街:今生产路。旧时城隍庙建于此。


东、西、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分别为现在的民主东路和民主西路。南大街即现在的团结南路(庆胜路口——广场),北大街为现在的团结北路(庆胜路口——甘光公司),此4条大街历代都为主要街道。


另有花园街(房产局——新华街南口),秦家巷(州电信局南侧小巷),达子巷(庆胜路东端,老干局对面)等均为清时就有的街巷,名已不存,其名称来历不详。

来源:临夏州叫外卖尚微城o2o购物平台


- END -

临夏印象合作电话:13884022402 

商务合作微信:yinxiangge930

【临夏印象精彩荐读】

临夏市征兵通告

美文 | 沙枣花香

临夏州环协“无痕山林”活动启动仪式顺利开展

临夏首部花儿沙画MV(金钱谣)刷爆朋友圈!

临夏方言 | 临夏这两天直接热,我滴尕尼哈变成黑炭了!

喜欢这一方碧水蓝天 |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美图美文----写给黄草坪

有好新闻好文章好照片好视频可以联系我们QQ邮箱(515324528@qq.com),还有你对平台内容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在临夏印象微社区,本平台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点击关注临夏印象 共赏最美临夏(微信公众号lxyx930)


猛戳阅读原文免费发布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