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简报】公众态度是推动财政透明度的根本动力

2015-10-10 经济评论杂志社

《经济评论》2015年第4期

《财政透明度进程中的公众态度与行为研究》

申亮(山东财经大学)

论文简报


政府在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信息时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公众的意愿。如果公众表达出了强烈的愿望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则有助于政府进一步推动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财政透明度,公众的态度和行为是影响财政透明度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推动财政透明度的根本动力。现在的问题是:影响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的因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提高公众的财政透明度意愿?


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某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学者们主要通过调研的方法来识别、分析、度量公众态度,把它作为解释公众行为的一种工具。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公众认为政府应该披露财政信息并不意味着公众的财政透明度意愿就很强,因为有的人说的和做的并不一样。换句话说,判断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的高低除了要看他是否要求财政透明,还应该看他是否愿意为此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们首先假设有6个与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相关的影响因子,即社会身份、公众政治态度、公众参与能力、参与环境、政府政策导向和政府公信力等,通过2个中介变量,即公众从提高财政透明度中的获益感知和公众从提高财政透明度中的成本感知,来分别间接地反映公众的财政透明度意愿。然后,采取问卷调研的方法收集数据来验证文章提出的假设。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公众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影响公众推动财政透明度真实意愿的关键因素。财政透明度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在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众利益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当有条件可以监督政府行为时,公众的参与热情往往超过了一般的想象。而且,相关公众自身的权利问题,都存在一个“干中学”的过程,公众只有在不断的接触、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才能提高认识。因此,是否具有专业知识不是影响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的主要因素。


二、政府公信力越高,公众对财政透明度的要求反而越低。财政透明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使政府承担起应负责任的重要工具。如果公众已经很满意政府的作为,那么,财政透明与否,实际上并不是公众看重的。当然,一般情况下,政府公信力越高,财政透明度本身也不会低。


三、在影响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的各因素中,“公众政治态度”是最主要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公众对财政透明度问题反映出来的公众和政府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他就可能克服其他的困难而保持强烈的透明意愿。此外,合适的条件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大大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提高参与收益,进而增强公众的财政透明度意愿。政府的政策导向可以改善公众参与的环境,而且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可以大大减少公众参与的阻力。最后,社会身份因素也会发挥作用,其作用相对较为稳定。


四、在财政透明度推动进程中,公众感受到的收益越大,其意愿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出于“经济人”的考虑,当公众感觉从推动财政透明度过程中得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其财政透明度意愿就较强,反之,其财政透明度意愿就较弱。因此,不断降低推动财政透明度的成本,对于提升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是非常重要的。


相应地,提高公众的公民意识、培养公共精神,改善公众参与环境、加强透明的财政政策导向、促进城乡居民一体化进程,淡化社会身份区别,就成为今后提高我国公众财政透明度意愿的主要努力方向。



点击“阅读全文”,可查看论文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