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诗词】曹操:毅然横槊主文盟
建安风骨
又称汉魏风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称谓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风格特色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心怀天下、壮志绸缪体现了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胸怀广度和崚嶒风范因此于中国文学史上傲然挺立独以风骨冠名【曹操其人】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并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古直悲凉·作品选读】
短歌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抒发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面对萧瑟秋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曹诗“时露霸气”(沈德潜语),这正是曹操的境界与格调,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写得兴会淋漓,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作品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曹操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是从他随袁绍讨伐董卓始,故此诗所写完全是诗人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境而产生的感时悯世之叹。锺嵘评曹操的诗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惟其有情,故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有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
这首《蒿里行》可以说是《薤露行》的姐妹篇,《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就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诗人对汉室倾覆,人民遭受乱离之苦发出了沉重的感叹。明代钟惺的《古诗归》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敖器之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又有陈明祚说曹操之诗:“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说明了曹操诗歌的跌宕悲怆情调基于其感情的深厚诚挚与出语的率真朴素。这正是汉诗与后来诗歌的不同之处,如果以声音作比,则汉诗如天籁,纯出自然,而魏、晋以后即杂以人籁,不无刻意求工之处,自然浑成的格调已逊汉诗一筹。
【诗评万象】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云大风轻 木矣 寒砚
投稿邮箱:spwx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