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诗词】 曹丕:天才骏发魏文帝
建安风骨
又称汉魏风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称谓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风格特色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心怀天下、壮志绸缪体现了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胸怀广度和崚嶒风范因此于中国文学史上傲然挺立独以风骨冠名【曹丕其人】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便娟婉约·作品选读】
秋胡行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诗中的“佳人”是谁?真是诗人所倾心的女子?还是他成就大业所渴思的贤人?佳人为何失约?是关山迢递,还是另有曲折?诗人只是咏叹调般地倾诉着因佳人失约而引起的浓重的失落感。朝、夕,仅仅是一种光阴的比喻,也许指从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个人生。一生中,始终有一种不能实现的追求,和由不能实现而带来的巨大而又无法弥补的缺憾感。明白了这一点,“佳人”是男是女,为何失约未至,也就无关紧要了。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曹丕诗歌的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者,即“变宕不恒”,“藏”者,即“含蓄无尽”,意味隽永,以舒缓的笔致,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式特点,抒发自己失落的惆怅与郁结不解的“情结”。与其父曹操一缠绵,一苍凉,一婉约,一慷慨,其不同如此。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清冷的月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孤独与深闺的寂寞。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
燕歌行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鸧晨鸣声可怜,
留连顾怀不能存。
曹丕的《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雁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芙蓉池作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因为是夜游,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芙蓉池的优美景物,而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显示了芙蓉池无限勃发的生机。运用鲜明的色彩,把芙蓉池的夜景描绘的光怪陆离,五采缤纷,显示了他创作上华丽壮大的一大特色。
在建安时期的游宴诗中,这一首可以说是写得最为出色的。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都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
黎陽作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仿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白露、水波、明月、天河、星星、草虫、孤雁,在这漫长的秋夜,诗人恍若一只失群的孤雁,却没有大雁的双翼可以飞回家乡。不禁悲从中来辗转难眠。绵绵思乡之情达到了高潮,但却又在令人断肠声中戛然止笔。
【诗评万象】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云大风轻 木矣 寒砚
投稿邮箱:spwx6868@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