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山女儿的回报 ——村医刘小荣为一句承诺坚守山区三十一载

沁阳在线 2017-01-26

  

  仅仅因为村里培养她进城学医,她承诺回村为村民看病。为了这一承诺,她30岁才结婚;为了这一承诺,她放弃了走出大山行医的邀请;为了这一承诺,她坚守山区行医31年……

  今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刊发《大山女儿的回报》,讲述我市常平乡九渡村村医刘小荣坚守山区,行医三十一载,无私回报乡亲的感人故事。


     一句承诺,回报乡亲31年


     6月15日,记者从沁阳市驱车25公里来到常平乡九渡村,见到了刚要出门的村医刘小荣,她说山上有位老人病了,上山给老人治病。记者跟随前往。

     她背着药箱从后山上山,一只小花狗紧紧跟随,她说这后山只有一位老人居住,没有大路,只有山间小路。不一会儿记者便跟不上了。间歇时她说,现在好了,政府实施扶贫搬迁,大多村民都移居山下了,仍有13个自然村留守着不愿下山的老人,这些村大部分都不通车。

     她掰着手指数着这个自然村10余人,那个村两个人,有的村一个人,几乎全部是老人。她对每个村的留守老人得的什么病了如指掌。“村里就我一名村医,不管谁有病俺都得看,不了解不行,去时就得准备好才行。”

     刘小荣今年63岁,18岁那年村里让她跟一位老村医学习,20岁村里送她到城里学习。临行那天,有不少村民送她,说你学成了可得回来呀。刘小荣说:“放心吧,俺一定回来。”望着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她暗暗地下了决心。

     那些年,山区能留住一名村医很难,条件异常艰苦,姑娘都嫁到了平原。“俺也是山里人,知道山区看病有多难,所以俺必须回来为乡亲们看病。”刘小荣说,“那时月工资只有2.5元,俺也不在意,这一干就是31年。如今俺也老了,身上病也多了,心脏病、糖尿病,可俺不想离开,只要能爬山,能看病,俺还要一直干下去。”

     知恩图报,再难也得挺住


     只要村民一个电话,刘小荣立马动身前往,13个自然村方圆25公里,她风雨无阻。“有人来叫俺,肯定是有急病,不管啥天气都得去啊。”

     有一次,黄掌村刘麦玲派家人来叫,刘小荣知道她有心脏病,立即赶到,给她吃药输液,刘小荣守了一个多小时,刘麦玲的病才得以缓解,待输完液体刘小荣才离开。下山时,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刘小荣走得急没带雨具,到家时衣服像水洗一般。回来后她就病了,住了几天医院身体才慢慢恢复。

    还有一次,从各万掌村看完病已是晚上九点,下山的小路杂草丛生,突然一个黑影从眼前一闪,吓了她一大跳,她捡起一根树枝,边打击草丛边喊着才下了山。长期行走在山区,刘小荣也练出了胆量。

     刘小荣说:“刚当村医时,大量中药要靠自己采,那些年她经常上山采药,分析中药药理,使她的医技提高很快,顺利考取了医师证。有一年,平原西向村村支书邀请俺去他村当村医,被俺拒绝了。俺和山民们有感情了,再说,山区也更需要医生。”

     经人介绍,刘小荣谈了一个对象在平原村,可迟迟不敢结婚,因为她怕一结婚就要生孩子,谁来给村民看病呢?直到村里找到了“接班人”,她30岁那年才终于结了婚。


     不改初心,就在这干一辈子


     现在的九渡村卫生所设在村委会,房间不大,整洁干净。村卫生所也有了电话,实行了药物标准化管理,药品也由乡卫生院统一配送。可她的“老传统”始终不改,只要打个电话,她随叫随到。

     31年来,她和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刘小荣说:“不管条件怎样变化,俺用个时髦的词,‘初心不改,坚守到底’。”


     就在记者采访时,村民宋有才打来电话称老伴儿肚子疼,上吐下泻,刘小荣放下电话,背着药箱翻山越岭,用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宋窑村。经她诊断后,立即开药输液,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控制住了老人的病情,回来时天色已晚。

     村上谁家几口人,哪家有病人她清楚得很,上门问诊是她坚守的原则。“不能让病人跑路,那样会加重病情,俺多跑点路只当锻炼身体了。”刘小荣笑着说。

     刘小荣的坚持也感动着村民们,她到了谁家谁家都热情招待,有人得知她有高血压,专门送来银杏叶让她泡水喝……

     因长期劳累,让刘小荣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在焦作工作的儿子心疼母亲,劝她别干了,跟儿子在焦作养老。刘小荣没答应儿子的请求,她这样说:“山村培养一名村医不容易,要知道感恩,要信守承诺。俺就在这干一辈子了,直到干不动为止。”


记者马如钢 通讯员邓晓芳、杨志强文/图

本期编辑:大房子 飞飞


公众号转载须注明来源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