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都误解了“合唱”这件事

陈茴茴 音乐周报 2019-08-31


文 | 陈茴茴



前不久,一位带单位业余合唱团的指挥在一篇文章中诉说了自己带团过程中与领导打交道的过程——“内行”领导的支持令人欣慰,“外行”领导的消极对待令人无奈,引发了合唱界的讨论。


讨论中,各种对于合唱的误解也令大家颇感无奈。除了可怕的“外行领导内行”,我国合唱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出现过各种问题,有些是可笑的,有些甚至至今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理所应当。人们对合唱的误解不纠正,就永远不能正确认识合唱,合唱事业的发展也将阻碍重重。



误解1:合唱就是齐唱



合唱是建立在多声部和声基础上的,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并非只演唱同一声部的齐唱。现在社会中一些“老师”所组建“老年合唱班”,上课内容就是在声乐训练的基础上,让大家一起唱统一旋律进行“合唱”,这就给初学者输入了错误的概念——“齐唱就是合唱”。同时,在不少业余合唱团中,尤其是老年合唱团,经常会有“声音大就是唱得好”的错误认识。对此,有经验的合唱指挥指出,唱得响就意味着声音个性化:声音尖锐、发白、发硬,这种声音往往是很难融入到各个声部当中。真正好的声音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收放自如,声音共鸣,有弹性。



误解2:唱好独唱就能唱好合唱



每一位学校合唱团指挥或带团老师,都会遇到家长咨询这个问题,尤其是小学童声合唱团更是无法避免。很多报考合唱团的孩子都有过前期学习声乐的经历,有的孩子甚至在报考前就已经是各大少儿声乐比赛的“明星”,在独唱方面有着显著才艺。这些孩子在参加合唱团时,家长大都会有优越心理,觉得孩子独唱优秀,唱合唱不是问题。很多带童声合唱团的老师都表示,往往习惯于舞台独唱的孩子,在合唱团里融入大家的时间要比其他孩子久,因为独唱是突出个性的,合唱是需要和谐,表演独唱的音色在合唱团里可能会显得过尖过亮。在音色表现、聆听别人方面,独唱优秀的孩子有时反而需要老师格外注意引导。



误解3:合唱即群众歌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唱作为鼓舞群众士气等方面效果显著,被广泛普及。一方面,这使得合唱形式迅速被广大群众认知、熟悉、喜爱;另一方面,也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合唱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识不识五线谱、音准音色如何却被忽视。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公园里的群众歌咏红红火火,但是对于专业合唱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有时甚至为普及专业合唱造成了较大的困扰。知名音乐记者伦兵就曾在文章中鲜明提出过自己的观点:群众歌咏不代表合唱,群众歌咏在中国历史发展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合唱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群众歌咏合唱不是合唱的全部。指挥家、教育家吴灵芬表示,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从提高全民的音乐基础做起。目前国内很多合唱团,特别是业余合唱团,都是使用简谱在歌唱,这不利于合唱的深入发展,要从孩子开始普及五线谱、音准和声的概念。提高全民音乐基础水平,才是纠正这一误解的根本方法。



误解4:合唱作品可以“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现在国内合唱圈里存在的大问题,从随意复印合唱谱子,到完全模仿成熟合唱作品的演唱、表演,不少合唱团和合唱指挥都满足于这样轻松易得的快捷方式。其中除了经费紧张等客观原因,更多的是国内对于合唱作品的版权问题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应有的版权意识。在国外,大家对于合唱谱子的使用都有共识:合唱谱子需要花钱购买,合唱团有多少成员,就购买多少份乐谱。国内很多合唱团的做法是:托人到国外买几份,回来后按合唱团人数复印。一位青年指挥感慨,很多指挥和团员也知道国外的惯例,但是在国内自己还是这样的做,一是合唱团没那么多钱,二是大家觉得这样很方便,也没有人管。


前段时间,由合唱团表演动作被完全模仿而引发的“合唱侵权”问题,引发了圈中人的广泛讨论,从讨论中也可以看出,“拿来主义”在不少合唱指挥的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并且认为是正确的,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想要纠正尚需时日。

 


误解5:觉得合唱“可有可无”



“合唱就是唱唱歌消遣一下”“合唱可有可无”一直是很多单位业余合唱团被领导忽视的原因。这也相应产生了“合唱团不需要任何投入”的想法。很多合唱指挥表示,他们都有过自己找经费、拉赞助的经历。一位指挥表示,除了大众能够想到的合唱服装需要经费,合唱作品谱子的购买、更替、更新,聘请专业教师对团员进行声乐指导,参加国内外合唱比赛或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水平,这些都需要费用。对于没有投入的业余合唱团来说,“化缘”、团员们自己集资、参加商演是维持合唱团运转的常见办法。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职业合唱团,也有部分合唱团员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这无疑对于合唱团健康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位青年指挥家总结了以上合唱误解产生的几个原因:第一,我国合唱起步和发展比较晚;第二,合唱体系是从西方引进的,在国内没有没有民族根基;第三,合唱迅速发展与合唱专业普及程度不匹配。他表示,这些问题是大家常见的,在国内合唱指挥领域,对于合唱专业的“误解”也不少,这些误解可能因为领域更为专业和集中而被忽略或深埋,这或许需要更多合唱人引起关注。




有音乐的地方 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邮箱:yyzb1979@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