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表委员为城市建设献策:内外兼修提升贵阳颜值

2017-02-19 贵阳发布

  代表委员为城市建设献策:

  内外兼修提升贵阳颜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贵阳市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颜值气质品质。昨日贵阳市“两会”上,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代表委员们从千园城市、城市污水处理、保护城市文化等不同方面,为城市品质提升建言献策。

  城市“面子”: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人大代表石忠玉等多名代表在《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千园之城”建设管理工作监督的议案》中提出,应加强“千园之城”建设管理的工作监督,力争早日完成“千园之城”建设任务。

  据悉,2015年12月,贵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全力构建“千园之城”新体系。议案指出,截至2016年底,贵阳市已建成各类公园591个,“千园之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但是仍然存在资金筹措难度大,手续办理问题多,中心城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体量大的公园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工作监督,促进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下步工作中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该议案提出,根据《监督法》规定,按照工作职责,市人大常委会应采取视察、检查和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持续加强“千园之城”建设管理工作监督,促进全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强“千园之城”建设管理,力争早日完成“千园之城”建设任务,早日实现“300米见绿、500见园”的目标,把贵阳建成美丽的公园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城市“里子”:

  搞好城市污水处理美化人居环境

  政协委员向琼以《关注城市污水处理美化人居环境》为题,从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运行、污泥处置方式、再生水回用率等多方面分析了贵阳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向琼委员介绍,把再生水利用作为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提升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要充分发挥中水回用方面的作用,制定鼓励中水回用的相关政策,比如在城市绿化带用水、环卫用水以及居民冲厕用水等方面。

  目前,贵阳市污水处理还存在一定问题:管网不配套导致雨污合流、污水收集规模各个处理厂发展不均,一些污水处理厂运行出现闲置等现象和污泥处理方式滞后等情况。

  向琼委员提出,首先要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厂负荷率和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厂之间的管网相互连通,平衡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同时,加大对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建设的投资,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另外,加大城郊结合部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对散排污水进行收集。

  对未按要求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对年内发现多次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污水厂,给予“环境行为差”的评定,将不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对企业参加各类评先创优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城市“内涵”:

  加快地方立法留存城市记忆

  “贵阳市的文物正面临文物安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文物经费等问题,希望贵阳市人大及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牛玉敏等人大代表在《关于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立法调研,进一步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利用的议案》中提出,运用地方立法手段来加以解决,开展文物保护管理。

  牛玉敏代表介绍,文物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先民宝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了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

  议案中提到的数据显示,贵阳市目前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5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33处,市级123处,区(市、县)级104处。另有各类国有专题纪念馆、陈列馆5座。各级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登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共1107处。

  议案提出,由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立法调研,结合国家、贵州省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形成立法调研报告,认真总结文物工作现状,对立法目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等立法条件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具体立法工作意见,进一步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工作。

  来源:贵阳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