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拓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大波策略来袭!(含书单)

2016-08-31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第二书房  |  父母学堂 儿童书馆
编者按
不知不觉,我们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正在慢慢流失。面对问题,孩子逐渐学会了寻找标准化的答案——一种非常“正确” 的、同时也无比单一的回答。而这一趋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愈加明显。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了,还是孩子的思维已被束缚?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当一个孩子考试每科都拿100分,却丧失了想象的能力,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孩子的成功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当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分析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也许有时候看起来,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不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点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邀游天空的现实......

结果
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有点常识的人来说,似乎很简单,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别出心裁地给了别外一个答案:“雪化了是春天。”


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是跟标准答案不符。好一跟标准答案不符!他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名正言顺地磨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师也是言之凿凿:“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诗意,但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丰富,我们也只能给他判错。毕竟分数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也曾经尝试过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阅卷的时候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改变它。”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苦衷。我们这些成年人,谁不曾有过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呢?最后不还是被一次次的考试给磨平了?
总结
定性思维:孩子想象力的杀手

其实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着手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了,例如很多校外教育机构都开设了创意绘画班。然而,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画却无比的生气:这画的是什么?怎么一点都不像?这是怎么教的?尽管老师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象的创作空间。然而很多家长还是不理解,在他们的认识中,孩子画得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像与不像。


过于讲求实用,过于强调非此即彼,就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也格式化了。他们开始学会顺应成人的模式支思考部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收获赞许和许许多多的功利。这自然也算一种成熟,然而代价却是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
第一波策略
开启孩子想象大门的10把钥匙
1.列举法
不仅要求孩列举出物品的用途和功能,还要引导他列举出和物品原有属性无关的其它用途和功能。
示列:用毛巾给孩子洗脸时,妈妈问:“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答:“用来洗澡、擦脚丫。”“还有呢?”“当抺布擦桌子,当围巾围脖子,当枕巾睡觉,当绳子拉一,当玩具扔,当棉被给布娃娃盖......“ 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的想象范围越广阔,越能体现思维的新颖和灵活性。

2.违反常规法
妈妈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反常规的问题让孩子回答,让他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动思考的机器。
示例:妈妈说,如果天空下的不是雪,而白糖,会怎么样?孩子肯定会说,太好了,多美的事啊......妈妈又说,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白天只有黑夜(或没有黑夜只有白天)会怎么样?如果汽车像鸟儿在天上飞会怎么样?如果车轮子是方的会怎么样......“如果”后面的“怎么样”就交给孩子的想象力去天马行空地驰骋啦。
3.物品替代法
在从事一项活动中,当一种东西缺少时,思考有没有别的东西来替代它。找到的替代物越多,越能表明孩子思维的流畅性。
示例: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当护士,在准备“演出”道具时,妈妈突然故意说:“哎呀,没有针筒怎么办?”孩子自然会去找用来当针筒的东西,如筷子,圆柱笔。又比如,妈妈假装要炒菜,对孩子说,如果锅铲坏了,用什么炒?让孩子为你想出替代的工具。不管孩子找来什么,只要他能想得到,能配合你的提问和工作,都要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杨。

4.故意为难法
妈妈提出一个假设问题,要孩子想办法,等他想出来后,妈妈继续顺着这个答案提出下一个“怎么办”,故意为难孩子,直到提不出问题为止。
示例:妈妈:“如果你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里没人,你进不了门。你会有什么办法?”孩子答:“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叫你们回来开门。”“万一我们回不来呢?”“我到邻居阿姨家等你们回来。”“邻居家了锁门了呢?”“我在外面继续玩。”“你要是不想玩呢?”“我就在门口等。”“你等行很烦呢?”“我就坐门口睡着了!”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象的潜能,养成爱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5.故事接龙法
和孩子编故事。妈妈说一两句,孩子接一两句,妈妈再接下去,如此循环。不管故事编得如何,编到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逻辑上说得过去就行。孩子接得越快,说明思维越敏捷。
示例:妈妈说:“有只小鸡出去玩,遇上一只小狗。”孩子接:“小狗嘴里叼着骨头。”妈妈接:“小鸡很想吃骨头,眼巴巴的望着小狗。”孩子接:“小狗想分骨头给小鸡吃。”妈妈接:“可是,小狗想起妈妈的话,骨头要给生病的狗爸爸吃......”开始的时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长。太长了,孩子把握不住故事的情节,反而增加了续接的难度,因为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续接下一个情节上。

6.形象比喻法
通过观察某种事物,联想到类似这种事物形态的另一种事物。妈妈可以根据事物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孩子去比喻和联想。
示例:妈妈把书立起来:书的样子像什么?孩子答:“像扇门,像窗子。”妈妈把书放平问:“现在又像什么?孩子答:“像豆腐,像大积木,像一栋楼,像一块平地。”妈妈把书打开坚放再问,孩子答:“像扇子,像商场的旋转门。”妈妈把书摊开平放,孩子答:“像张开的两片叶子。”从不同视角来比喻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孩子一时答不上,可以不断鼓励和启发他,甚至报出你想象出来东西:“你再看看,是不是像是......”

7.加减改换法
妈妈可通过增加(减去)或改换事物的一部分来引导孩子思考,开启他的想象思维。
示例:妈妈:“如果一张只能睡两个人的床要睡十个人,会怎么样?”孩子答:“会很挤,很热,抢被子,打架。”妈妈:“如果房子没有一扇窗户会怎么样?”孩子答:“会很热,很黑,看不到风景。”妈妈:“如果狗长着鸡头会怎么样?人长尾巴会怎么样?”孩了听一一定会发笑,很乐意配合你去思考、想象。妈妈问题越有趣,孩子就越愿意去思考和想象,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快乐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事情。

8.想象游戏法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少用限制式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设计、主持游戏,在设计的过程孩子接触到许多未知的领域,对他的知识是个补充。
示例: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想象游戏,如所有关于鱼的活题,鱼会游泳、鱼有各种颜色、鱼的品种等等。可以模仿家庭生活,让孩子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过家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看医生”、“当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游戏是发展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活动之一。妈妈应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

9.积累法
要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得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示例: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此外,在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亲力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看课外书、多接处大自然、拆装小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10.涂鸦法
鼓励孩子从小学画画,利用画画发展孩子想象力,是一种极好的手段。除了让孩子模仿现实,或表达幻想,自己画画以外,还可以让他补画,与大人结合画画。
示例:家长可以给孩子画好一个几何图形,让他根据想象进行添画,如孩子再添画几个三角形就形成了松树,加一横就成了跷跷板。如画一个人头,让孩子添上眼睛和嘴;画一个长方形,让孩子添笔,画成黑板、窗户等;画一根树干,让孩子添枝加叶,或者添上只鸟。此外,鼓励孩子根据自已的意愿画画也可以发挥他的相象力。这些都可以使孩子的思路开阔,丰富想象。
第二波策略
5个生活小细节激发孩子想象力

细节1.续接故事

给儿童讲故事,但不必完全讲完,试着让一些故事中的人物和结局留给孩子去想象思考。这样讲故事不但能提高孩子的接受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能使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具备讲故事的本领。 细节2.不妨反问如果孩子问“天上有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可用反问的方式把问题推出去,如“你说呢”或“你可以想象一下再画出来”。这样家长即可以把自己解脱出来,又能给孩子以探索、想象的机会。家长还可以向孩子把提供一些特定的情况与环境,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比如问孩子:“现在外面发生了地震,地面是什么样子?不结实的房屋会如何?人畜应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呀?”等等。 细节3.补全图画让儿童补上不完整的图画或让孩子画意愿画。补画是让儿童想象未完成的部分,意愿画是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并进行引导,使意愿画成为实画。 细节4:自我想象放一段现代流行歌曲或者易听懂的乐曲,家长不做讲解,让孩子随着音乐起舞或讲述故事。 细节5.当个听众

让孩子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老师、家长都要给孩子一点点耐心,因为孩子也需要听众。我们不能按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孩子在想什么。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一个女孩回家晚了,她爸爸问她为什么回来晚。她说:“安妮的娃娃摔坏了,”爸爸说:“你帮她修理了?”女孩说:“不,爸爸,我不会修,我帮她哭呢。”


第三波策略

绘本!让想象力飞起来!

研究表明,0-3岁的孩子主要以动作思维为主,3-6岁孩子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孩子的想象也大都是借助动作和具体形象产生的。这时,孩子常会夸张某些事物的特征,或印象中深刻的一部分内容、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所以,父母能够做的,一方面是给孩子更多探索的自由,另一方面是给孩子提供更多想象的素材。其中,绘本就是一个非常理想、同时又简单的一种激发想象力素材。


《神奇的黑板熊》作者:亚历山大安安看见天上美丽的月亮,好想上去跟月亮姊姊打声招呼。午夜时分,安安的神秘好友——黑板熊自告奋勇要替安安到月亮上去看一看,他们还建造了一艘宇宙飞船呢!孩子的想象国度,充满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故事不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你想养只新宠物吗?要是不想养猫,养狗,养金鱼,养小白鼠,那么,养只便宜的犀牛怎么样?一只可爱的、肥肥的、会做很多事的犀牛,可以帮你挠痒痒、甩跳绳,还可以和你一起看漫画、做游戏,更能帮你跟爸爸讨零用钱、保护你不挨妈妈的打!这绝不是一本读字的书,更不是一本很有教育意味的书,而是一本能让你发笑、让你开心、让你发挥想象力的书!《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作者:汉斯·雅尼什 绘画:赫尔嘎·班石一个小女孩,晚上总是睡不着,这时她就会邀请自己的三十四位巨人朋友一起玩耍:两位巨人在踩高跷,三位巨人拿着望远镜,四位巨人穿着长长的睡裤,五位巨人拿着红色的玫瑰,六位巨人躲在钢琴下面……《去海边》作者:杜乔蒂这是一个想像出来的故事,第一页上虽然无字,却画出了故事的起因:被雨困在家中的孩子不能去海边玩了,只好让自己的想像逃出去。这为紧随其后的一连串想像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极大的演绎空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如何越过现实的束缚,畅游在幻想世界里。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了一场神奇的出海之旅,它惊险、刺激,并且浪漫无限。《小真的长头发》作者:高楼方子短发的小真,告诉长头发的好朋友,她怎么照顾她的长头发:洗头、梳头、睡觉。在想象力的加油添醋之下,每个人都有的头发,多了好多用途!好朋友们听了也羡慕不已……《长大以后做什么》作者:寮美千子 秦好史郎蒲公英、蒲公英,长大以后做什么?小鱼,小鱼,长大以后做什么?《长大以后做什么》简单却富有意蕴,用童谣般活泼流畅的语言、彩虹般丰富绚丽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大家眼前,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大声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贝尼都会干什么》作者:约翰·伯翰罕妈妈要贝尼系好鞋带,可是贝尼不会,而且他也没有时间让妈妈教他——因为他正要赶着去潜水,探索一艘在他房间里沉没的船只;因为他要乘坐自己的宇宙飞船去拜访远方的星球;因为他要和印第安人一起骑马打猎……在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中,贝尼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得牢牢绑住一个长着两条尾巴的怪物,才能救出小女孩拉拉……《小黑鱼》作者:李欧·李奥尼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兴起来。小黑鱼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个好办法,教他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在清凉的早晨游,在明媚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作者:艾瑞·卡尔每一页都是难以抵挡的视觉冲击!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动物认知书,而是一本关于感受力和创造力的书,一本艺术教育的启蒙读物。这本书告诉孩子:没有任何颜色是错的,不必永远墨守成规,艺术本该是自由随性!这本书是对创意的礼赞,对自由的颂扬。它唤醒藏在每个孩子身体里的小小艺术家,让孩子们的眼睛被自由和喜悦点亮!让我们跟随艾瑞卡尔的创作哲学,勇敢地抛掉一切思维定势,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让想象力自由驰骋!《疯狂星期二》作者:大卫·威斯纳每一页都是难以抵挡的视觉冲击!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动物认知书,而是一本关于感受力和创造力的书,一本艺术教育的启蒙读物。这本书告诉孩子:没有任何颜色是错的,不必永远墨守成规,艺术本该是自由随性!这本书是对创意的礼赞,对自由的颂扬。它唤醒藏在每个孩子身体里的小小艺术家,让孩子们的眼睛被自由和喜悦点亮!让我们跟随艾瑞卡尔的创作哲学,勇敢地抛掉一切思维定势,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让想象力自由驰骋!♥TO爸爸妈妈:
在与孩子们共读绘本的同时,爸爸妈妈们也需要及时充电,以备不时之需哦~我们都知道绘本阅读的重要性,也知道在育儿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因此陪伴孩子阅读的父母首先要喜欢阅读,也愿意陪伴孩子坚持阅读。第二书房为大家推荐四本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情绪~《孩子任性怎么办:父母与孩子相处》作者:扬一乌韦·罗格博士   儿童教育专家扬—乌韦·罗格博士用简洁明了的事例,以及常常让人意想不到的建议,给大家指出了一条走出教育困境的道路。他因此而享誉世界。罗格博士用他那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之一:任性年龄段。许多例子表明,孩子的任性是对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这种紧张状态产生于孩子两岁到五岁之间那段快速的成长过程。扬-乌韦·罗格博士解释了孩子这种经常爆发的强烈的任性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展示了,在孩子这段艰难的生命阶段里,父母该如何小心周到,同时又坚定地去行动。《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作者:杜布森博士使您面对自己个性倔强的孩子,不再挫折和沮丧,告诉您爱心和管教的平衡,是制胜法宝。有人说:“不能由着他胡作非为,任意发展个性呀。”不错,要保持这些创造性和性格力量,首先父母要能帮助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冲动,控制无羁无束的意志。本书特别针对那些“不听话”、“个性强”、“长着反骨”的孩子,作者将以很大的篇幅谈到纪律和约束的方法。本书中,作者将仔细观察一些自行其事的小家伙,从婴儿期、学步期、小学的早期和晚期,一直到另人谈虎色变的青春期,并涉及他们对待兄弟姐妹的敌视态度、精力过剩、以及自尊心的建立。
编者个人非常相信,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创造性潜力和性格力量,通常超过他们温柔乖巧的弟兄姐妹和同龄伙伴。前提是,父母能帮助他学会疏导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无拘无束的意志。这本书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写作的。
相信将为那些不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的父母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教他们如何应对这类棘手的情况。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生气质,不管他敏感或白目、开朗或忧郁,父母都很难改变。聪明的父母懂得顺着孩子的毛来摸,学会了解与接纳,而不一味强加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就能在教养的过程,发现生命的惊喜与热情。《好慢、好慢、好慢的树懒》作者:艾瑞·卡尔树懒的模样看起来软趴趴,长长的四肢将身体挂抱在树上,看起来简直就像树木的一部分。树懒在生态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许多生物都寄生在他的身上,他是慢活信仰者,他说:「我是慢,但我可不懒。」《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从3岁到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将因为本书而彻底改变家里和学校的气氛,改变自己的人生。- 读 起 来 吧 -


TIPS
判断孩子有无想象力的10个要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伦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儿童如下这些基本特征,家长可以特别关注。
1.这些孩子常常专心致志地听人说话,细心地观察事物。2.爱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3.说话和作文时,能使用类比的方法。4.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5.常常从不相关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6.喜欢对事物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证明自己预测的准确性。7.即使在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仍然全神贯注地学习。8.解题喜欢提出多种方法。9.发现新问题时精神异常兴奋。

10.在学习上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的问题,经常思考问题的新答案、新结果。

部分内容来源于新浪博客 本图文由「第二书房/反省家」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近期热门文章排行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TOP1:毕淑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海,找出最值得一读的书呢?

TOP2:一位小学校长说: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家长必须要牢记!

TOP3:你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别不信


点击阅读原文

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正在进行时……

这么赞的活动,赶快来加入吧!

识别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

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 回复公众号 报名

↙ 更多阅读,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