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游戏互动绘本,动手动脑,又让孩子爱上阅读~

2017-05-01 李坤珊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转自 | 绘本学堂



李坤珊,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研究专长包括儿童发展、儿童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曾任幼儿园老师、儿童阅读班策画及教师、蒙特梭利基金会讲师。喜爱与幼儿相处,探讨儿童发展和图画书间的关係。目前定居美国。着有《童书非童书》、《小小爱书人》,也作童书翻译。译有《菲菲生气了》、《上面和下面》等书。


1 从“玩”开始进入阅读


面对0~3岁的小宝贝,父母常常会疑惑:他们有能力看书吗?孩子常常拿着书翻了两三下就没兴趣了,怎么办?


可以尝试从互动类的绘本开始。


互动书,其中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能转接婴儿从玩书到阅读书的过程,让婴幼儿在“玩”中进入书的世界,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对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玩具”与“书”,是没有差别的。他们怎么去玩玩具,也会怎么样去玩书。孩子们就是从玩中来学差别,从玩中来体会各自不同的乐趣!


这样的平等对待,一直要等到孩子自己区分出书和玩具的独特功能后,才会泾渭分流,孩子才会对书执行特有的行为反应,例如:去翻、去看、去请求成人念给他听,去指认固定的事物名词等等。


2 什么是互动书?




互动书,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玩具书,因为它需要孩子动动手,来完成阅读程序,像是打开小翻页让小动物现身,拉拉小纸头让动物摇呀摇,甚至一打开书页,动物的嘴巴就哗哗地打开了,例如:《张开大嘴呱呱呱》(台版书)。

△ 《张开大嘴呱呱呱》

互动书的最重要代表始祖,是艾瑞克.希尔(Eric Hill)的《小波系列丛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需要小小孩打开小翻页,显露出特定的人事物来回答前一页的简单问句。不翻,就无法完成该页的阅读程序。所以小小读者的翻页动作,就像是口语的回应,是一个必要的程序。


比如说,在《小波在哪里?》一书中,全书以明亮的大色块绘图,很吸引孩子的视觉注意力。而单纯的背景,更是清楚地交待著妈妈是在哪裡找小孩(例如:在客厅、楼梯口、卧室等)。左页的简单问句,是为成人所设计的;右页的小翻页,是给小小孩来翻页回应的。



△ 《小波在哪里?》



3 超越纸本操作的互动书




互动书需要孩子动手的设计,正好符合婴幼儿“以行动来学习”和“以行动来反应了解”的认知特性,因此动手,其实就代表着动脑。所以互动书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超越了它图书的功能,与智能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进,密不可分。


2岁多的小孩,因为对他的玩具车、玩具船等玩具,有了丰富的互动经验,在认知经验里,他已经知道什么是车子的基本架构。所以他在与成人共读《移动的积木》一书时,就会对这本书所提供的互动经验感到好奇也感到惊讶:哇,把这块积木移到那里,就变成了我天天在玩的车子了!


△ 《移动的积木》

孩子在这本书中,借由几块基本形状积木的操弄,体会着图与文所开展的阅读经验。但超越阅读经验的,更是那变异性和不变异性间的认知拓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和阅读常识的“每页书有它固定的内容”,小读者更得想办法把基本形状的组合,想像成该页内容的指定物。这样的“想办法”,不就在训练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吗?


例如《点 点 点》一书,打破了互动书的刻板设计模式,让互动不只是单纯的移动物件(打开就看见××),而是要在想像里换位,要在想像里看见可能性。比如说,按前页的小黄点5下,下一页会出现5个复制的小黄点。



△ 《小黄点》


“按”的动作虽然是具体的,但它的复制结果是要在想像力里实现的。不是每按一下,小黄点就一个个出现。在按与结果之间,是在想像力的“我相信”里完成的。


它也考验着孩子的记忆力,比如说,左方的小黄点在前一个指令里已按过了,现在要按的,是右边的小红点哟。记忆力的延展,构成了这本书的内在逻辑,也促使著小小孩要连结前后页的情节,这在阅读常识的增长上,大大加分。


这本书的内在逻辑安排得非常紧密:有左就有右,有上就有下,有弱就有强,有一就有二,一点儿也不松散,一点儿也不含糊。所以不只共读起来容易跟着情节,想像起来,也绝对合情合理,好像真的一样!


合理想像的乐趣,再加上内在逻辑的严谨,使得这本书很适合与3岁左右、半大不小的幼儿来共读。阅读扩充著认知领域,阅读也延展了判断推理经验。


4 选择互动书的原则


但是,是不是只要具有玩具成分的书,就适合拿给3岁前的孩子探索呢?那恐怕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在市场上,互动书也有为较大孩子而设计的,主要的目的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想像力的启发,比如:娃娃屋、城堡书等。那些书所用的材料,比较精细;纸质的选用上,比较薄和脆弱;设计制造上,也比较复杂。那样的精巧,是绝对经不起一个1、2岁幼儿动手探索的。


有个老师,曾问过一个问题:要如何保护教室里的互动书,让它们可以耐用持久?这个问题正表现出成人对互动书的误区和迷思。


一个3岁前的孩子,会以各种方式去探索互动书,绝不会“完全按照指示”,只去翻小折页,或只摸绒毛⋯⋯。例如:在《变色龙捉迷藏》中,2岁的幼儿不会只依建议的动作去拉或转那些小拉片。




对同一个图片,幼儿会想又拉、又转、又摺、又挖地去探索。长的拉片,在一段时日后,自然会折断或脱离。但互动书本来就像玩具一样,是一种探索用的消耗品。


例如:在上述的那本书,幼儿会借着翻拉扯等动作,来具体地了解抽象的相反词。所以就算书最后寿终正寝,其实也是功成身退了!


既然互动书本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回应阅读,去理解内容,想尽一切力量保护图书,或是打算限制孩子的探索方式,那都会失去了互动书的基本和最大功能。成人还不如花那个时间,去仔细挑购材质适龄的互动书才是。

   推荐更多的互动绘本  

1. 《点点点》和《变变变》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互动绘本了。从黄色点点开始,整本书挥洒着魔力,吸引孩子热烈参与,随着一页一页的互动,书的内容也开始产生奇妙的变化:按一下会变多、摸一摸会变色、摇一摇还会跑得到处都是……通过简单的指令,手指一点就有好多好多色彩缤纷、大大小小的点点,从白白的画面蹦蹦跳跳的跑出来。法国艺术大师杜莱采用当代全新的创作观点,颠覆了传统童书的概念。



《点点点》姐妹篇,更多互动,更多动手的乐趣!在色彩教育上是《点点点》的升级版。《变变变》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引导幼儿认知两种基础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颜色的神奇之处,让幼儿动手去蘸、去摸,不用涂得满手满脸,翻翻页也能体会到色彩变幻的神奇!


2. 《偷偷看里面》纸板翻翻书

该系列引进自英国著名的Usborne出版社。洞洞+翻翻书的形式趣味十足,超多小机关,动物、自然的主题十分贴近生活,色彩鲜艳、充满美感,语言朗朗上口。书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问题,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同时,兼具启蒙认知功能。


3. 《你的便便在哪里?》翻翻书

一岁半以后很多孩子开始如厕训练了,在打算培养宝宝坐小马桶时,这本书可以看一看。

故事讲的是小老鼠很好奇,到处问小动物们,你们的便便在哪里?


小动物就翻开自己的纸尿裤给小老鼠看(纸尿裤是真能翻的),最后小动物们问小老鼠你的大便在哪儿啊?小老鼠翻开纸尿裤,里面什么都没有!它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大便在马桶里!


4. 《九只小猫呼呼呼》 

本书情节简单,画面重复中富有变化,符合低年龄孩子阅读的需要。在快乐阅读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体会“颜色变化”、“数学的概念”,并能学习简单的英语。


体会颜色变化:9只小猫色彩鲜艳且各不相同,阅读时可以询问孩子“哪种颜色的小猫不见了?”或者“什么颜色的小猫在睡觉?”之类的问题。


此外,可以一边读一边数小猫的数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掌握简单的减法。


5. 《神奇变变变动物园》



不同的图形组合不断变化,让孩子走进形状和颜色组合的奇妙世界。每页叠合出一个动物图形:前一页是只老虎,去掉一个圆形,下一页就是只老鼠,再去掉一个正方形,下一页会是只什么动物呢?很为作者的创意折服!每个图形配上一种颜色,即便是一个色系,也有细微的差别。

6. 《谁藏起来了?》


一本找细节的书。看起来每一页都差不多,非常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要求宝宝仔细观察画中的细微差别,有时是嘴巴的形状,有时是眼珠的位置...但其实小孩子眼睛真的比我们尖多了!很多时候我都还没看出来就被悠悠抢先一步找到了!


7. 《走开,绿色大怪物》



《走开,绿色大怪物》是让大人们有点“害怕”,孩子们却读得凝神屏气的互动书。打开每一页,绿色大怪物都会有一个与形状和色彩有关的变化:黄色大眼睛、绿色鼻子、血盆大口、鲨鱼般的牙齿。巨大的绿色怪物就这样出现了,然后又走开,给孩子们带来一次视觉上的奇妙之旅。


|感谢原作者李坤珊老师,感谢悠悠妈的部分绘本推荐。

更多阅读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连颜值都差很远

会做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直击心灵!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好片,竟然让人大附中停课半天组织家长学生一起观看?

漯河图书漂流第3季南街学校专线96次分享 |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 图书漂流

没有爱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

是谁亲手剪去我的翅膀,却埋怨我不会飞翔?

↓点击这里,收听大咖微课,成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