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总改不掉坏习惯?这几招帮他改变

2017-09-28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本文由钱志亮工作室授权转载  ID:qzlgzs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家长们尤其关心的问题,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常常事与愿违:


 孩子吃饭、写作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 没事就爱抠鼻孔、抠脚丫子

▷ 玩具到处扔,没有一点收拾整理的意识

▷ 做事情马马虎虎,粗心大意

 

对于孩子的这些坏习惯,第一次,父母给他们善意的提醒,第二次,耐着性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第三次,忍着怒火进行批评教育。

 

可是方法用尽,孩子还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家长对此感到十分头疼。

 

是孩子记忆不好,老是记不住父母的教导?还是父母管教得不够狠?

 

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1

家长大事小情的控制

 

人贵自觉,改正坏习惯重要的是孩子自身意识到问题加以改正,可是很多父母控制欲过强,大事小事都要让孩子按自己说的来。


孩子没有一点主动权,渐渐就会失去对自我行为的思考,父母说什么自己做什么,不说就不改,全然没有纠正坏习惯的自主性。

 

2

过度的埋怨和指责

 

孩子犯错、习惯不好的时候,焦虑加上气愤常常让家长失去了把握情绪的能力,恨铁不成钢地埋怨和指责孩子。

 

其实这样的行为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孩子的内省和反思:孩子将注意力放在逃避或怨恨家长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上,没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是不愿意改正自己的行为。

 

3

环境的影响

 

很多家长留言反映这样一个问题,暑假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回来后挑食、爱讲脏话、看电视,感觉变了个人。接回家后一段时间,加上教育和引导,又渐渐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例如:孩子真的只爱看电视、不爱看书吗?不是的。是你无意识营造了看电视的环境,他也才不知不觉得跟着看起来。

 

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 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屡教不改的坏习惯呢?

 

营造良好的环境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什么流传了几百年仍然被世人所推崇?很大原因就是他发现:环境的设置可以改变孩子。

 

实验班的孩子都格外好学、乐学,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做着与学习有关的事,努力争取更好成绩,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孩子老爱看电视,那父母就营造一个“非电视环境”,家里少开电视,自己少看电视,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做游戏,讲故事等,孩子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自然想不到要去看电视。

 

孩子老是说脏话,没礼貌,那家长在日常待人接物中就多使用礼貌用语,尊老爱幼,用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 


建立适当的标准,层层推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的形成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给孩子定的要求太高不利于行为的纠正,更加不利于孩子坚持下来。

 

坏习惯的改正应采用渐进方式,降低难度,逐步要求儿童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建立适当的标准。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老爱走动,那就和他商量好一个小时只能走动一次,孩子觉得在可接受的范围,就会愿意遵守约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比如纠正孩子总吃冷饮的坏习惯,那就从一天一次、一周3次、一周1次这样建立合适的标准,再慢慢提高标准,层层递进式地帮助孩子改正。

 

不要用人格化的语言评论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行为上做的不好,家长却总是用人格化的语言来描述孩子:“我家孩子没条理”“我家孩子特别磨蹭”“你真是胆小”。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行为上的某些缺点就轻易去否定一个孩子的个性品质,被说“胆小”的孩子,也许在其他时候很勇敢,被说“磨蹭”的孩子,有时候也可以很迅速。


所以,描述孩子的情况,要把人和行为分开。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大多来自父母和别人的评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样更不利于孩子改正坏习惯。

 

抓住时机,防微杜渐

 

父母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纠正坏习惯才能事半功倍。

 

在孩子犯错或表现出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要当即立断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防止孩子的行为扩大化、持久化。

 

因为在当时的情境下立即采取措施,孩子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最能记住这次的经验教训。等到事情过后再指出来,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结果印象模糊,难以做出积极的回应。


 


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每天缠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其实纠正孩子坏习惯也是如此,是和好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的。


坏习惯纠正了,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因此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和坚持,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引导和帮助,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孩子的坏习惯在不觉中就会完美地改正过来。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更多阅读

转载:请自行注明以上相关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开篇注明的文章来源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