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家风

2018-02-13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吐槽:你知道吗,我费尽人力、物力、财力帮了好朋友一个特别大的忙,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从头到尾居然连个“谢”字都没说,居然还开玩笑说我办事拖字诀。


  我安慰朋友说,可能他觉得和你关系很铁,说“谢谢”太见外吧。你不也说,开玩笑说你拖字诀吗?可能你的朋友犯了我们大家都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譬如,我们平时不顺心的时候,不也会对父母大声嚷嚷,不停抱怨,甚至发脾气吗?有谁会在父母做好饭的时候说声“谢谢,您辛苦了”?大多数时候都抱怨,菜炒咸了,油放多了。朋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对待最亲密的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忘记感恩,不是大呼小叫、不停抱怨,就是懒得搭理。

  因为太过熟悉了,不知珍惜,而慢慢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尊重。突然想起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妻,虽然儿女们都非常孝顺,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不菲的赡养费,但是他们却坚决不和儿女们住在一起。老人吐露,儿女们都很好,也很孝顺,但是总觉得在他们面前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总害怕他们会像教育孩子一样教育我们,“少吃这个,不准那个”。


  其实儿女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耐心,在沟通的时候忘记了照顾老人的自尊。老人渴望得到爱的返养,不仅仅是赡养费或衣物,他们更渴望得到子女的尊重和耐心对待。


  我们之所以会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人,是因为我们总觉得,最亲密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即使我们犯了错,惹他们生气,他们也不会怪罪我们。事实上,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婚姻,都是易碎品,一旦出现过裂缝,便很难恢复原貌。

  即使最亲密的人,也会因为我们的不尊重和缺乏耐心而受到伤害。

  所以,即使对最亲密的人也要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耐心,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所以,无论如何,请用心呵护他们吧。这不仅是高情商的表现,更是成年人的处世法则。



  有网友曾算过一个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大概只有几十天到两百多天,与其他亲近的人在一起的宝贵时光也是有限的。从现在开始,不要把粗暴的态度、不客气的指责留给最亲近的人。试着从下面三方面改变自己。


  换个角度看问题。人们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站在亲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想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学会理解他们。假如他们不停唠叨,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他们,你已经知道问题所在,让他们相信你能解决好。


  让亲人把话说完。气头上往往很难把话说清楚,因此,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和管理学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提到:"发生争吵,切记免开尊口,让别人把话说完,虚心诚恳的倾听,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说清楚。”风平而后郎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风平浪静后再说,可以避免伤了感情。


  平息怒气三法则。心里研究表现,人在愤怒时会出现”意志狭窄“现象,死盯负面信心不放。在自己快要情绪失控前,试着停下来不说话,或者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春秋时的蓝田候王述曾被人骂上门来。他始终默默面壁而立,直到那人离开,才转身继续办事。美国心理学家欧廉· 尤里斯教授提出,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胸部向前挺直,能有效平息怒气。

我们不会道谢

也不会道歉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

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

有效沟通


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带初一,班上有个小男生,门门课成绩名列前茅不说,还打的一手好篮球,那孩子少言寡语,也并不是那种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任性调皮捉弄人的脾气,这样的孩子,本应该是炙手可热的小明星,可他人缘却奇差,同学们不喜欢他,就连其他的代课老师,提起这个孩子也常摇头叹气。


这男孩不说话时还算聪明讨喜,一开口却是生冷硬倔,分分钟就让人没法儿接。


想让同桌让一让的时候,他总是冷着脸让对方“起来”,平时同学聊天不小心冒出一两个口误,他也会严肃的去纠正和争辩,就连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错了一个语法,他都会毫不留情的质疑“老师你昨天没备课吗?”常常弄得别人下不来台。


她眼睁睁的看着,他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因为总是得罪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他说话,又他因为孤僻,而变得越来越无趣尖刻。


同班同学在不远处的篮球架下玩的热火朝天时,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个角落里练习投篮;


他试图跟同桌搭话时,对方却装着没听见似的把脸转向一边;


就连某几个被他当众怼过的老师,也时常不给他好脸色看。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抽了个空就去小男生家里家访,对男孩的成绩予以极大肯定的同时,挑了几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委婉的提出,孩子如果可以更友善温和一些,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话音还未落,男孩的父亲瞬间就收起了一脸笑容,将男孩连推带搡的从书房拉出来,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不是?平时都跟老师同学怎么说话的,快,赶快给老师赔礼道歉。


她连忙摆手解释,而他犹自喋喋不休的训斥着儿子,直到那孩子低头认错才罢休。


还没等她一口气舒完,夫妻俩一言不合就开始争执,一个埋怨老婆天天加班没时间教育孩子,一个指责老公太大男子主义,没给孩子好的言传身教。


她手足无措的看着夫妻俩吵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就在那个尴尬的要命的瞬间,她看见那个男孩站在沙发旁边的样子。


没有怒火,没有不满,没有恐惧,甚至没有因为父母当着外人争吵而生出的一丝嫌弃或羞耻。


他就只是站在那儿,不看她,也不看自己的父母,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好像只是在耐心的等待这一场争吵的结束。


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她回去之后,不惜违反学校男女分坐的规定,硬是将全班情商最高的那个女孩安排给了他坐同桌,跟我感慨说:


他就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要是会好好说话才是见了鬼呢。我没办法改变他的父母,只能安排一个会沟通会表达的同龄人跟他同桌,看看能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一点。


这孩子的爸妈还是企业高管呢,却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来埋怨指责互相捅刀子,一家子人,好好说句话怎么就那么难?


他大概没见过平心静气有商有量的沟通是什么样的吧。


他大概不知道带着笑容伸出触角也不会受伤的吧。


他大概从没有被温柔的倾听和理解过吧。


我想象着这个小孩的样子,忽然有点心疼。



有个闺蜜跟我讲过自己毕业第一年的母亲节,给她妈妈买了一束花的事。


她那时才实习,一个月到手只有一千多块钱,过的捉襟见肘的,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吃了一周的泡面,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兴冲冲的赶回家,一进门,却被她母亲劈头指责:


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玩意儿,本事没学到,花样儿倒学的不少,能不能节省着点,让我跟你爸少为你操点心。


她委屈的冲进自己的房间,闷在被子里大哭一场,越想越憋屈,正准备推开门对母亲嚷嚷“你既然这么不稀罕我就拿下楼扔了”的时候,却看到母亲正喜滋滋的捧着那束花,小心翼翼的插进家里最漂亮的花瓶,脸上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满足笑意。


她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感念女儿的心意,不过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本能的诉诸于讽刺和抱怨。


闺蜜这样跟我感慨:


我不是缺那一声谢谢,也不是一定要她说喜欢,不过就是想把美好的东西拿来跟她分享,怎么就这么难?


可是她啊,她说着不介意,却再也没有送过花。

美剧《This Is Us》中,有个很让人动容的情节:


夫妻俩带着亲生儿女Kevin、Kate和领养的孩子Randal去泳池玩耍,Kevin因为调皮,脱离了父母的视线险些溺水,他挣扎着爬上岸之后朝着父母发火:


你们只关心Kate是不是又在暴饮暴食,只关心Randal是不是受到了排挤。我差点就溺死了,叫了你们好多声,你们却不搭理,你们一点都不关心我!


我闭着眼睛都能替Kevin的爸妈找到许多证明自己没错,同时捍卫家长权威的理由:


我们带着三个孩子本来就已经很忙很累了,你还要乱跑给父母捣乱,真是不懂事...


你现在不也是好好的吗?别在这瞎喊叫添乱...


我们就算是错了也是你父母,居然敢跟我们这样说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只是跑过来,蹲在他身边,安慰他,拥抱他,一遍又一遍的说着对不起,并承诺一定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当着那么多围观的人,低声下气的给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赔礼道歉,一定很没面子吧。


可他们不在乎。

我至今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在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因为被表妹诬陷抢她的玩具还把她推倒而被我爸妈惩罚打了手心。


后来表妹自己说漏了嘴,他们才知道真的是冤枉了我,特意请了一天假带我去游乐场,平时许多不让我去玩的设施,那天都慷慨的放行,我至今记得那纵容中藏不住的内疚和抱歉,可是从始至终,他们对那天发生的事,都绝口不提。


我也是过去很多年之后,当自己对着幼小的子侄辈,出于莫名其妙的情愫而无法开口解释或者道歉时,才理解了这一切。


可在这之前的十年中,我虽然假装着也忘记了从未提起,可到底意难平。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


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


而家庭关系又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石,一个人在家庭中养成的沟通模式和说话方式,会渗透进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强大的外力来影响或改变,这样的习惯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无从左右父母的习惯,但却可以从这一天起调整自己的态度。


好好说话,认真倾听,冷静但不冷漠,温和但不懦弱,坚定但不强硬。


那才是你能够给孩子创造的,最好的家风。


“还好这世界,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转自:少女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及网络

 更 多 阅 读  

人贩子:“春节前,生意最好。”拐卖孩子的骗术又升级了,现在看到还不算晚

莫言: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老舍、丰子恺、沈从文、莫言等名家笔下的春节,重温旧时年味

刘称莲:只要想 我们一定会找到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年味主题书单】最富人情味的文化传承,最具中国风的家族记忆(童眼历史·稚心文化·原汁原味中国年)

想不到!“学霸”们这样过寒假!(看了就知道自家娃差距在哪儿了)

转载:请自行注明以上相关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开篇注明的文章来源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