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英国人的教子面面观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德育教育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 核心道德观念有四 /
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和守信
英国人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立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程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和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 不淡薄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薄输营;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边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是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要受到纠正甚至体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一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然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 “花钱”培养孩子的顽皮 /
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的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就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呆在家里看电视的。
/ 最看中的是友好 /
在英国人眼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里玩。即使象蚂蚁这样的小生命,在夏天厨房里爬满了蚂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也会以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戒他们的孩子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他们死的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就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把蚂蚁弄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里去放生。
/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气和坚韧的性格。他们深知道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气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
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去做各种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脱裤,自己整理房间等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英国人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最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 英国的家庭教育 /
孩子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勺喝汤吃菜。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地吃某种菜,而对其它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英国人重视环境保护,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东西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时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文章来源 / 特别文摘 图片来源 / 网络
-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
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朋友~
|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
回复 「书房/ 分馆/ 加盟/ 微店」
合作&投稿&联系
- 可发送✉至 -
bookbook123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