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辰《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1:攀登书山也能“抄近道”
书山题海,怎样才能抓到重点“抄近道”?时间紧迫,如何巧规划挤出海绵里的水?父母老师,什么办法能让权威专制变得可亲可爱?文理分科,左右纠结究竟该怎样理性选择?恋爱友谊,用怎样的智慧能理清懵懂中的人际关系?……
中学了,面对一堆问题,顶着很多压力,为未来焦虑,为现实焦虑,你该怎么办? 李若辰《一认真你就赢了》从一个真实历经高考并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的师姐的角度,教你在中学,尤其是高三这个人生关键时期“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教你用方法和捷径从文山题海中找到出路,教你智慧地面对懵懂的感情、复杂的同学关系,教你顺利而精彩地度过高中时光。
北大才女李若辰的成长悄悄话,《一认真你就赢了》教你从中等生炼成优等生,31条贴心中学生活建议,陪你成功度过人生关键期,著名作家、教育家尹建莉推荐!
(一)攀登书山也能“抄近道”
“好成绩不一定是题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懒”的妙方,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轻松学习,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遥远。”
我从来不是个“好学生”。这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
当老师、同学、父母眼中的“好学生”们勤奋专注、严肃认真、心无旁骛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时,我却总是嘻嘻哈哈、玩玩闹闹,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无论身边学习氛围怎样紧张,我也是吃喝玩乐样样不落下,就是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枯燥的学习上。学习那么无聊,那么烦,谁喜欢啊?
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坏学生”,却很离奇地有还拿得出手的成绩。这并不是因为我神通广大、天赋超群,而是得益于我的一个特点:懒。
有的同学要奇怪了:“哎,你懒,我也懒,怎么我越懒成绩越差,你越懒成绩就越好呢?”非也非也,此懒非彼懒也:我的懒可不是什么也不做、消极怠工的“懒”,而是为了省力省劲儿,凡事总找捷径、寻小路,来节省必要工作时间的“懒”。
正所谓“懒惰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我们都爱偷懒,就像爬山时坐缆车或抄近道一般稀松平常。那么面对学习这项躲不开的苦差事,何不也抄抄近道、偷偷懒呢?
偷懒偷出好成绩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两招必杀技,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学习玩乐两不误,成为旁人膜拜的“大神”级人物。
记得升入高中时,我是班里拖后腿的“大尾巴”,对于那些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够掌握知识、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我只能酸酸地说一句:“聪明人就是不一样啊……”但是,几次偶然的机会,我“偷”来了不少优等生们的独门秘诀。
坐在我后面的阿鹏有着整齐精练的语文易错字词、成语积累本,考试前在所有人都抱着厚厚的卷子、复习资料焦头烂额的时候,阿鹏却只拎着这个小本子看,最后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有“四两拨千斤”的风范;
还有班长小野,总是在数学课上一心二用,抓紧老师讲他已经会做的题目的时间,研究自己不会的内容或是写作业,结果常常是一放学他便轻轻松松地打球、玩游戏去了,每每考试还能得到令人羡慕、嫉妒的成绩,留下一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背影;
……
看着身边各有奇招的同学们,我不禁自愧不如。原来好成绩不一定是题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懒”的妙方,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轻松学习,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遥远。
心动不如行动!我赶紧着手优化了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来和你分享。这些小技巧虽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但希望多多少少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笔记。我平时便喜欢收集装帧精美的小物件,信纸、贴画、包装纸,花里胡哨地装了满满一抽屉,每一件我都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这次我抓住自己这个心理,购置了一套精美简洁、质量上乘的笔记本,并在封面上写好了对应的科目名称。捧着赏心悦目的笔记本,是不是会有一种往上写字的欲望呢?在课上,我开始努力更加笔迹清晰、内容有条理地记笔记,尽量保持本子的整洁,因为我知道笔记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复习,而如果自己写的东西乱七八糟,看着就闹心,记过一遍连翻看的欲望都没有,那么用了再精美的笔记本、记了再丰富的笔记,也只怕是“暴殄天物”,既浪费了纸张,又浪费了墨水。
其次,是复习和预习。这两项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因为往往即使不复习,我们也能凑合着把作业做个八九不离十,即使上课之前不预习,我们上课也能凑合听个八九不离十,感觉不到太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复习和预习会占用一些时间,看起来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所以很多同学都懒得去做。但只要试过了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非常有效的,很值得我们去实践。
一天的课上下来,有时候头晕脑涨的,脑子里好像被塞下了好多知识,但是有些内容朦朦胧胧还没记牢,有些干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做作业,效率往往不太高。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一天学习的知识,让我们写作业写得更快更轻松、顺畅,也更容易做对题,让我们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自信。预习呢,则可以让我们在上课之前熟悉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那么第二天就可以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我们就能够比没有预习的同学吸收得更快。听课效率提高了,也能让我们体会到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不过我认为,预习和复习的情况可以因人、因科目而异。每个科目对预习、复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语文预习,更多的是提前读读课文、看一看文言文的注释;数学则是理解一下要讲的公式概念,尝试着做一做习题;英语则是读课文和背单词。因人而异,指的是对每个同学而言,越是学得不扎实的科目越要做好每一项工作。就像我的数学,因为反应比较慢,所以上课时常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概念理解不好、例题听不懂。为了避免落下重要的知识点,我会及时预习,这样在课上就不会因为跟不上而自卑。同时下课后我也会及时复习,把没听懂的知识点和例题通过问同学或者问老师的方式解决掉,坚决不留知识漏洞。这两项工作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很大,让我在瘸腿的数学这科上没有落下太远,也让我有迎头赶上的基础。
再次,有侧重地学习。这也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制胜法宝。
高三时,为了保证复习质量,老师会发下铺天盖地的题目,文科生还稍微好一些,理科生需要解决的题目尤其多。记得每当遇到两三天的假期,老师们都会摆出一副自己是圣诞老人的架势,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给你们带来了小长假的礼物哦,你们要认真对待……”然后,毫不留情地发下铺天盖地的白花花的卷子,让我们“享用”。换句话说,如果想把每个老师出的每一道题都做完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又不至于把自己累垮,我开始有选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对于我相对较弱的数学,每一次的作业我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而对于基础较扎实的英语,我深知学校的练习题并不能给我多大的提升,因此学校作业基本是不做的,而是自己通过看原版书籍、外国电影来提升能力。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做无用功,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交流,尤其是与老师交流。
平时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以严肃甚至古板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挨过几次批评之后我们对老师更是会心生畏惧之情。这在我们学生之间,再正常不过了,毕竟老师这个身份很特殊,怎可能与我们像同学一样亲密无间?但是,其实老师并不可怕。再严厉的老师都有亲切温柔的一面,他们摆出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通常只是为了让我们能不打折扣地认真学习,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可以把老师视作朋友,在有不懂的问题时及时提出来向老师请教,在迷茫时也可以找老师谈心,解开心结,重新找到方向。
在学术问题上老师可以给的帮助自然不必说,在生活上,老师也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老师是“阅人无数”的过来人了,正所谓“流水的学生,铁打的老师”,一届又一届学生教过去,与你我相似的人、相似的境遇,他们已经不知道见过了多少。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并且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老师们这些“看破红尘的旁观者”自然最具有发言权。而我也是到高三的后一个阶段才明白这个道理,在课堂上成了积极提问发言的活跃分子,课间便经常出现在老师身边,更是办公室的常客。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听到的是高屋建瓴的见解,学到的是屡试不爽的最佳方法,还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隐藏在错题中的知识漏洞,真的是好处多多。因此,与老师多交流,有事没事拿着本子去办公室转一圈,永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乐而不为?
分享了这么多学习方法,不禁懊恼后知后觉的自己到了高三才发现它们的妙处。如果我能早些大彻大悟,把这些“大杀器”收入囊中的话,不知道要在学习上节约出多少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时间,岂不妙哉?
用一个公式来总结吧:
好的学习方法=高的学习效率=短的学习时间+好成绩+更多玩乐的时间=父母的欣喜+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
这样只赚不亏的买卖,谁不乐意做呢?
作 者 简 介 | 李 若 辰
李若辰,1993年7月出生于山西,3岁随父母来到北京定居。先后就读于北大幼儿园、清华附小、上地实验学校、101中学。201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公派留学于美国范德堡大学。
自诩头脑有点发达、四肢不算简单的普通女青年,琴棋不太会,书画有点通,游泳滑冰格外热衷。爱偷懒,但偷之有方;恨死学,且恨之有道。一直以“欢乐的中等生”自居。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中的主人公。
--- 好文连载 ◇ 未完待续 ---
点击阅读原文 在线购买《一认真你就赢了》
-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
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朋友~
|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
回复 「书房/ 分馆/ 加盟/ 微店」
合作&投稿&联系
- 可发送✉至 -
bookbook123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