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北京新生公共阅读空间

2016-01-18 徐硕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多年来,北京致力于推进全民阅读,比如连续5年举办的北京阅读季,“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舰,载着无数引导推动全民阅读的组织、写书、编书、爱书之人,为建设书香北京鼓与呼”。

这些年,京华大地雨后春笋般诞生了不少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广获好评,读者如织,成为新北京一道靓丽的阅读风景线。读书时光哪里去?千龙网记者为您探访报道。

北京老胡同里的“砖读空间”——正阳书局

在西四南大街外,有一处四四方方不太起眼的四合院,走进其中,便恍如身处静谧之处,房间里忽而传出来悠扬淡雅的抚琴声,让人已然忘却身处闹市,忘却院外的车水马龙。

万人松老人塔书院内,公共阅读区域一角。

走进院内,便被位于院子正中间的万松老人塔所吸引,这座始建于元代的万松老人塔,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周围一片平房区内颇有独树一帜之感,因古塔得名的砖塔胡同则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自元大都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并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

这是西城区政府打造的北京第一个非营利公共阅读空间,在这座古塔的脚下,让历史的韵味和现代的人文阅读气息交合。西城政府打造的这个阅读空间,引入正阳书局向公众免费开放,为京城百姓打造了一处怀旧赏古、休闲阅览的场所,是一处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砖读空间”。据千龙网记者了解,“砖读空间”这个名字富含深意,“砖”有两层意思,一是取“专”字的谐音:读书要专心;二是揭示了古塔一砖一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积淀。

夜幕下的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原本坐落于前门大栅栏廊房二条胡同上,这是一个充满着浓浓北京文化味儿的书局。所售的旧书,老照片,地图等都与老北京有关,在这里,不仅能买到记载着北京文化的各种书籍,更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北京情结。2014年4月,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将西四万松老人塔的院子以免租金的方式给正阳书局使用。

“想体会一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市井风情,还可以顺便看看书”一位来书局游览的游客称,砖塔胡同的万松老人塔历史悠久,一砖一瓦都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在这样一处古建筑里品味京城的古文化简直不亦乐乎。“别看身处闹市之中,但却是在北京最古老的胡同里,最古老的砖塔脚下享受北京的文化,在配上悠扬的抚琴声,就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城,和老北京人品京事儿。”

“藏匿”在公园中的第二书房——宣阳驿站

在西城区白纸坊桥护城河畔的北京金中都公园里,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临河而建,推门入之,便会被整面墙的书籍所吸引。中间半圆形的书架周围摆放着供儿童使用的小桌子,小椅子。在书房的角落里还有一台专门的书籍消毒机,据了解,每一本还回来的图书,都会在消毒机里消毒后才会在放到书架上,供读者借阅。

位于西城区护城河畔的宣阳驿站。

方胜利是宣阳驿站的第一位志愿者,从2014年9月驿站成立到现在,他都默默的在为驿站服务着。将书籍消毒,摆放书籍,制作道具,给孩子们讲故事......其实,甚爱读书的方爷爷也有自己的小私心,本想借着志愿者的名义在驿站“蹭书看”,没想到驿站的志愿服务远没有自己想的轻松。不过方爷爷也坦言,当志愿者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他却很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宣阳驿站的阳台上,排放着几张小圆桌和几把椅子,每张桌子旁还配有一把大的遮阳伞,方爷爷告诉记者,到了春天的时候,会有很多读者喜欢在户外读书,为了避免阳光太过刺眼,到时候就会把伞撑起来,也是为大家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

一位70多岁老人,坐在书房的一隅,手捧一本书细细的品味着,老人表示很庆幸能有个地方能静静的看看书,好好沉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需要一个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环境。方爷爷称,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最好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方爷爷在制作演出道具,为下一次的演出做准备。

然而,宣阳驿站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看书的“书房”,而是用阅读的方式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方爷爷会根据绘本中设计的情节,亲自制作道具,把一个普通的故事变成一场show,用科普小知识把故事中的每个画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享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2015年的圣诞节,方爷爷还特地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在方爷爷的工作室里,放满了各种纸箱子,每一个箱子都有它自己的“小故事”。而圣诞节前夕,方爷爷用泡沫塑料,小树枝等环保材料,亲手制作了《鼹鼠和雪人》绘本中的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表演,在圣诞节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让孩子们也能在娱乐的状态中学习,慢慢成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

冬夜的北京,被雾霾深深的笼罩,凛冽的寒风,让行人裹紧大衣,行路匆匆。在三联韬奋书店里,外面的一切都好像变得无关紧要,有人选择坐在灯下默默的看书;有人手捧一本书席地而坐;有人买了书在二楼的咖啡店里小憩,边喝咖啡边享受看书的乐趣......这个位于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不打烊书店”,已连续运作14928多个小时。

三联韬奋书店,晚上9:00左右,位于窗边的公共阅读区依旧坐满了人。

三联书店的前身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发行机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生活·读书·新知”虽然只是三家书店名字的组合,但却巧妙地概括了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人要热爱生活,好好生活;然后是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最后是新知,新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中来,又让读书和生活更美好。

晚上10点多,位于书店一层窗边的阅览区依旧座无虚席,“很享受这种静谧的感觉,可以安安静静的在这里读书,心里很踏实”一位读者告诉记者。在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两侧,也是读者的“阅读区”,书店负责人称,赶上周末节假日,楼梯两侧通常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自发的读书。“书店会不定期举办沙龙,讲座活动,届时,也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景象”。

在书店的二层,有一个简约的咖啡厅,咖啡厅装修新潮,营造的温馨的气氛有机地与书店融为一体。读者看书看累了,可以上来喝杯咖啡,回味书中的细节。三联生活书店,弘扬的是一种“韬奋”精神——“竭诚为读者服务”,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让不眠的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

2014年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希望三联韬奋书店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书香驿站打造全民阅读新概念

在西城区玉桃园社区的广场上,有一处不太起眼的黄色小房子,占地面积30多平,一走进去,记者就被里面温馨的氛围所感染,屋里的书架上摆满了社区居民捐来的书籍,分门别类的排列在书架上;阅读区的桌子上趴着一位正在画画的孩童,大人们则散坐在其他位置安静的喝茶,看书......这便是西城区所打造的书香驿站之一的玉桃园驿站。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目前,玉桃园驿站的捐书大概有5000多册,大部分是由社区居民及爱书人捐赠的,由于场地有限,很多书也没能摆放出来。“书香驿站”则是由社区文明推进协会组织社会各方力量自主投入,致力于打造一种新的公益文化交流空间。

千龙网记者在玉桃园驿站的书架上看到,此处贴有一些社区志愿者的简介,其中不乏一些教师和老艺术家们,有讲古建筑的刘喜,讲金石篆刻的刘永军,讲老年英语的陈文龙,科普作家孔令文等等。

对于孩子们来说,放学后,书香驿站便成了他们第二空间,来驿站写作业,看书,下棋。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还在上幼儿园的萌萌手指着书架说:“这个就是我经常看的书,下了学我每天都过来看书,我还过来画画呢!”

在周围上班的年轻人,还会把驿站当作午休地点。“这里营业到晚上9点,即使下了班,也还可以过来坐坐,看看书。而且没有像在图书馆里那种拘束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交流感,感觉很温馨。”家住玉桃园社区的张女生称,驿站的建立,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也逐渐改善了从前那种人与人互不相识,冷冰冰的状态。

继玉桃园驿站之后,西城区又打造了“宫门口社区驿站”和“西四北头条社区驿站”两大书香驿站供居民免费看书,并且定期举办一些沙龙活动。据千龙网记者了解,目前,另有三间驿站已初步完成建设,准备投放使用。

“每周的活动内容都会提前公布在门口的屏幕上和我们的公众号上,会有一些观影或者讲课的活动,大家伙到时间了准来。”宫门口驿站的王大姐称,三个驿站通过互联网,通过大屏幕进行沟通,一些有关英语,古建筑的课程也通过大屏幕同时授课,“经常有些居民过来听课,课程结束后就在这喝喝茶,看看书啥的,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公共空间,也可以享受下午后闲暇的时光。”

王大姐告诉记者,读者可以随时过来看书,也可以借书,只需将自己的姓名,电话及身份证号登记在册就好。“有读者想借走看,看完也就还回来了,没看完的也不会去催,不会给大家设定归还期限,其实还是互相信任罢了”。

玉桃园社区书香驿站的书架,书籍全部来自于社会各界人士和社区居民。

“其实这里的书主要还是以互换为主,居民拿自己的书来换我们这的新书,加大了图书的流动性,还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一起集合捐书,借书,读书等”宫门口的负责人称,目前三个书香驿站主要打造的是让书籍流动起来,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开放自助式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书籍捐赠”等公益活动使社区居民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更体验到家园图书馆的温暖。

三个站点,三间书香驿站,共同打造了西城区的社区文化,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交流空间,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可能。

沉寂60年 雁翅楼化身古籍书店

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不仅有8号线贯穿始终,还有一座消失了近60年的古建筑,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雁翅楼,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南面东西两侧。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阔七间,中间开三个方形门洞,寓意天圆地方。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上个世纪50年代,地安门地区道路整修,雁翅楼被拆。2012年2月,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2013年6月,雁翅楼景观复建工程开工,2014年竣工。2015年7月底8月初,中国书店在雁翅楼开办24小时古籍书店。

据书店负责人介绍,书店将集“公共阅读”“文化传承”“慢生活休闲”“文化产品推介”于一体,同时也会出售古籍经典,文房四宝等带有中华文化的特色的物品。意于向社会公众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出公益文化的特性,进而提升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同时这里也是北京第二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在这栋古老的地标式建筑里,秉烛夜读,慢慢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 后 记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倡导全民阅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而创新是文化的灵魂,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会使全民阅读成为一种可能。推动文化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丰富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新的发展动力。

(作者 / 徐硕 文章来源 / 千龙网)

© 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

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朋友~


|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

回复 「书房/ 分馆/ 加盟/ 微店」

合作&投稿&联系
- 可发送✉至 -

bookbook123123@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