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等待,为了最珍贵的自由

2016-02-22 鱼镜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张宇瑾(鱼镜),第二书房父母学堂嘉宾;热爱读书,提倡终身阅读;热爱绘本,提倡陪伴成长。同时,她是一位三岁半萌宝的的妈妈,是母乳喂养的坚持者,是“爱与自由”的践行者,是“下乡养儿”的实践者。

冥王星上的星形暗斑被命名为“汤博区”,因为它是一个叫克莱德.威廉.汤博的美国年轻男孩发现的。他小的时候,就喜欢从家里各种各样的机械上拆东西研究;并且手工打磨镜片造望远镜来观察天空。1930年2月18日,23岁的汤博在比较两个星期前拍摄的两张星空图时,发现了一个位置在变动的星体。


一个月后,美国罗威尔天文台经过确认,正式宣布这一星体的发现,并用罗马神话中的冥王Pluto为它命名。后来汤博又相继发现了14颗小行星,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晚年,汤博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我游历了所有的天堂,而这样的经历,始于许多年前那个在堪萨斯州农场看星星的小男孩。”



我想,这个实现梦想的男孩是幸运的,他童年的陪伴者没有在他拆下零件的时候,就急忙夺下他手上的东西,并贴上“破坏东西”的标签;也没有在他试图打磨一个镜片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要做些没有用处的事情”;更没有在他无数次夜晚看星星的时候,不耐烦地拉他“必须回家睡觉”。他的童年,身边一定有一位肯耐心等待的人,允许他拆下机器组装成并不完整的样子;允许他一次次的犯错;允许他“浪漫又无意义”地看星星。他有机会去品尝错误,有珍贵的自由和空间去触摸兴趣。


在我养育孩子的这三年多时光里,我经常勉励自己要做这样一位陪伴者,要慢下来,让孩子快乐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而不是催促他的节奏。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是作为父母应该习得的人生功课:练习等待、练习尊重、给予自由,体会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充分观察喜欢等待

有一次我给儿子晟予买了一包月亮形状的饼干,他非常喜欢,吃得不亦乐乎,突然他放下不吃了,说:“妈妈,我要捏橡皮泥。”我说:“吃完再捏吧。”晟予不同意,急切地马上就要捏,我只好找来橡皮泥让他玩。不一会儿,他捏出一个星星的样子,然后把月亮饼干摆在左边,星星摆在右边,兴奋地说:“妈妈,你看,巴基斯坦!”我没有明白,晟予又说:“巴基斯坦的国旗!”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晟予摆的是最近在书上认识了的巴基斯坦的国旗,我赶紧找来书,一看,的确,巴基斯坦的国旗正是在绿色的旗面上有一弯白色的新月和一颗白色的五角星。我惊讶极了,激动地说:“哦,原来我们晟予突然要橡皮泥是想要摆一个巴基斯坦的国旗给妈妈看!”晟予点着头笑着,眼睛里充盈着满足。



我在想,幸好我没有“高屋建瓴”地指点孩子必须先吃完饼干才可以玩橡皮泥,否则这些亮闪闪的灵感将多么可惜地被泯灭;幸好我没有无趣的离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当孩子想要分享他的喜悦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兴奋的小脸将会多么失望。我观察过无数次这样的情景,体会到孩子小小的手脚想要干的事情,都是拙稚的尝试和伟大的探索。我开始喜欢等待,喜欢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舒展他的突发奇想,释放他的新鲜能量。


我相信,只有充分观察过、等待过孩子的人,才会体会到孩子像万物一般有灵且美。


秉持尊重练习等待

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说:每一个磨蹭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着急的父母。是的,不是孩子慢,是我们不能等待了。我们不能等待孩子天然的兴趣散发出光芒就已经未雨绸缪地“赋予”他一个优雅的早教环境,让孩子同一些刚刚认识的小伙伴练习“社交”,却不愿去等待一个健康的孩子成长得乐观开朗。


焦虑、着急起跑的集体潜意识又养育出同样不能等待、情绪易激惹的下一代。父母喊累,孩子也不快乐。让这个循环能够停止下来,我们需要秉持尊重的信念——发自内心,知行合一的尊重。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权利,不劫持童年,不越界代劳,不干涉探索,不提前抢跑。我们需要相信——儿童是能够自我发展的。只要还给孩子空间:精神的空间和行动的空间,孩子自会生长出他的欢喜、他的天赋。



带着这样一份本心,我练习与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1岁的时候晟予要自己拿勺子,弄得满身都是汤和米粒,我买一些大的围兜,遮挡住衣服不被弄湿。我相信他在一次次努力地尝试怎样精准的把饭菜送到嘴里,两个月后他的小手已经可以灵活自如地舀汤了。

2岁多的时候,早上起床他一定要先穿裤子再穿上衣,弄错了顺序,便哭闹,要求脱下来重新穿一遍。我于是乖乖地按照孩子的喜欢重新再穿一次,我相信他在感知某种秩序,破坏了就会让他不安、混乱。两岁半时,他不再有这样的要求,他的这一敏感期平稳地过渡了。

3岁多的时候,晟予上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家长发了一张兴趣班的介绍,家长们蜂拥去报“最贵、最能学到东西的”特色英语,有的甚至给孩子报了三、五个班,我拿着那张纸跟晟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兴趣班是做什么的,让他自己来选喜欢哪个,孩子选了跆拳道,我说好,结果这个班居然由于没有报够5个名额,开不起来。我想如果家长们都能先问问孩子,相信孩子的决定那该有多好!


晟予看绘本时,总爱把他喜欢的形象画一画,于是我买了很多大白纸、彩色蜡笔,让他尽情地涂鸦,从一条条的线到能够画成一个圆再到画一个娃娃,没有手把手地示范,没有殚精竭虑的指点,有的只是对每一点小小进步的见证和鼓励。到现在,他不仅能惟妙惟肖地画出它喜欢的大卫、海豚、郁金香、大树;还能够天马行空地画一些他想象的世界,蓝色的青蛙、长着花格子身体的老虎。他是如此地沉迷其间又是如此地快乐。


等待并不是延迟,等待是笃定地相信——相信孩子看似很弱小,其实内在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回归自由拥抱等待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说,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不用培养,不打扰就是培养。是的,孩子天生是能够沉浸在喜欢的事物中的,但是经历无数次的打断、干涉、阻碍,便破坏了孩子的感知和自我完善的旅程。蒙特梭利说:如果成人不是主动地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是屈服于自己的习惯,这样不但不能鼓励和教导儿童,相反会把他自己的节奏强加在儿童的心灵上。


我曾经给书房的家长们分享过陪伴晟予亲子阅读的事情,我和孩子走过的3000多个故事时光。其间,总会有家长问:“鱼镜,你讲完故事不问一下孩子听懂了吗?万一没听懂呢?不就白讲了。”我说:“听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快乐就好,他专注地听,他就能够进入这个世界,也许他看到听到的和我们理解的并不相同,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家长接着问:“那这里面的道理孩子没有吸收,岂不是浪费。”我想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都活得太精明了,太知道得与失了。同时也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真的不存在吗?我想或许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我从不认为我和孩子之间那些故事时光是有用的,我只知道那些时光像玉一样温润厚重而又珍贵,储藏着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和一个妈妈赤诚的本心。


每每想起我和晟予读长新太创作的《圆白菜小弟》的情景,我的脸也会跟着笑起来。每一次翻页,伴随着“嘣咔”一声,一定紧接着晟予“哈哈哈”的大笑声,震耳欲聋。看到不同的动物变成不同的圆白菜造型,从鼻子变成圆白菜的猪山大哥到身体变成一串丸子似的圆白菜小蛇到最后硕大的圆白菜鲸鱼浮在天上。那些无厘头、荒诞又夸张的画面能让孩子获得最单纯、最直接的快乐。连长新太自己谈及这本书时也说:“不要成天想着去找什么意义,没有,你找不到,只要看着好玩,开怀大笑就可以了,笑,也是一种巨大的感动呢!”多么率真又质朴的感悟。这是我所认为的伟大的绘本和朴实的意涵。


我感恩这样的作品和创作出这样作品的人们,他们不着急的塞给孩子道理,他们让孩子开怀大笑,充分地感受,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孩子一定有了天马行空的遐思,有了精神片刻的自由和独立。那里只有他自己,想怎么想就怎么想。


随后的日子,晟予多了这样一种爱好,就是把看到的事物想象成各种形状,我们一起讨论着长成茄子形状的床会是多么好玩,长成南瓜形状的幼儿园会是多么有趣,一起大笑到前仰后合。这是我能够给予孩子的宽容和等待,我等待他就这样慢慢长大,成为精神自由的青年。他能够与我交谈他不一样的想法,不会有人劫持他的童年,掠夺他的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宇宙给万物的成长都安排了精妙的节奏,饱含灵的神圣与高贵,我为什么要催生早熟的果实呢,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我等待孩子给我信号,然后充分地为他提供能够发展他的环境。这些信号,也是生命的信号。它蕴含着爱与自由,蕴含着上帝的关怀,启示着我一次次回归到新兴生命的热情与好奇中。我努力地去听到那些节奏,它们像遥远的钟声悠远、明确、庄重。


我还在等待下一个钟声……在此之前,只要孩子愿意,他可以自由的像那个堪萨斯州农场看星星的小男孩。

文章作者 / 鱼镜 | 微信编辑 / 反省家

© 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请注明文章来源,谢谢。

- END -

-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

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朋友~


|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

回复 「书房/ 分馆/ 加盟/ 微店」

合作 & 投稿 & 联系
- 可发送✉至 -

bookbook123123@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