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喜红:一路成长一路歌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22-10-09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17 岳喜红

个人档案

姓名:岳喜红

单位:新乡市获嘉县照镜楼村初级中学

学科:语文

荣誉:省级优秀教师、全国真语文说课一等奖、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推荐语: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岳喜红老师一路从学校的讲台,到县、市、省优质课大赛的课堂,再到全国大赛一等奖的领奖台。一节节公开课的背后,是她对语文教学的深深思考和探索;一场场和自己的比赛,是她专业技能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在她的智慧中鸟语花香,成长的幸福在她的青春中惬意流淌!


——中原名师、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周枫琳



一路成长一路歌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先生这句话是我成长道路上时刻铭记的箴言。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深切而真实地感受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从无到有的坎坷与不易。


云想衣裳花想容

——梦想是成长的原动力


当我站在路的这一端遥望路的那一端,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青涩的自己。2007年,校信通博客中,我写下博文《公开课上,我是一只青虫》。“我是一只青虫,一只丑陋的,只能在地上爬行的青虫……我害怕上公开课,害怕除了孩子们以外的任何人来到我的课堂……”曾经的我,但凡遇到听课就会面红耳赤,表情僵硬,整个人语无伦次,忘记写板书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是课堂上菜鸟级别的我。


2011年,是改写我教育人生的重要一年。彼情彼景,历历在目:我端坐在开封教育学院礼堂,观摩2011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师大附中都温中老师执教的《乡愁》一课,以读带析,品析意象,品读叠词,品味情感……在诵读中贴近文本,在诵读中感动学生,也感动了所有评委和在场老师,毫无争议的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这节课如同一道光,照进我晦暗的心灵,我在心底惊呼: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课堂,原来可以这样精彩!



回去后的我,始终忘不了那节课,一有时间,就拿出听课笔记一句一句地品,买了课堂实录视频,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的看。看着,品着,心里萌生一个想法:“会不会有一天,我也能讲上这样一节课?”那一刻,我突然被自己的想法吓住了!我怎么敢这样想?一个连学校公开课都不敢讲,不会讲的人,怎么敢奢望登上省级优质课大赛的殿堂?但,就在那时那刻,我拥有一个梦想。


行走的路上,我怀揣这份梦想,竭尽全力,汲取营养。工作中,我“逼”着自己参加校际赛课、调研观摩、同课异构;备课中,我“逼”着自己全力以赴,主动反思,寻求突破。每一次的准备都让我有脱层皮的感受,但正是这一次次的磨炼让我有了些许进步,渐渐的不再害怕上公开课,不再害怕被别人批评。博文中我这样写到:“我是一只青虫,一只想要直立起身子的青虫,一只有着蝴蝶梦的青虫。”


为了心中的梦,我如饥似渴地研读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为了心中的梦,我听课数千节,默察体味,博采众长;为了心中的梦,我因为一个教学难点,三番五次跑到市里向高水平的老师请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写在教学日记扉页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梦想是一种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

——坚持是成长的持续力


丑陋的青虫,饱尝寂寞,历经磨难,才能变成蝴蝶。成长旅途中,我始终牢记最重要的两个字——坚持!

 

2014年4月,赴青岛参加“真语文”全国说课大赛,我在工作日志中写下这样一个公式:观摩18个说课视频+学习13个市级说课稿及课件+12万余字的阅读量+16次易稿+4赴新乡+2次流泪+14个早起晚睡+……=全国一等奖。当我凝视着这一连串数字的时候,泪水再次模糊双眼,过去的每一个日子,我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匍匐在朝圣的路上……


不会忘记,灯火通明的夜晚,我伏身桌前,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一点点地捋顺思路,一句句地打磨稿子。


不会忘记,曙光微露的清晨,我虔诚诵读,熟记稿件,办公室、走廊上、候车室、宾馆房间……每处都留下我苦读的身影。


不会忘记,关在房间痛哭流涕的那个下午,那泪水和着内心的委屈,专业的单薄,参赛的忧虑,无助的寂寞,如潮水般蜂拥而来。



不会忘记,四次奔赴说课发源地新乡市三中,求取“真经”的曲折。农村学校条件差,内无基础,外无信息,能够参加高水准的活动实属不易,想要在高水准的活动中斩获佳绩更是如登蜀道。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特别需要像程晓燕老师一样的专家引领。


不会忘记,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工作人员的那句询问和祝贺:“你是一名农村教师?”我的个人信息栏中赫然写着“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初级中学”。“恭喜你啊,你很优秀,是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一位农村教师。”我心中一震,随后高兴得哭了。


想要卓有成效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刻苦钻研的漫长积累过程。没有坚持精神,就没有成长进步。


为了提升语言表达力,我连续几年订阅《演讲与口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在演讲中锤炼自己……


为了让自己更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制订了详细的读书计划,主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理论书籍,让成长的新叶在年轻的心中一次次泛绿……


为了走出狭隘、突破自我,我牺牲无数个双休日,聆听专家讲座,参加研修培训。每次回来,带着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本坐上返程的汽车,身体疲惫却倍感内心充实。只有量的积累才能换来质的提升,头脑风暴式的培训学习,让我受到观念上的洗礼、理论上的提升,我的教育教学短板在不断增高,我对教育的理解在一次次走向深处……


回望来路,我毫不避讳地承认,有过失落,有过迷惘,有过痛苦,有过埋怨,但,丝毫没有想过要懈怠或是放弃!


好风借力上青云

——引领是成长的助推力


大鹏之所以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因为它善于“与风共舞”。这“风”是什么?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也许是影响自己的重要他人;也许是一节公开课……


2014年,是加快我专业成长的重要一年。我加入了“中原名师周丽君名师工作室”,遇到了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周老师内敛而谦逊,知性而和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待人接物上都给我很大的影响。在周老师的影响和带动下,我有了明晰的自我成长规划,尝试着去写教学反思、课堂得失、感想随笔,像周老师一样用文字记录生活。


后来,我有幸陆续加入了“获嘉县名师工作室”“新乡青年教师骨干组” “中原名师周枫琳名师工作室”。在这里,学术氛围浓厚,团队实力强大,优秀的教师比比皆是。精益求精的刘萍萍老师、博学善思的周枫琳老师……她们既是传授我专业知识的“经师”,更是激励我教育信仰的“人师”。农村教师最渴望和缺乏的就是能够得到正确的引领,我很庆幸,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这么多良师益友,这使我的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



2015年,我代表新乡市参加省优质课大赛,在南阳市五中成功讲授季羡林的回忆性散文《我的童年》一课,获得省级一等奖。上一节省级优质课,收获的不仅仅是赞誉,更是对意志的磨练,以及自我的反思。反复观摩讲课视频,我越发感到自身积淀的不足,解剖自己、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敢于挑战自己,才能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公开课,可以说是我成长路上的“加速器”。


2017年7月,我报名参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第二期研修,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以前只存在于书中的余映潮老师。在这里,我和导师朝夕相处,经导师言传身教,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学习名师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感受富有创造的教学活动,真正体会名家风范。那年盛夏,我遇到一场视听盛宴,一场专业成长修炼。那年盛夏,我懂得学习没有假期,成长永无终点。


程书博老师在《借力而行》中说:天下最重要的“借”是什么?不是借钱和借物,而是借力!借名师名作之力,借观课磨课之力,借研修学习之力,从而形成成长的合力,使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力场”之中。


18年来,我从青涩懵懂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驾驭课堂,从教学新丁教业初探,到县十佳教师、市级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回首处,来路漫漫,心许教坛苦求索;执着中,生命拔节,一路成长一路歌。眺望远方,风景无限美好,我将一如既往,以梦想为帆,以坚持为桨,继续铿锵前行!


来源:教育时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