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论场中的教师形象,关乎职业尊严!你越美,教育越有力量!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19-06-24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70年,也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70年。教师是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主角,是教育变迁的“代言人”,一定意义上,教师形象就是教育形象。《教育时报》记者与老、中、青三位教师一起畅谈教师形象和教育感想。希望每位教师都关注职业形象,以更大的热情去塑造更美的形象,创造未来更美的教育。


新时代教师:思想与技术并重,深度与广度并存



《教育时报》记者 吴松超 


老师:你越美,教育越有力量


最近,一篇根据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孔乙己》改编的小说《老包》在教师圈中火了。文中,老包是一位教师,他“身材高大,神色疲倦,鼻子上的眼镜片每年都要厚一圈,牛仔裤洗得发白,脚上的运动鞋大约是五六年前的款式,破旧的公文包鼓鼓囊囊,装的都是作业和试卷……”


小说是夸张甚至荒诞的,却让老师慨叹其中教师形象刻画“真实”!


最近,还有一件事同样引起社会公众尤其是教师群体的关注:20年后,他用耳光“报答”老师。透过视频,人们看到了让人心痛、令人同情的教师形象;然而随着更多信息被披露,“剧情”似乎要反转——很可能,20年前这个老师就亲手毁掉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老包》以自嘲的方式对长期以来主流话语中的教师形象做了“解构”;后一个事件中,拳头成为敲响警钟的榔头,提醒人们去思考教师应有的形象。


现实形象与政策话语形象、社会期待形象正在分裂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业和职业之一,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教师职业内涵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教师形象却起起落落,变化巨大。


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形象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教师角色地位的期望和评价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整体印象”。所以不难理解,教师形象既会从古代社会师者形象中有所继承,又难免受一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直到今天,这一对教师使命的解读也并不能被完全颠覆。面向未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人才、施行教化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于社会一般水准的文化修养、道德品格,也因为如此,教师职业从古至今被赞扬甚至被拔高。


改编的小说中,“老包”曾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做教师后的收入赶不上那些打工者,每次到饭店只点一个菜——青椒炒豆腐。当今社会看似什么都“多元化”,但在价值、成功的选项上却往往是一元化,“老包”的学问、修养虽高,承担的责任虽重,却因衣着寒酸、不点荤菜的低消费,以及不被学生家长支持和尊重,而免不了屡屡被人嘲弄。


对教师的高期望,导致人们对于教师形象的认知停留在“全知全懂”“行为世范”,把教师视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只可以讲奉献、付出,不可以问收获与权利;干得好、出成绩是应当的,不可以出错、失误……对教师形象的刻板印象也与长期以来把教师作为完人、具有高尚人格品质,如“园丁”“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宣传有非常大的关系。


1977年:恢复高考,万象更新


遭学生“复仇”、被打耳光且被录像的那位老师,也许随着年龄增长和专业学习,早已认识到当年教学行为的不当,已经开始“修补”和重新树立一位师者的良好形象,也许他只是还未找到向学生真诚道歉的一个机会。


在不同的话语体系或场域中,教师形象的“分裂”,成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教师形象,不单单是“面貌”问题,更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人力资源牵制条件。教育环境、生态的构筑基础,影响着社会对教育发展的信心指数。


国家层面上,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崇高而光明的教师形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提出,“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毫无疑问,教师形象应是光明与高尚的,所以更需要正视现实与理想的分裂,努力去消弭那道鸿沟。


舆论场中的教师形象,关乎职业尊严,影响职业认同


2018年,一个女士以身阻挡高铁车门关闭,只为了等迟到几分钟的丈夫上车的小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后来这位女士的“某学校教导处主任”身份被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


后来网上又出现一位女士捡到别人的手机,索要高额的报酬无果后,怒摔手机的视频,当事人被贴上教师标签后也开始广泛传播,引发热议。后来经学校证实,视频中的当事人并非某校教师。


为什么很常见的违法、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与教师的身份联系上之后,就会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议论?


有研究小组曾对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4份报纸的1097个文本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发现媒体有关教师的报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媒体对教师这一群体及其行为日益关注,议题涉及师德、教育教学等内容。其中,映射师德状况、教师素养的报道最多。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舆论场中关于教师的评论更多了。


舆论场中的教师形象有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与讴歌,同时也从各个侧面对教师生存状况给予关注,是有光环的形象;另一方面,个别教师专业素养低下、丑陋可憎的行为,对教师整体形象和职业尊严造成污损。


2018年,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李芳老师因为保护学生而牺牲,她的英雄教师形象被人们熟知。一位资深的教育人评论:“李芳老师因为具有英雄般的优秀品质,所以牺牲了,而不是因为牺牲了才成为英雄。”


事实上,具有悲天悯人、强烈责任感等优秀品质的教师太多太多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关心着学生,不图名不图利;他们认定“教育是良心活儿”,不管有没有人看到,会不会在教师节得到表彰,他们只管做自己认为正确、该做好的事情。


教师不能因为高期待就被“架上祭坛”,但同样,也不能因为数以千万计的教师群体中出现几个害群之马就妖魔化和丑化教师。那样,弱化教师道德自律,不断拉低底线,损害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的后果会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上世纪50年代:课堂质朴简单,师生朝气蓬勃


更美好的教师形象推动更美好的教育


有人慨叹,当今教师的社会声望、整体形象大不如以前。姑且认定这是事实,那么,谁是教师更美职业形象的规划师与塑造者?这才是更有意义的前瞻性话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既为未来一段时期教师成长指明方向,也成为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新形象。


从2010年起,每年教师节,教育部都要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2015年起,河南也在教师节前夕评选表彰“河南最美教师”;很多地区也以不同形式推出地方版的“最美教师”……这些活动从教育系统出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展现了好老师的好品质、好情操、好故事,树立了教师敬业精业、担负使命、勇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尽管一段时期深受政治运动影响,人民教师形象跌至谷底,但随着改革开放,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师形象也在发展变化。从上世纪初,新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形象注入鲜活灵动的元素,阳光、智慧、优雅、博学、仁爱成为关键词。


在“河南最美教师”的领奖台上,李迪、王建平、窦志刚、王涛、王彩琴等好老师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在人人都是记录者、人人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更理性地评论教育事件,就可以成为最好的教师形象维护者。而能够引领舆论的传播平台,以及每一位教师个体,都是教师形象的塑造者。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曾出版《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第一篇就是“修炼教师形象”,他从教师的服饰、微笑、语言、习惯、智慧、宽容、情感等角度提出了非常精准的建议。为自己的形象负责,是教师的首要功课和责任。


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篇由一位母亲写的文章《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拿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一位责任与爱心兼具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这可能也是社会公众期待、认可和放心的教师形象。


宏观上看,教师整体形象是教育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映,而一位教师由服饰、语言、举止、气质构成的外在形象则是生活状态、内涵修养、教育理念等的集中呈现。


据说“老包”到了沿海一所私立学校,年薪20万,“那里的家长挺客气,还送了他一根戒尺,说什么孩子不听话只管打”。


期待师者都有更好的境遇、更美的形象,一起构建美好的教育。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中原教学名师  韩秀清(教龄:23年)


做有力量有温度的师者


教师节的那天晚上,是我值晚自习。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不似往常那样安静地低头看书,他们一齐看向我,笑意盈盈。班长和科代表走上讲台,送给我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纸。


“祝美丽、敬爱的韩妈妈节日快乐!”


2018年9月10日,那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23个教师节,学生们叫我“韩妈妈”。


1995年9月10日,那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教师节,学生们叫我“小韩老师”。


23年前的我,刚刚走上讲台,每次走到工作的学校门口,总要被门岗师傅拦住,让我出示学生证。


23年后的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最近频繁被门岗师傅问到什么时候退休。


23年,一段不短的时光,总结下来,应该是这个“妈妈”和“老师”的合称——“韩妈妈”。


“韩妈妈”,称呼里有信任、有爱戴,更有期许。


我欣然受之。


因为我希望,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伸给他们的是一双温暖而有力量的手,有母亲一样的爱和智慧。是的,做有力量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是我对自己的新年期许。有力量的教育,包括精湛的学科专业能力,也包括出色的教育能力。


老师需要拥有很多美德,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专业是第一美德,爱是基本道德。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深知,自己在专业上多一份努力,学生便少走很多弯路。我知道学生们必须努力,但我也知道,他们的努力不等同于我的努力。青春属于奋斗、健康、成长,我希望因为我的努力,学生们可以多一刻钟睡眠,多几分钟锻炼,能够抬头看看窗外的蓝天。


师者有温度,教育有力量


我希望自己在和学生们的交往中,能走入他们的心灵。我所凭借的,不是作为老师身份的强势,不是作为成年人的城府,不是作为经验成熟者的优越。我们所进行的,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是先经历者和后经历者的对话。我所带来的,有历史中智者的思考,有现实中哲人的探索。我们一起甄别、比较,从而寻一条属于自己的、并坚定走下去的路。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曾经不完美,我们至今,也仍然并不完美。生命是努力趋向完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耐心,去面对那些不完美的生命走向完美时的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有力量的教育,这是一位老师的职责,也是一位母亲的慈悲。


教育是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学生不是一个名次、一个数字。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曾经历欢笑和泪水、白天和黑夜。如果你曾体会过深夜里无人时的痛哭、内心里掩藏的深深的绝望、欢笑背后那些你不曾见到的彷徨、生命的脆弱和不易……你就会知道除了谴责,我们还可以去温暖;除了批评,我们还应当试图去理解;除了抱怨,我们更需要去指引。


岁月疾驰如电,23年的教学生涯,最早的学生已步入中年,一届一届的学生又不断在我的眼前走向他们的成年。


教育是这样的循环,生命却从来不曾重复。


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曾懂他们,也并未全懂。


我的学生说:“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而您就是那一束光。” “因为一个人,喜欢上一个学科,因为一个学科,知道了一个世界。一个人,让语文如此美丽,让生活如此美好。”感谢孩子们对一个不完美的生命的宽容。


“愿您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祝最有正能量的韩老师节日快乐!愿您在教育事业上也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学生们说。


新的一年,我愿意和岁月一起生长,生长力量,生长温暖。


淇县北阳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  张国庆(教龄:34年


身边的“新教师”让我惊讶感动


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这些年来,教师形象一直是我反复思考的话题。


现在的教师队伍,可谓是中青年教师的天下,在日常的职业生活中,我站在他们面前,会十分羡慕他们,被他们吸引、被他们感动。我羡慕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不可攀的学历:现在的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本科以上的学历,都接受过完整、系统的教育。在学校,他们能胜任多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与他们相比,我常常有一种即使是一路小跑也追赶不上他们的感觉。


我被他们所吸引: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度的成长自觉,在我身边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把提升自我修养当成自己的“必修课”,不像我们这些“老古董”,总是把成长寄希望于上级的安排、组织、监督。


我感动于他们对教育职业的献身精神:现在,在学校当一名教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每天不但要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基本任务,而且还要加班加点迎接相关部门的检查。现在的教师尽管繁忙、劳累,但在我身边很少听到他们的抱怨。做一名称职的好教师已不再是一句动听的口号,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生命行动。


用新教师形象来定义当前的教师队伍,这个定位非常准确,当前的教师队伍形象之新,首先表现在:当代教育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教师形象之新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随着社会与国民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养家糊口已经不再是教师走进教育职业的唯一诉求,他们走上教育岗位,更多是因为把教育职业当成展示自我形象、提升自我价值、寻找生命幸福的平台。有些教师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百万家产,每天开着汽车到数十里外的乡村学校来教书育人。


在几年前的低工资时代,教师所领到的工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上下班的路途中。以此种形式从事自己的教育职业,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但他们乐此不疲。


上世纪90年代:教师热情,课堂生动


教师形象之新,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面。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是师道尊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现在我们不断在媒体中看到师生之间的严重冲突,而且我们身边就偶有上演类似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在师生交往中学会艺术地去教育、学会周旋、学会耐心等待等职业本领。


教师形象之新,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手段翻天覆地的变化上。现在的教师凭着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他们很愿意通过多媒体开展他们的课堂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对学生的记忆影响与思维改变已经作用明显。面对多媒体,我们这些老教师总是有一种被淘汰的感觉,跟不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常常是酸溜溜的。


可以说,教师形象之新几乎涵盖了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这些数不清的职业变化中,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尽快转化的。但必须说明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变化,是我们必须摒弃的。我们不要认为凡是新的就是好的,我们应当承认,有很多看似落伍的事情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比如阅读,现在的教师已经强烈感受到了知识更新、思想更新、专业思维更新、技能更新、理念更新的价值所在,当我们走进阅读这个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我眼中看到更多的是通过电脑、手机去获取那些碎片化的知识。静下心来,搂着书香系统化去啃读十分鲜见。


我承认,凭着现在一个个高学历老师的知识储备,他们会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保持活跃的教育教学思维,但如果长期进行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我们的思想、思维终有僵化的那一天。


饱满的教师形象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新教师的形象必须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育一定要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教育需要通过教育者的智慧把学生引导成宁静之人,而不是浮躁、迷茫之人;一定要把学生变成具有远大志向之人,而不是到处狂奔之人。当学生都具备有这样的生命品质,至于我们现在最为看重的学业成绩,必然也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累累硕果。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师  陈燕 (教龄:4年


成为学生眼里“有爱”的老师


4年前的我,怀揣着憧憬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三尺讲台。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爱好学生的老师是人,爱‘差生’的老师是神。”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学生眼里“有爱”的老师:努力做到关心每个学生,会用放大镜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我的初心就是让每个孩子内心都能开出一朵花,但曾经的消极让我迷失自己的初心。我曾被他们气得声色俱厉,也吵过、骂过,可学生的错误依然存在。于是我思考,改变教育方法,通过激励的方法培养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向往。我深深感悟到:严格之水只有渗透爱之蜜,才能成为甘露。


第一年,我学会了包容。记得上班第一年学生评教,有个男生写道:“一看就是新老师,没有经验,还不如我们的初中老师。”这话无疑是令我伤心的,可是换个思路想想,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会有学生不满意,于是我主动找学生谈话,找出问题,及时改正。第二年的评教中我获得了清一色的好评,教师节里收到数不清的花、明信片和手写卡片,堆满了我的办公桌。是爱让我包容了给我差评的学生,是爱让我没有放弃他。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种爱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次课间一个男生拿着作文来问我,为什么分这么低,我回答:“你的字实在是太丑了!”——干脆却很伤人,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没把这件事往心里放。后来发现这个男生再也不学英语了,上我的课就是趴着睡觉,英语成绩直线下滑。


发现问题后,我先跟学生谈话,无果;之后我跟班主任聊,班主任说他就是不学英语!我很怕自己的一句话,毁了这个孩子。我找到学生家长了解到,孩子内心极度敏感。从那之后,我改变教育方法和态度,从小事做起,重视这个孩子,把鼓励和夸奖渗透在平时的交流中,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追着他要作业、批改时写满评语、督促他订正错误、表扬他的进步……2018年高考这个男孩英语考了135分,去了北京。我想,无论教育用何种方式,这种爱是始终有效的。


第三年,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感。现在偶尔会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的现状,大男孩站在阳光下,他们身上似乎闪着光芒。2018年十一放假前,这两个学生都专门回来学校看我,大大方方谈起当年的事,笑称:“老师你的嘴好毒,但如果没有你,我的英语就完了。”学生临走之前,回头跟我说了声“谢谢你”。我忍住了泪水,只是笑笑,但我内心早已起了波澜,心想教育的意义应该就是这样吧!孩子说了那句谢谢,内心已经开出了那朵花——一朵阳光、感恩、幸福的花。我想,无论教育将来会走向何方,这种爱是永远温暖的。


教师有爱,学生幸福


这就是我这几年最大的心得、最好的收获。原来,多些爱,我们都能体会到那甜甜的幸福味道。


让所有教师引以为傲的到底是什么?是张玉滚老师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的无私之爱,虽并不激烈但却如细水般长流;是李芳老师用身体挡护学生、用力推开孩子的舍己之爱,生命虽被定格在49岁却震撼了亿万人的灵魂。他们的教师形象犹如火山熔岩,穿越血管,汇集于我的心脏,直击我内心最深处。这是当下教师对爱最好的诠释,这是当下教师形象最美的代表。


于是,我懂得了爱:爱学生,爱教育,爱孩子们身上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明白了如何爱学生。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为本,以信任为基;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教师群体有爱,能永远传递着光芒,教师这一形象能一直播撒温暖、收获幸福。



原载:《教育时报》



推荐阅读:


安徽阜阳女教师疑被教过学生袭击昏迷,四个问题谁能回答?

新鲜出炉的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榜上,班主任群体“很强势”!

教师期末必备工作清单,每一位教师都需要!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给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