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子微课堂】想让孩子配合,请尝试以朋友的方式

2017-02-21 撰文/练丽丹 江西人民出版社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比如任性、不听话、乱发脾气,如果能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很多问题就不难解决。怎样才是朋友的方式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练丽丹老师走进《亲子微课堂》听一听吧!


练丽丹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执行主编,中华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家庭教育亲子研究指导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著有《好父母会游戏》《培养创新品质的家庭游戏》等。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比如任性、不听话、乱发脾气,如果能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很多问题就不难解决。怎样才是朋友的方式呢?那就是尊重,接纳,理解。我们通过案例来解释怎样做到这三点,让孩子与我们愉快合作。

 你尊重孩子了吗?

小全正在入迷地看电视,但是太晚了,该睡觉了,妈妈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别看了,快去睡觉去!”“不,我还要看一会。”妈妈一生气,把电视关了。

你觉得妈妈尊重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在妈妈的眼里,没有孩子,只有要

求。孩子按要求做了还好,没按要求做,那就是不听话,就是惹我生气,一生气就会加重语气,脾气暴躁,情绪发作。


试试改用尊重的方式

妈妈:宝宝,你看电视看了很久了,该睡觉了,我们去睡觉吧!

孩子:不,我还要看一会。

妈妈:看一会是多久呢?五分钟还是十分钟?(把时间明确化,并用“二选一”方式让孩子选择)

孩子:十分钟吧!

妈妈:好吧,妈妈再等你十分钟。

十分钟后,妈妈又来到孩子跟前提醒,孩子不好意思了,自觉地关电视了。

当我们提出要求,孩子不听劝的时候,就用商量的口气和孩子协商。协商,就是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当然,在协商中孩子可能想捞点“便宜”,我们不妨后退一步,孩子也会后退一步。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你是不是和颜悦色地和他说话呢?


 你接纳孩子了吗?

奶奶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把缺了个轮子的小汽车给扔了。小米知道后哭了一下午,妈妈安慰他:“行了别哭了,那辆汽车本来就坏了,扔了又找不回来的,明天妈妈再给你买过一辆新的。”“不,我就要那辆汽车!”妈妈生气地说:“简直是胡闹!”

你觉得妈妈接纳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在大人的眼里,坏了的玩具是没有用的,可以扔掉的。但是扔之前征得孩子的同意了吗?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孩子的东西,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大人眼里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宝贝,这和破旧、坏损无关。既然无法挽回局面,那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试试改用接纳的方式

妈妈:妈奶不是故意把你的小汽车扔掉的,以为少了轮子没用了就扔了。小汽车没有了,宝宝很伤心。

孩子(哭):呜——我最喜欢那辆小汽车了。

妈妈:是啊,那辆小汽车陪了你很久,你非常喜欢它。

孩子(继续哭):呜——呜——小汽车没有了。

妈妈:是的,小汽车没有了,我也替你难过。要不妈妈明天再给你买一个新的?

孩子:不,我就要那辆小汽车!

妈妈:噢,那辆小汽车要是能变回来就好了。(当愿望无法实现时,通过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那妈妈给我变回来!

妈妈:好,看,妈妈——变!(用游戏的方式淡化孩子的固执)

妈妈像魔术师一样,装模作样地变一通,夸张的动作把孩子逗笑了,孩子不再像先前那么难受了。

玩具被扔的事件无法挽回,孩子心里很难过,需要通过哭泣、发脾气的方式来化解悲伤。妈妈能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一边,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话筒,帮助孩子把他内心的悲伤表达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心爱的东西没有了,你是不是站在他的角度替他难过,并好言安慰一番呢?


 你理解孩子了吗?

吃饭的时候,唱唱非要把桌上的筷子拿到手里,当积木一样摆着玩。“快把筷子给我,我要吃饭了。”孩子不给。“筷子是用来吃饭的,谁让你拿来玩?!”孩子还是不给。最后是爸爸一顿打。

问:你觉得大人理解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父母的眼里只有规矩,没有变通;只懂得纠正,不懂得找动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认为孩子太任性。孩子是把筷子当玩具玩,当积木摆,这是在探索,在学习,在动手操作,只是孩子选错了时间。


试试改用理解的方式:

爸爸(温和):这是吃饭的时间,你要这么多筷子做什么呢?(了解孩子的动机)

孩子:我要搭一座桥。

爸爸:是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欣赏。你想让全家人都好好欣赏你搭的桥吗?

孩子:当然啦!

爸爸:可是,现在全家人都饿着肚子,没办法好好欣赏啊。你说怎么办啊?

孩子:那先吃饭。

爸爸:那吃饭要不要用筷子呢?

孩子:要。

爸爸:真是好孩子,懂得把筷子分给大家,让大家先吃饱饭。

孩子顺从地把筷子分发给大家。吃过饭后,爸爸把筷子洗干净,交给孩子玩,并在旁边欣赏。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动机。通过问话,了解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动机是合理的,就应该支持和满足。如果当时不能满足,或与其他的事相冲突,那就另找时间满足,这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道理讲明了,孩子就会听的。

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你是不是要先了解怎么回事之后,再想办法让他听从你的建议呢?


以上三个小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用对待朋友的方式来面对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地配合我们、听从我们,与我们愉快地合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791-86899380

版权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