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岁迎来“成年礼”,湛江科技学院揭牌典礼隆重举行!

新闻中心 湛江科技学院 2022-05-05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再迈新程!



5月16日上午9时

晴空万里如碧 校园喜气洋洋

湛江科技学院揭牌典礼在青藤馆隆重举行


(揭牌典礼现场)

(彭寿清校长主持典礼



今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湛江科技学院。自此学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人礼”,迈上全新的发展征途!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青,广东省高等教育协会会长魏中林,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谢春艳,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骆少明,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向献兵,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苏古发,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杨文光,湛江麻章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思远,中共湛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李更盛,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出席典礼。


北京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领导和嘉宾;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的领导;广东科技学院等42所民办高校的领导;中共麻章区委、区政府领导;湛江市教育局、公安局等20个市级职能部门的领导;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校企合作单位的领导;新华网、南方日报等32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广东海洋大学老领导;寸金学院老领导;湛江寸金教育集团领导、湛江一中培才学校领导、湛江科技学院科级以上干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共计700余人参加典礼。典礼由校长彭寿清教授主持。



01魏中林教授宣读文件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魏中林教授在典礼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转设为湛江科技学院的函》。


02董事长李敏致辞

湛江科技学院李敏董事长致辞,回顾了21年前自己兴学办校的初心,表示多年来始终恪守“立德树人、守正敏行”的办学治校之道,更坚定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将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区域发展大势,奋力实现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型的大学办学目标!

03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讲话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教授讲话,表示广东海洋大学今后将一如既往支持湛江科技学院的发展,坚决履行好过渡期的合作协议,支持和帮助湛江科技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21载深厚的情谊不断延续和升华,共谱两校合作新篇章。

 04

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

谢春艳讲话

广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谢春艳处长讲话,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对我校成功转设并更名为湛江科技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谢处长指出,21年来,我校扎根湛江大地办大学,紧贴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培养了5万名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学校的成功转设对于提升湛江高等教学发展水平、优化广东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学校办学定位,精准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为湛江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级作出新贡献!



随后,崔青副市长、谢春艳处长、魏中林教授、赵康会长、曹俊明书记、市政协杨文光副主席、麻章区陈思远区长、市教育局李更盛局长、学校董事长李敏、副董事长李巧、我校党委书记谭树明、校长彭寿清为中共湛江科技学院委员会、湛江科技学院揭牌。



典礼现场还举行了产业行业学院和智库建设揭牌仪式,开启我校校企合作、服务地方新征程。学校常务副校长程可拉、副校长黄海晶与合作企业的领导一起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和“南粤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揭牌。







新闻发布会

释放学校未来发展重磅信号





     在隆重举行湛江科技学院揭牌仪式后,学校于新湖校区知行楼报告厅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学校副董事长李巧,董事李丽,校长彭寿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黄海晶出席发布会。党群工作部部长莫烈主持发布会。新华网、央广网、南方日报等32家媒体单位的记者,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参加了发布会。

     彭寿清校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发展经验和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着重介绍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的新举措,并答记者问。整场新闻发布会描绘了学校发展的战略蓝图,释放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磅信号。



迈入发展新阶段    找准发展新方位


今天的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确定了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战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世界经济结构、重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东西文化交融、交锋、交织,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自觉践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使命,积极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的发展战略。

第三、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类、艺术类、教育类专业具有自身特点;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

第四、明确了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


          

厚植爱国底色,传承红色基因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校于1999年孕育在著名的海港城市湛江。廿一载砥砺前行、披荆斩棘,默默印证了民办高等教育从艰难起步、飞速成长再到转型升级的不平凡发展历程。21年来,学校经历三次扩建,办学硬件基础扎实;接受三次评估,办学实力稳步提高;跨越三个办学层次,实现了战略性大发展。如今,学校已经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具有区域性重要影响的民办本科高校。

彭寿清校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广大媒体记者介绍——我校是一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侨资民办大学。原校名中的核心词“寸金”,背后意义深刻。1899年3月,湛江人民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为纪念这次长达一年半的抗法斗争,当地群众将赤坎桥改名寸金桥,从此寸金成为抗击外辱、爱国救国的象征。1960年郭沫若为之题诗“一寸山河一寸金”,令寸金的名声更著。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湛江科技学院转设不转轨、更名不变心,将一如既往地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彭寿清校长说道,学校将深入挖掘湛江爱国主义历史、讲好湛江爱国故事,打造具有湛江科技学院特色的大学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发力创新创业,狠抓育人质量


“心中有学生,学生有天下”是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在这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已有5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以“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的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深耕在湛江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

学校成功转设更名后,是唯一一所冠以“湛江”市名的本科高等学府,学校将紧紧抓住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错位发展、转轨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办学思路,实现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校长彭寿清指出,学校将勠力同心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科研创新体系、校园文化体系,主动促成政校企行协同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擦亮“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的湛江科技学院学生品牌。

近年来,我校学子“双创”成果捷报频传。去年7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终审决赛中,学校参赛团队斩获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7项,不仅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获奖记录,获奖数量还高居湛江高校第一、全省同类别高校第三。同年8月,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学校的参赛项目斩获红旅赛道商业组银奖,实现该项赛事的新突破。

取得这样的人才培养成果,“秘诀”在于“实战”——走出一条产教融合育人的道路。

2018年,学校斥资3000万元,强化和提升了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以“新商科”实验室为核心,形成了“新商科”实践教学矩阵,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切实掌握实战专业知识。学校大手笔投资4000万元打造的“新工科”智慧学习工场,广泛运用AR、VR等前沿技术,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取生产一线的宝贵经验。



扎根湛江办学,融入国家战略


学校新湖校区,校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田径场、网球场等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个斥资30亿元建设的新校区,被列为2020年“湛江十大民心工程”、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湛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静心治教、潜心求学的宝地。


地方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既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题中之义。

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支持湛江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为一所扎根湛江办学的高校,我校始终坚持将“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服务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刚刚实现转设升级的学校迎来了最佳时机,抢占了最好机遇。

彭寿清校长说,大学的四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说到底就是做好“顶天立地”这篇大文章。湛江科技学院将抓好“立地”、奋力“顶天”,加快内涵式发展步伐。

“顶天”就是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响应“科技强国”号召,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为重要补充的学科体系。

“立地”就是要脚踏实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扎根地方办学,跳出学校找学科,研究行业建专业,走进企业建课程,踏进车间建基地。学校要讲好湛江故事、绘好湛江画卷,构建起校地同心同向同行的事业发展新格局。




布局产业学院,加强智库建设


学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学校而荣。一所高校和一座城的故事,往往从产学研合作说起。

早在2018年,广东省出台《推进本科高校行业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破解产学研错位难题,形成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

学校进一步凸显“应用型”特征、“职业教育”特点、“产业行业”特性,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市建筑业协会、湛江市旅游协会等单位共建湛江科技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等。


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强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提升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搭建了融“产、学、研、创、用”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有效地破解了产学研两张皮、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不过硬的难题。

学校还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区域性高端智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发出湛江科技学院的声音、贡献湛江科技学院的智慧。在刚刚举行的揭牌典礼上,“南粤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有影响的新型民间智库。该智库以沿南海经济带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重大理论应用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建设以“专家+科学家+企业家”为主体的研究队伍,队伍凸显理论专家、实践专家、科技专家“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智库的智力资源组织形态,创建由“产、学、研、商”等多元主体构成的跨省域学术研究平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应用性与对策性的解决方案。



从湛江起“锚”,靠“科技”远航!

在风好正扬帆的历史机遇面前,
湛江科技学院正以奋斗者的姿态,

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强音!



END
往期回顾
倒计时:1天!湛江科技学院揭牌典礼将于5月16日隆重举行!直播预告丨湛江科技学院2021年专升本志愿填报指导与答疑揭牌大典,举校同庆!系列重磅福利来啦!


撰文丨罗益鑫 陈劲炫 李海珊 王梓源 

排版丨罗益鑫 陈劲炫 叶家豪 夏颖仪文稿整理 | 罗益鑫 陈劲炫 李海珊 王梓源图片来源丨张锋锋 叶家豪 蔡伟清 殷嘉宇 涂德诚 夏颖仪 郑嘉健视频来源丨宣传部
 执行丨李海珊 统筹丨夏颖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