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造学院吴师兄独家分享:如何获得央视、新华社青睐?

新闻中心 湛江科技学院 2023-05-04




作品被央视、新华社等
国家级传媒机构登载
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吴柏栋同学 凭其优秀的天文摄影作品出圈理工男如何跨界艺术?怎样获得央视和新华社的青睐?一起来揭秘!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欣赏过头顶的那片星空?在快节奏的今天,诗和远方只能成为一种向往?浩瀚宇宙亘古不朽的美,只在别人家的镜头里?

央视推出“一起来拍中国空间站”活动,吴柏栋师兄的作品脱颖而出,荣登央视网!

扛着相机,拿起三脚架,记录令人迷醉的“时光标本”,吴柏栋师兄的经历告诉你,有梦想、有行动、有追寻,你也可以。




 ▲ 吴柏栋同学的作品多次登上央视网、新华社等国家级平台



个人简介 | 吴柏栋


智能制造学院

20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多次获学校奖学金;获学校“优秀学生记者”称号;获广东省大学生(工科)综合技能竞赛二等奖。






小白蜕变记














“第一次接触相机,我连内存卡都不知道。折腾半天才发现卡槽,好不容易买回来装上卡了,又不懂参数如何调,打开闪光灯一顿猛拍。一看,呀!星星点点的,好像成了,到后面才发现原来那是被照亮的灰尘。”如今再看回以前拍摄的照片,吴柏栋说:“蜕变是一个慢慢尝试的过程。”


▲ 吴柏栋于2021年6月拍摄的银河


与天文结缘,缘于志同道合的朋友。初中时有一次和朋友无意中聊起对天文学的爱好,两人一拍即可,相见恨晚。此后吴柏栋便加入了当地的天文爱好者组织,从此打开了天文观测之旅。“我喜欢天文,而摄影则是记录观测天文的手段。”吴柏栋说到,天文观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靠眼睛来感受,另一种则需借助摄影机来记录。对他而言,拍摄天文景象是学习天文的最好机会,“无论书上写得多震撼,都不如自己去亲身感受,再用相机去记录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时刻。”

▲ 吴柏栋于2020年9月拍摄的虹彩幞状积雨云


 ▲ 吴柏栋于2021年5月拍摄的月食





 ▲ 吴柏栋于2022年2月拍摄的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神奇的体验












因为缺乏摄影基础,加之摄影器材的昂贵让吴柏栋对天文摄影望而却步,幸而父母的支持让他的热爱得以延续。吴柏栋说技术、环境和审美是一幅优秀的天文景象作品必不可缺的因素。为此,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翻看相关书籍,地理、物理、艺术、航空、天象、摄影等都是他涉猎的范围。他也会反复不断地练习,教学楼和宿舍天台是他的“驻扎地”。他也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各种地方拍摄天文景象,像日环食、银河、彗星、雷暴、空间站等都是他“追逐”的对象。


▲吴柏栋于2019年10月拍摄的校园钟楼与月亮的合影


 ▲ 吴柏栋日常练习的晚霞作品(部分)


▲ 吴柏栋日常拍摄的彩虹作品(部分)


▲吴柏栋于2019年12月拍摄的日偏食


 ▲吴柏栋于2020年7月拍摄的彗星


 ▲ 吴柏栋于2021年6月拍摄的闪电


说起印象深刻的一次拍摄,吴柏栋说是2020年6月份他第一次与朋友自驾到外地拍摄日环食。他回忆起那天天气特别热,最高温度近40摄氏度,他们从正午开始就一直在调试设备,直到下午4点多才结束。“几个小时的等待只为日环食那瞬间。”他说,因为云层的变化也让整个拍摄过程不太顺利,需要反复对相机参数进行调整。好在这次日环食持续时间有十几分钟,“透着薄云还是可以拍摄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可以肉眼直视太阳了。”但是令吴柏栋至今难忘的是环境的变化,在日环食的过程中,周围气温骤降,风力突然加大,天空变暗,群鸟乱飞。吴柏栋坦言“内心觉得好诡异,这也是自己从未有过的体验。”


 ▲ 吴柏栋于2020年6月拍摄的日环食


对于天文摄影者来说,哪怕有再好的技术,也无法避免大自然的“阻挠”,这也是天文拍摄的难点。吴柏栋说:“哪怕你蹲了一天,可能就是一朵云、一阵风便会让你一无所获。”




登上央视网、新华社













2021年11月14日,央视网发布了一条名为《激动!#160秒看中国空间站飞过祖国各地#》的信息,吴柏栋凭借其优秀的摄影作品成功荣登央视网。其实,这不是吴柏栋的作品第一次登上国家级的传播平台。早在10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名为《星空有约|一场连续两天的“星空派对”,猜猜都有谁?》的文章,吴柏栋于2019年11月28日拍摄到的“金木伴月”被选用。吴柏栋说,此次中国空间站过境学校天空的拍摄,是他“早有预谋”的,而且这一次也不是他第一拍摄空间站过境了。


▲ 吴柏栋于2019年11月拍摄的土木伴月


 ▲ 吴柏栋于2021年7月拍摄的CSS中国空间站过境湛江


“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后,我就一直关注空间站的轨道,也多次进行拍摄。当空间站和地表合影开始流行起来后,我就思考是否可以拍摄一张空间站和学校教学楼的合影。”为此,他提前在“天文通”(小程序)查阅信息,得知了空间站要过境的消息,二话不说便约上朋友到学瀚楼的楼顶进行蹲点拍摄。
     “那天(11月3日)傍晚六点多,我们来到了教学楼,在原先预测好的机位上架好相机后便开始等待空间站过境。”当然,难以抗拒的自然因素使得拍摄过程出现了“小插曲”,吴柏栋说,空间站过境的那段时间,校园天空依旧是多云的状态,当时想要拍到理想效果的照片根本不可能。好在云终于散开,他成功拍下空间站和地标的合影。


▲图片左侧暗淡的虚线为中国空间站的轨迹


 ▲ 吴柏栋于2021年11月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湛科


不知不觉,今年是吴柏栋与天文结缘的第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间,他不断学习、实践,积攒了许多他与天文之间的“浪漫”。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视角与时代产生共鸣,在2019年至2021年间,他拍摄了长征号五号B和中国空间站等作品,用镜头建立起了他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微妙联系。如今已实习的吴柏栋表示:“我会继续坚持天文摄影的爱好”。


 ▲ 吴柏栋于2019年12月拍摄的长征五号B发射


 ▲ 吴柏栋于2020年4月份拍摄的长征三号乙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吴柏栋以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一场神奇的视觉感受这一场与星空的约会还未结束他将继续与兴趣为伴丰盈自己的人生



END

往期回顾

“送你一朵小红花”!Happy Women's Day!

校长书记查课了,你没有迟到吧?

就办这样的大学!这场660分钟的激烈探讨,事关每一个你我


撰文 | 赖碧瑜 陈曾婷 邓杰

排版 | 何雨童 林诗敏

资料来源丨智能制造学院 吴柏栋

执行 | 彭凯

审核 | 林绮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