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好扬帆——破解“天下第一难”的高新区河北张庄样本
河北张庄社区是高新区最大的村改居社区,多年来一提起这个“大河北”,大家就为之叹气惋惜:随着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整齐划一的商务办公楼拔地而起,而“大河北”却仍是破旧的平房、杂乱的小道,俨然成了现代化都市中的“孤岛”。
十年来,“大河北”多次拆迁无果,225户、2640间房屋应拆未拆……这组数据折射出“大河北”难以破解的拆迁困局。
作风发力,棚改落地,民心生根。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以来,高新区新城街道把破解发展难题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以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的“亮剑”精神,整合各方力量,5月1日晚9点前一举突破了“大河北”棚改难题,225户,一户不落全部拆迁!
棚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河北张庄的拆迁是高新区棚改拆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是全市以作风建设为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的一个典型样本。
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吹响集结号
河北张庄距市委、市政府直线距离不到800米,共有居民586户、2390口人。从2005年健康街拓宽启动第一次征迁,历时11年经过了6次大的征迁,到2016年8月份还剩225户。整个“大河北”225户的旧村址,不仅成了高新区棚户区改造的“老大难”,还成了市容市貌的“牛皮癣”、民生改善的“肠梗阻”,这与“大河北”在城区的地理区位很不相称。
“大河北”缘何拆不动?征迁次数多,沿街门头和租赁户多,违法建设多,在外工作人员多,这“四多”再加上地处市区中心,让其拆迁难度非常大,“不少居民仅靠着房屋出租,每年就能收入五到十万元,你说破天也不愿意拆。”
但发展从来都是要谋求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征迁难题不破,建设就进行不动,就难谋群众民生福祉的改善。再难的问题也必须攻破!上到区、街道领导,下到社区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挑起肩上的担子。
在入户摸底中,他们摸到了村民犹豫不决的心理:大多数既盼拆又怕拆,盼的是早日搬离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尽快搬上宽敞明亮的楼房;怕的是旧房子拆除后,短期内难以回迁安置。
复杂棘手的老大难问题摆在面前,这里成了棚改工作的“考场”和“赛场”,比担当、比创新、比攻坚、比奉献的作风建设正在这里展开。
新城街道党委书记孙波任组长,包靠着涉及户数最多的一组“自改委”。从去年启动棚改拆迁,他就雷打不动地坐镇“大河北”,每天晚上9点30分,都会和新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传刚,包联社区的新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杨农光等街道领导出现在棚改指挥部领导骨干会议上,听进度、出策略、解难题。即便是去年11月29日,孙波在晚上调度工作时不慎踩空台阶,致右脚踝处骨折也没“缺岗”。像他这样的干部,在高新区还有很多。
整个高新棚改涌动着突破担当、干事创业的热潮,他们响亮地提出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口号,街道领导带头,一线攻坚,区直部门对口包靠,集中优势,打响了一场场攻坚战。街道、社区的同志加班加点,牺牲星期天、节假日,用253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实现了旧村址区域整体拆迁,在棚改史上留下了一个挑战不现实、实现不可能的传奇。
依法拆迁:“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被视为“天下第一难”的棚改工作中,高新区以问题为导向,望闻问切,找准痛点,解决难点,一丝一扣解开拆不动的“疙瘩”,他们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对一些复杂棘手的重点难点社区,下决心先行启动棚改工作,不断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重点突破拆迁老大难问题。
河北张庄社区,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群众诉求高、历史遗留问题多。征迁工作伊始,新城街道党委找准拆不动的症结——居民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群众眼里的棚改有章法,是因为街道和社区干部在拆迁中用情、用心、用力,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引导群众自主改造、自愿搬迁,实施了一套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居民自治的“阳光拆迁”。
“拆迁政策是给586户定的,不是给某个人定的。”在这里,政策执行,斩钉截铁,一视同仁。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随意乱开口子,成为河北张庄攻克棚改拆迁难题的定海神针。
“流血流汗不流泪,棚改拆迁路子对。”这是河北张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华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河北张庄始终坚持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全过程阳光、透明,公平公开公正,从拆迁补偿方案制定到楼房分配安置,从棚改政策宣传到入户做工作,从群众诉求不一到问题彻底解决,全部由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和“自改委”表决通过,始终坚守底线,坚决不开一例口子,一碗水端平,彻底打消拆迁户顾虑。
棚改一开始,相当一部分拆迁户不见现房不松口,其中一户在张华庆入户时,“将”了他一军,说看好了他儿子的楼房,能让出来他就拆。没想到张华庆和家人一商量,家人都一致同意让出来。拿到让出的楼房钥匙,拆迁户既高兴又难为情,二话没说签了拆迁协议。后来这个拆迁户主动加入社区棚改“自改委”,接连做通了3户的思想工作。
“华庆让房”一时传为佳话,不仅感动了拆迁户,也感染了社区党员干部。先后又有多名党员干部,为了支持社区棚改,把自己的安置楼房让出来给拆迁居民先住,打消他们的疑虑。
在整个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凡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律进行集体讨论并由所有居民代表表决决定,同时专门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全程指导见证,确保拆迁工作公开、透明,让标准统一,让群众满意。
河北张庄的“自改委”,放手让居民自主决策、自我治理,虽说是一个临时性议事执行机构,却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自改委”从刚开始的十几个人,至三四十人,到最后发展到150人,成员涵盖“三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普通群众,许多坚持不拆的居民也在完成拆迁后,主动加入“自改委”,成为了推动棚改的一员。
为民情怀:和谐拆迁促民生保障
去年以来,高新区创新棚改模式,推出了全方位惠民新举措。为尽快打消河北张庄社区棚改的后顾之忧,高新区上下帮着社区跑棚改贷款,在棚改“物资供给”上当好后勤保障。
自2016年10月15日,河北张庄社区陆续拿到了1.3亿元的棚改贷款。同时房源保障也有了着落,浪琴湾小区、东方国际新城等4处安置楼共储备了800套。“要房可以现选,要安置资金立马给付。”社区干部更有了底气。
不只满足让更多的群众住上新楼,早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还要给居民一个未来。
高新区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壮大村居集体经济,指导、鼓励各村居利用棚改后建成的宿舍楼、写字楼、商厦、宾馆、高档市场、商业门头等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盈利,通过推进社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将现有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将产权明晰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值增值,让过去的村民现在的新市民生活有了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
阳光拆迁政策,看得见的发展蓝图,让居民看到未来的美好,彻底打开了心里的死结,让棚改这个“天下第一难”迎刃而解。“拆迁补偿上,谁也不能在钱上打小算盘。拆迁后,享受到的福利更是明明白白。”河北社区党委书记张士军说,棚改结束后,社区分得的商业沿街房约5万平方米左右,作为集体资产只租不卖,社区集体资产将会迅速增加,居民年底的人均分红盈利会非常可观。目前高新区91个“村改居”社区中,年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的达到16个。
“棚改拆迁让我女儿的童年里不再有狭窄的土路和低矮的平房,我的女儿将在北海学校升入小学,享受到全市最好的教育资源。”“80后”河北张庄社区居民张传林的话语是满满的幸福。
勇于创新:“组合拳”打出发展新天地
在棚改拆迁工作中,高新区从上到下强化科学担当,坚持运用“以上率下、各方联动,先难后易、“敲开核桃”,补齐短板、增强优势,并联推进、压茬进行”的系统方法论,打出了一套经济突破增长、城市形象提升、民生保障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竞相担当的“组合拳”。
今年是潍坊高新区“作风建设提升年”,在2016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激励全区干部担当实干、创新突破的意见》,将作风建设的好理念好做法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全面营造“崇尚担当实干、鼓励创新突破”的浓厚氛围。
高新区的党员干部们说,正是有给他们勇于担当兜底的好政策,有攻坚克难的好办法,才让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敢于抓住关键,实施攻坚。河北张庄棚改,就是这样一丝一扣、一招一式地解开了拆不动的“疙瘩”。
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引导群众自主改造、自愿搬迁,实行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居民自治,让棚改工作这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高新区落地生花。
挂在河北张庄社区棚改工作指挥部墙上的旧村址地图和拆迁进度公示板见证了这场特殊的攻坚战。地图上每一户的姓名、所占区域都在上面一清二楚。签了拆迁协议的在区域里涂满粉色,拆迁完的涂满红色。与此对应的是社区创新实施了拆迁进度红旗调度法,将每个小组的日工作进度都公示在上面,通过添加“小红旗”的方法,一目了然。2016年11月24日,记者首次到河北张庄采访时,看到了地图还基本上是空白,公示板上的小红旗还不多。今年5月4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地图全是一片红,公示板上小红旗满满的。正是小红旗促成了比、拼、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让党员的旗帜先锋作用在这里格外生动。
“大河北”,一个老村居在作风建设年里脱胎换骨,“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与高新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同频共振。
高新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在征迁现场锻炼了干部队伍,提升了干部作风,增强了干事本领,提升着城市功能品质,让居民在发展中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风就是试金石
精神是作风的引领,更是作风的升华。河北张庄社区破解棚改“天下第一难”,依靠的是引领作风建设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责任担当、依法作为、为民情怀和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正是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提倡弘扬的“四种精神”的体现。河北张庄社区的棚改拆迁为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提供了有力注脚。
“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透过河北张庄的棚改,我们看到了担当进取、勇创一流的精神和法治的强大力量。从区到街道,从街道到社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心无旁骛、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征迁现场锻炼了自己,提升了作风,增强了干事本领,还提升着城市功能品质,让居民在发展中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百姓看作风建设就是看有没有变化,就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发展从来都是要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征迁难题不破,建设就进行不动,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这成为棚改一线干部会作为、善作为的动力源。上到区领导,下到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达成共识,依法拆迁、勇于创新、敢于奉献,勇于挑起肩上的担子,再难的问题也能攻破!
作风发力,棚改落地,民心生根。在作风建设的强力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新的发展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发展正未有穷期。
潍坊发布综合整理
通讯员:周锦江 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