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化能从电网自动化学到些什么

白鳝 白鳝的洞穴
2024-10-01

昨天电机工程学会的信息化专业年会,做主题报告的郭剑波院士并不是信息化专业,而是一位电网控制论专家,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信息化的会议上听到一位来自非信息化专业的人的主题演讲。

认为很多企业的信息化专业的人总是固守在信息化领域,不愿意吸收来自其他专业的营养,甚至很多搞信息化的人认为在信息化领域其他专业的人都是土包子。不过我倒是挺喜欢和电力行业其他专业的人交流,每次听他们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都会觉得有所收益。这是因为除了信息化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大家都在努力让业务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容易处理,而信息化专业则反其道而行之,擅长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电网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仅仅是终端互动就涉及了很多的自动化专业的工作。更不要说大电网管理,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成本与经济管理等更为复杂的范畴了。

化繁为简是电网专业最为擅长的,将纷繁复杂的负荷梳理出可调配调度的数个分类,根据分类的不同要求去做不同的响应策略。只要确保秒钟级可中断负荷足够大,整个电网的调度就游刃有余了。

郭院士不是个擅长演讲的人,他的声音平缓,没有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老手的那种抑扬顿挫,有些时候声音过小,听得不甚清晰。不过从他讲的内容上,我感受到了电网控制领域的一些值得信息化专业学习和参考的经验。今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郭院士关于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CPSS系统(信息物理社会系统,南瑞薛院士的CPSS框架)的阐述,因此它的数字化必须充分考虑CPSS系统的固有规律,在成本与效果之间获得平衡点。

可用性与成本是密切相关的,追求极致的可用性就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从CPSS系统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很容易在电网的可用性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从而找到确保全网安全运行的有效管理策略。郭院士在演讲中提到可用性是一个政治性指标,而不是一个技术性指标,因此针对系统的可用性必须从CPSS系统的特点去发现这个平衡点。实际上信息系统是人与数据打交道的,更符合CPSS系统的特点,郭院士的一些关于电网的观点,对信息化是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的。

在信息化领域,可用性被高度政治化了。系统设置的可用性目标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其成本也没有被可用性目标所保障。这就导致了信息化专业的业务连续性目标设置得很高,建设效果却很差。钱花了不少,但是很多钱滑下去并没有任何作用。某一天公司领导半夜要发一个会议通知,那么OA系统就成为了7*24的高保障要求的系统了。十年前我参与一个大型国企的一个系统故障调查的时候发现这个7*24的关键系统半夜做系统检修,因为人的脑子不清醒导致的误操作是引发本次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当时建议是不是可以把此类检修提前到下午6点下班后开始。设定每周或者每个月有一天可以做此类关键系统的检修,因为营业厅下班后,系统承担的业务已经很小了。当时这位运维部门的主管对此还十分感兴趣,说回去研究研究,不过最后这个提议也无疾而终了。

在运维领域,自洽的系统往往会被一些不自洽的因素干扰,如果这个因素是可自愈的,那么就是自动化领域的工作,否则是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这是电网自动化专业简化电网管理的一贯做法。通过不断地把数据指标化,然后构建模型,设置规则,就会逐渐将信息化专业的工作剥离出来,变成自动化专业的工作,这种化繁为简的工作方法持续在电网自动化领域发挥作用。并不是电网不够复杂,而是电网把复杂的系统拆解为可管理的单元,从而让复杂的电网都可以使用自动化的手段来管理。

反观信息化专业,我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搞复杂了,数据做指标化干什么,不是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吗,还用这种落后的手段去处理数据干什么。于是大量复杂的IT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复杂的业务系统出现了,IT的技术难度提升上去了,然并卵,解决问题的效率反而下降了。数据收敛为指标,指标用于分析与决策这么简单的道理现在在信息化领域被视为落后,而在自动化领域依然在发挥重大的作用。

昨天郭院士的演讲给我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到我现在坐在电脑前码字为止,很多东西我还没有想清楚。可能我今天写的东西也会让一些“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感到十分小儿科,不过信息化想要简化的东西往往最终都变复杂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多思考一下吗?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鳝的洞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