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数据库要进入下半场了吗?

白鳝 白鳝的洞穴
2024-10-03

周六早上在高铁上匆匆忙忙写了一篇,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因此很快撤回了。有朋友留言说他们挺关心我所谈的内容的,希望我能私发给他。我觉得还是重新编辑一下,再次发出吧。

最近和信创相关的事件太多了。大到美联储降息,中美科技金融战进入新阶段。黎巴嫩发生的超限战争突破了人类罪恶的底线,也会让一些总是认为我们夸大了信息安全的必要性的人打肿了脸,国家战略下,啥事发生都不奇怪。其实十五年前的那场“震网行动”可能很多年轻的IT人都不大了解,那次被渲染成以色列特工兵不血刃达成了轰炸机、导弹都无法达到的战略目标的黑客行动的幕后是否像美国人透露出来的一样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数字化安全领域的战争的残酷性已经暴露无遗。当事件发生的时候,我认为这是《超限战》在现实中的首战案例。

从XC工作本身来看,近年来,一系列XC相关的鼓励政策也陆续出台,这也让用户侧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从数据库行业来看,2024年第一批国测的结果也很快要发布了。这回参测的企业涵盖了集中式、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中的主流产品。新名单的出台,对于目前正在选型阶段的数据库用户来说,指导意义非凡。也会让一些在选型时拿不定主意的用户能更加精准地去选择。

上面罗列的事件都是XC加速的催化剂,也是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和认可的,当然还是会有一些朋友不大接受国产化替代的必要性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你从事数据库这个行业,那么不管你是否接受国产化替代,国产化替代都是你必须去认真关注的。如果你有绝对的实力不去理会这个现实,那么你可以继续按照现有的轨道发展下去,否则你必须去改变你的观念,尽快融入到这个工作中去。

我以前说过今年国测结果发布,可能国产数据库的竞争就进入下半场了。通过国测的产品将会在主战场上厮杀,而没有通过的,或者还没有报名参加的企业就必须考验资金和定力了。不是说没机会了,而是说路更难走了。国测其实也是一种产业引导的好手段,百库争雄的市场肯定不是一个好市场,大家都很难吃饱,强者也会饿得面黄肌瘦的。

把通过国测比喻为拿到入场券并非夸大其作用,所有的政策肯定都只针对表内的产品。没拿到入场券的厂家要么抓紧融资,继续努力,争取吃到点残羹冷炙,补补身子,再去厮杀,争取在未来的市场中树立起自己的旗帜,用技术能力和产品力去获得重生。

要么干脆将产品捐献给开源基金会,换个赛道继续找机会,不过这条路走下去会如何,实在不太好说。在中国搞开源数据库产品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例子,除非产品力够强,能够出海,在全球的公有云市场上有所作为,否则这条路相当艰险。

还有一条路就是兼并重组。在地主都没有多少余粮的情况下,我想很多大厂不一定会花钱去收企业,等着一些小厂熬不住时候收人可能更划算。因此当下半场正式开赛的时候,这条赛道里也将会充满了血雨腥风。

这个下半场注定是血肉模糊的生死场,国产数据库的资本狂欢可能会告一段落,更加理性的投资和创业会逐渐回归。围绕数据库周边生态也将快速发展,一鲸落万物生,我看好涅槃后的国产数据库市场。

幸运地走向下半场赛道的厂家也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未来的国产数据库市场的竞争者虽然只剩下一二十家了,与百库竞渡时有所不同。不过周边的对手都是非同一般的强者,竞争的残酷程度其实是更高了。

想要在决赛中胜出除了自己要有十分强大的产品力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态力。产品力是企业自己练内功,加大投入就可以提升的。生态力的提升难度要大多了。

国产数据库为什么需要建立强大的生态,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多说,周五晚上我和几个业内的大佬在上海小聚,大家谈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生态”。Oracle数据库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产品做得好,其良好的生态是十分重要的助力。国产数据库厂商都在羡慕Oracle的生态,但是Oracle的生态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用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让参与者都挣到钱”,换句话说就是Oracle数据库产品让Oracle数据库服务成为一个赚钱的买卖。

我和国产数据库厂商交流生态建设的时候,经常会用这个观点去问他们,你们目前能让第三方服务厂商赚到钱吗?只有参与生态的厂商都赚到钱了,才会有更多的生态厂商加入到你的生态圈。

随着数据库国产化替代工作的加速,原厂服务跟不上其实是数据库厂商和数据库用户都看得见的。不过现在广大的数据库用户还是希望最好能由原厂来提供服务,因为他们对第三方服务的能力表示怀疑。数据库厂商也只好硬着头皮强撑。目前国产数据库中,售后服务队伍最大的是达梦,它们有大约600人的售后服务团队。看似很多,但是如果在2-3年内大量的客户做数据库迁移,这几百人根本不够用的。

想要发展第三方服务生态,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可以赚到钱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服务商,但是目前这一点还无法实现。国产数据库厂商也都在发展第三方服务合作伙伴,但是目前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他们会通过设置一些门槛找一些比较有实力的,愿意参与其中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些生态伙伴暂时无法通过和数据库厂商的合作盈利,不过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可以撑一段时间。

这个方法看似不错,不过有个致命缺点。那就是这些厂商虽然目前可以不盈利,但是这块业务不是他们的主业,也有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他们的主业,因此无论从技术能力,人员构成,组织架构,项目实施等方面,和当年的Oracle第三方服务商的本质是不同的。利用这种方式去复刻当年Oracle的成功,可能并不一定靠谱。

无论如何,在国产数据库的下半场里,产品力和生态力将是决定某个数据库能否成功胜出的关键。加大投入,提升产品的能力和加大投入,加快生态建设,都是想有所作为的数据库厂商应该抓紧去考虑的问题了。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鳝的洞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