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徒问答 | 先有李嘉诚后有罗康瑞,为什么?

2017-05-28 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

置顶:点击上方蓝字“观点”,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背景资料

罗康瑞轻资产进行到底 万科41亿接盘重庆天地土储大礼包

5月26日深夜,瑞安房地产发布公告宣布,于2017年5月26日,Shui On Development、重庆瑞安天地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均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万科与重庆锦澜实业有限公司(万科附属公司)订立买卖协议。

据此,重庆瑞安天地将向重庆锦澜转让转让权益(相当于合作投资组合(透过项目公司)的79.2%权益),出售转让权益的对价初始金额为人民币41.33亿元(初始对价)。透过出售重庆天地79.2%股权,瑞安将获得41.33亿元的资金回款,而万科则将以41.33亿换回近126万平方米的土储大礼包。

阅读原文

来自 少侠好身手 的提问:万科之前成立了129亿元的商业地产投资基金,和这次收购重庆瑞安天地有关联否?收购的资产会委托给印力打理?

 @

哦旅途有意义

目前来看,万科一方出面收购的买家是重庆锦澜,是万科旗下的子公司。目前收购的地块很大一部分还未开发,还有一部分是在建,而且地块是商业还是住宅属性以及具体的比重尚且未知,不一定与商业地产投资基金有关联。


来自 TLL错觉 的提问:又一个港企逐步撤出内地,香港房企就这么不看中大陆的发展前途?

 @

ci

毕竟面粉贵过面包,地产投资回报率已经没有以前好,很多港资觉得如果将资金退出来投资一些高新行业,投资回报率会更高一点。

 @

风杨

香港企业一般都是非常稳健,资金回笼要求也非常高,此次也是为了保存实力,有合适的项目还是会考虑内地市场的。

 @

DDG

其实也并不是看衰中国内地的经济,也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比如说,由于香港土地资源稀缺,也没有土地增值税等负担,香港房企普遍有长线投资,长期囤地的习惯。后续建成项目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可以说港企比较跟不上内地的节奏。


来自 超人的蜗牛壳 的提问:先有李嘉诚后有罗康瑞,港企也开始战略转型,其他拓展内地业务的港企是否会跟风?

 @

reberta

感觉罗康瑞退出内地虽然是港资企业撤离的一个缩影之一,但其实也与瑞安自身近几年不太好的经营业绩情况休戚相关,瑞安50%以上负债率的情况在港资企业里面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当中内地投资的泥塘确实拖累不少,投资的单个项目虽然地理条件都优势但体量都太庞大了,短期内难以完成也难以实现资金回笼,所以不得不变卖。


来自 危楼高百尺 的提问:频繁的卖出国内的项目真的是像罗康瑞说的一样是要进行轻资产吗?不会又是一个李嘉诚吧?

 @

熊软妹

首先,香港开发商比较谨慎,把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控制比较低。

再者,瑞安的“天地”项目基本是以旧改方式介入到地产开发的模式一度让瑞安房地产陷入“焦头烂额”的局面,但目前通过轻资产尝试似乎为这家房企找到了纾困的渠道。

从2016年瑞房年中业绩会上的报道可溯,在接连将效益相对不高的资产出售后,瑞安房地产的资产周转率在去年实现了从9%到18%的飞跃,但罗康瑞的目标是将此提升到25%。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瑞房出售资产的消息依然是媒体可以追逐的热点。

最后,引述2016瑞安年中业绩会的原话:瑞安房地产的轻资产策略和内地开发商是不一样,因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而我们对自己的几个新天地项目和知识型社区还是很有信心能够继续去推,所以公司现在在研究一些项目进行小股操盘的做法,希望将我们的品牌和专长能够发挥得更好一点,也为我们的股东赚取更多的盈利。

至于是不是另一个“李超人”这一说,千万不要张冠李戴。

以上问答均为学徒讨论,不代表观点地产新媒体意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并加入更多学徒问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