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农民的自我修养:33年自掏腰包建抗战纪念馆 | 尘世

2015-12-09 李广庆 新浪图片



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有一座记录70多年前日军侵华罪行的“和平纪念馆”。这是当地农民老曹花了30年时间,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30多万元钱自费修建的。

影:李广庆/四月风 编辑:世麒

新浪图片出品,严禁转载,欢迎分享。


▲老曹本名曹立明,今年62岁,一直以种地务农为生。30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自费收集日军侵华罪证。为此,他经常奔波于哈尔滨、穆棱、东宁及全国各地。这辆旧自行车跟随了他近30年,车轮碾过了无数村里的土路。



▲曹立明儿时和父母、奶奶的合影。在他的记忆中,父辈对侵华日军无比憎恨,当年自己的姥爷和村民一起被侵华日军抓到东宁要塞当劳工,从此杳无音信,一直等到要塞修完了,被抓去的人们也没有回来。



▲这是一张2001年时,老曹在纪念馆门口拍的照片。从1985年起,他开始收集日军侵华罪证,办馆免费向人们展示那段历史。至今为止,他已经收集了3000多件相关物品。


▲为了搜集相关历史罪证,老曹四处打听哪有侵华日军的遗物和相关证物,还帮助别人鉴定真伪。有时,他不惜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宁可饭不吃,也要把看中的物品收购过来。


▲为了充实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老曹经常走访与抗日有关的当事见证人。


▲1943年,侵华日军在绥芬河天长山要塞竖立了一块石碑,写着“楠公园”,落款昭和十八年。70多年过去了,这块石碑被泥土埋着横倒在地里,老曹找到后自己花钱买来水泥把它重新立在了原地。


▲在穆棱、东宁、绥芬河附近的各个侵华日军的要塞,都留下了老曹的脚印。每年种菜的收入几乎全用在老曹的收藏上,这样的生活让他第一任妻子无法忍受,认为他不是过日子的人,愤然离他而去。


▲村里的人都说“谁能跟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疯子在一起生活?”外来的各种压力并没有让他停下收藏的脚步。几年后,单身的他迎来了志同道合的第二任妻子。


▲为了给纪念馆吊棚,夫妻俩起早贪黑在拆迁工地拉来遗弃的纤维棚板,晚上休息时,接触棚板的皮肤奇痒无比,但想到能给参观者带来好的环境,还不用花钱,老曹心里还是觉得值。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老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东北列示纪念馆、731细菌部队纪念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累计捐赠近300件展品,价值近10万元。


▲老曹的纪念馆已经成了本地人心目中的爱国教育基地,一些社会团体、学校都组织到这里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自2002年至今,老曹先后应邀在哈尔滨索菲亚广场、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边防部队及省部分城市和地区进行公益巡回展出。


▲尽管每天都为修馆而努力,毕竟有些东西还是要花钱,生活拮据的老曹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他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已没法再张口了。


▲年复一年的劳作,一心想把日子过好的妻子有时也会跟他怄气,家里的生活费全靠她在农闲时在外打工来维持。虽然生气,但更多的时候却还是默默地理解和支持着。


▲每到收获季节,老曹都会到菜市场把菜卖完,好用卖菜的钱,来收集更多的侵华日军的罪证。钱的问题也是老曹和妻子吵架的主要原因。


▲八十多岁的老母一直还在操持着家务,由于日月的积劳,她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老曹只要回到老家,就尽可能的帮着母亲做些家务,他觉得亏欠母亲的太多。


▲妻子病了,老曹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老曹和第二任妻子的女儿曹阳已经上大学了,在孩子接到入学通知书后,他却拿不出钱来给女儿交学费,全靠社会以及好心人的帮助才让女儿上了大学。如今女儿也理解了爸爸的执著,她在学校食堂打工,这样可以免费吃上一顿剩饭。


▲冬天,馆里气温低,老曹没有钱买煤,只能走进山里去捡一些枯枝来取暖,山高路陡,大雪没膝,加上年过花甲,他每走一段路都要坐下休息一会,一个来回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由于常年风餐露宿,老曹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每到冬季都疼得难以忍受,为了省钱他从不去医院看病买药,实在疼的受不了,就让老伴给他拔火罐来减轻病痛。


▲清晨,老曹还没起床,电话铃声就不断响起,这段时间来馆里参观的人每天都很多,有时一天能接待二三百人。老曹一直坚持不设捐款箱、不收门票,有些人不理解,说他犯傻,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


▲2015年9月3日,电视里正在直播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老曹看到曾经保家卫国的老兵们挥手致意,再联想自己呕心沥血30年的坚守,有时还不被人理解,从来不流泪的他哭了。


▲和平纪念馆现在已初具规模,但老曹仍觉得任重道远,他说:“走上这条路,上不能尽孝,下对不住妻女,但为了坚守信念,为了警示后人,必须继续前行。”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上期尘世栏目: 弃疗救子:如果只能活一个,那我希望是你 | 尘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