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会记者手记 | 观点的碰撞

2018-01-21 上海法治报


在采访市政协预备会议的第一个下午,我就被采访了。



事情要从会议的记者工作区说起。会务组就地取材,将记者工作区设在党校图书馆内。这里中间是一排排书架,两侧是供记者们发稿的桌椅。而其中最宝贵的,则是能查阅委员们最新提案的台式电脑。


桌椅刚好够用,但台式机就并非人人都有了,想用需排队。我急着查阅一位委员的提案,可逛了一圈下来,发现台式电脑全部满员。


我没有考过研,没有经历过一大早去图书馆排队抢座位的生活。但没想到毕业快10年了,居然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景。


就在这时,我发现两名身穿蓝色马甲的少年,正坐在一台电脑前上网。“估计是志愿者之类的吧”,我心中暗喜,于是走上前去,拿出“大叔”式的慈祥,询问道:“小朋友们好,叔叔是记者,想查阅一则重要信息,急着发稿,可以让叔叔先用一下电脑吗?”


“可我们也是记者呀”,小朋友们的回答,让我的大脑暂时陷入短路。小朋友们还出示了胸卡:少年记者团。


接着,孩子们的带队老师闻声而来。她从我身上发现了新闻点:“正好,我们采访一下这位记者叔叔,真正的采访工作是怎样进行的呢?”


本着培养新闻业后备人才的责任意识,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简单的采访实务课。出于职业习惯,我也反问了孩子们一些问题:“小朋友们这次关注哪些方面的提案呢?教育方面?课业压力问题?”


提到这些,孩子们果然被打开了话匣子。“学校现在也注重快乐学习、兴趣学习了”,有孩子告诉我。他说,自己的学校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弹性”、个性化的作业任务。还有孩子表示,在她的课外作业中,就有老师根据其本人的兴趣安排内容了。


“那你们对中考怎么看?如果不上高中,愿意选择职业化教育方向吗?”我继续问道。这一次,孩子们的回答就一致了:“不愿意,我们更想考一所好高中。”不过师生们也补充道:“我们在学校是听到过一些宣传,不要把职校变成‘差生的分水岭’之类。”


联想起在刚才的新委员见面会上,共青团界别委员严琳表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转变对产业工人的观念”。采访政协会议的第一个下午,我就看到了两种观点的碰撞。


作者 | 夏天

图片 | 胡蝶飞

———————

◆ 上海法治报

法 治 力 量 共 同 传 递

微博| @上海法治

微信| Shfzb34160932

 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