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晋元之子谈“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没有一个逃兵,《八佰》属艺术创作

胡蝶飞 上海法治报 2021-02-19



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墙面上布满了弹孔和炮弹坑,无声地诉说着当时发生在这里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时间拨回1937年10月,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向国内外宣誓中国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军队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记者近日聆听谢晋元将军之子、民革杨浦区委原主委谢继民,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员钟晔讲述“八百壮士“的感人故事。



谢晋元将军之子、民革杨浦区委原主委谢继民(图片来自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死守四行仓库

血战四天四夜

“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父亲当年在抗战时,身边许多同僚都认为中国不能和日本开战,无法用血肉之躯对抗飞机大炮。”近日,谢晋元将军之子、民革杨浦区委原主委谢继民讲述起“谢晋元与八百壮士”故事时说,“父亲告诉同僚: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我们每一个军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勇敢和敌人战斗。我就不相信偌大的中国会被日本灭亡!



时间回到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战火烧到了上海,由此引发了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陆续攻占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企图切断中国军队后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留下一小部分将士坚守。


1937年10月26日,时任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受命率官兵420余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兵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明明只有420余人,为何却称为“八百壮士”?“当时父亲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名将士参加了保卫战,实际参战的一共只有420余人,但后来大家都称他们为‘八百壮士’。”谢继民解释。



守军所在的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由4家银行出资建设,因而得名“四行”。仓库楼高墙厚,外墙东面紧靠英美租界,日本人不敢贸然动用空海力量,因此四行仓库是一个很“天然”的军事据点,易守难攻。


“父亲观察许久后,根据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做了周密的布置。”谢继民说,仓库里有几万包粮食,都是黄豆、玉米、小麦。在几大包黄豆中间,要夹一层牛皮,这样子弹打过去,黄豆不会到处飞溅。在谢继民看来,父亲有勇有谋:“他利用粮食把一楼门窗堵死,二三层的窗口堵一半留一半,派人日夜坚守;切断电源,便于隐蔽和防止着火。”


当月27日下午,敌兵大批涌进,来势凶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楼上窗口见敌接近,即下令开火……



谢继民介绍,战斗中,驻守新垃圾桥的公共租界英军,见父亲和四行孤军死守四行仓库,身处绝境,多次婉劝我军卸去武装,退入租界,并保证我军人身安全。“对此,父亲坚决予以拒绝。他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就这样,谢晋元率领400余位士兵,以少敌多,和日军浴血奋战四天四夜,守住了四行仓库,重振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从隔河观战

到团结“助战”

“他们看到八百壮士勇敢杀敌,打得日本侵略者遗尸累累,狼狈而逃时,就拍手欢呼,唱歌庆祝;看到我军战士舍身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满含热泪,高呼口号。”

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员钟晔看来,四行仓库保卫战意义非凡,它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坚定意志。从四行仓库保卫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张图片显示出,老百姓层层叠叠,集中在苏州河南岸、西藏中路泥城桥(今北京路口)一带,隔河观战。”钟晔指着其中一张历史照片说,“可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一打响,上海市民就在隔河观战,关心坚守四行的‘八百壮士’,他们的爱国热情就已经充分燃烧起来了。”



钟晔介绍,有资料显示,苏州河南岸马路边、空地上,观战的人群一层层,挤得密密麻麻。一二十个青年人甚至爬上了西藏中路上一辆报废的公共汽车,一边看,一边大声地向其他群众报告四行战况。


附近高楼及一些房屋的朝北窗口,都挤满了观战的人。他们看到八百壮士勇敢杀敌,打得日本侵略者遗尸累累,狼狈而逃时,就拍手欢呼,唱歌庆祝;看到我军战士舍身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满含热泪,高呼口号。


上海市民不仅为孤军摇旗呐喊,向孤军捐助物资,更用尽各种办法提醒四行守军侵略者的进攻方向和具体情况。“其中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大黑板上写上很大的字,或者画上比较简单易懂的图画,向四行仓库守军示警。”钟晔介绍。


日本侵略者在攻打四行仓库的过程中,他们的轻重机枪故意越来越频繁地偏离方向,将子弹向苏州河南岸进行扫射,紧贴着观战人群的头上飞过。“侵略者妄图吓跑市民,妄图阻止民众隔河助战,但是上海市民不为所动。”钟晔说。



在钟晔看来,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民众非常迅速、主动地由“观战”转化为团结在苏州河南岸“助战”,无惧侵略者疯狂的残害手段,“可以说中华民族同舟共济、舍生取义的精神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点燃。”


没有逃兵

电影属艺术创作

“这里不是四行仓库,也不是88师的司令部,而是我们400多人的坟墓,我们都要战死在这里。”


“父亲和战士们当时是抱着必死决心的。”谢继民讲述起“谢晋元与八百壮士”故事时说,“当时,父亲谢晋元告诉每一个战士:这里不是四行仓库,也不是88师的司令部,而是我们400多人的坟墓,我们都要战死在这里。”


因此,每一个“壮士”都非常清楚他们的任务,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决心书,夹在信封里通过租界传递出去,寄给了家人。“有文化的帮没有文化的人写信,向家人交代他们要战死在这里。”


“历史上,四行仓库里没有一个逃兵,电影《八佰》中的逃兵情节属于艺术加工创作。”谈及正在热映的电影《八佰》时,谢继民说,400多个战士没有一个逃兵,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务,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决心书,并且将自己随身的钢笔、戒指等物品放进信封,贴上邮票后通过租界邮寄回家,表明自己将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八百壮士”这种精神力量鼓舞着千千万万青年从戎,像他们一样和敌人战斗,就是这么一股劲,坚持到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



“电影中所鼓励的、弘扬的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国际形势、疫情,在如此困难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弘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把人心凝聚起来,像我们先辈一样,克服困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谢继民说。


撤出阵地后的“八百壮士”

“2015年8月13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可惜‘八百壮士’已全都‘走’了。”

1937年10月30日,在四行仓库与敌激战四天四夜后,31日凌晨谢晋元接到命令,“八百壮士”奉命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据谢继民介绍,英军此后将这支孤军缴械,无理羁留在胶州路“孤军营”内,这一关就是4年。此后,“孤军”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钟晔介绍,这4年中,谢晋元将军不断向租界当局去函,要求离开孤军营,要求回到抗战的战场,但得到的均是租界当局的蛮横拒绝或冷漠无视。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日伪收买的4个叛兵刺杀身亡,年仅37岁。


1941年12月28日,日本侵略者从公共租界当局手中接管孤军营。侵略者妄图劝降孤军,但孤军官兵宁死不当汉奸。慑于这支军队的影响力,日军不敢将其杀害,于是强制孤军迁移,将他们作为苦力分散押往南京、安徽等地,许多战士死于疾病和繁重的劳役。


抗战胜利后,孤军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


“我们一家1946年迁回上海时,还有几十名‘八百壮士’幸存者也在上海,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母亲到上海后就想办法弄一些钱,没有工作的,母亲会每月给他们生活费,给一些米、粮、油,让他们维持生活。”谢继民曾在采访中提及。


上海解放后,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曾亲自为这些孤军壮士安排工作。



2015年8月13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可惜“八百壮士”已全都“走”了。


斯人已去,

英雄不死。


“八百壮士”的故事和精神,

犹如薪火,

点燃一段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传奇,

汇聚一缕缕民族之魂。


唯有铭记这段历史,

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从而在复兴之路上稳健前行。


上海法治报评论:

抗战遗址:永久的历史见证


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作为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近来影片《八佰》的热映,使这段历史更令世人瞩目。秉承“修旧如新”的宗旨,仓库西立面抗战纪念墙上的8个主要炮弹孔、430多个大小枪弹孔清晰可见,全部按照原貌及实际位置还原。这些斑驳的弹孔,无声地追述着当年激战的情形。历史,永远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像四行仓库这样的抗战纪念地当是不可复制的二战遗址,它将作为永久的见证:见证当年日寇侵华的残忍和疯狂,见证当年中华儿女同仇敌忾、顽强抵御的意志和壮举。


倘要盘点我国抗战遗址的数量,自不待言,重庆为甚。


抗战时期,我国大城市几乎全部沦陷,重庆成为了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就设立于此。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在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这里,遭受了长达6年10个月的日军轰炸,但岿然不动,仍似东方巨人般屹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抗战期间,这里汇集了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大事件,堪称“一本厚重的抗战史书”,由当年的各界社会精英和全民族抗战勇士用鲜血写就。


据上世纪80年代初统计:重庆尚保存有767处抗战遗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重庆的城市建设加快,一批历史建筑被当做“危房”、“路障”一铲了之,一些抗战遗址也难逃厄运。2010年,在党中央的指导和支持下,重庆市出台实施《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对108个抗战遗址重点抢救性修缮,累计投入1.5亿元,维修面积10.6万平方米。从此,全市抗战遗址的“险情”得以全面控制。



重庆的抗战遗址,如八路军办事处红岩村、周公馆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核心力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实行全民抗战的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与人民群众一道扎根乡土,将日寇包围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强化着全民基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思路也体现在重庆对抗战遗址的保护方面。以往该市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名录上的抗战遗址,几乎都是与共产党有关的文物。如今新入选的抗战遗址增添了不少与国民党有关的文物,诸如:民国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外交部、国民参政会、蒙藏委员会等旧址。


这些遗址客观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家行政功能,它更多地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审视这段民族团结、艰难抗战的历史。这段历史昭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


虽说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75周年,但为了让后人永远记着这段历史,永远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世界格局,不少经历过二战重创的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完好保存着一些遗址,诸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原子弹爆炸圆顶”、波兰华沙屠城等。它们深深烙上了二战的印记:或在战争中严重受损而修缮,或彻底摧毁而浴火重生,或由于种种原因得以幸免于难。这些二战遗址早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彪炳史册。


保存二战遗址,乃是守护曾经的史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倘若没有了诸如四行仓库、奥斯维辛集中营等二战遗址,也就等于割断了历史血脉联系,少了对历史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历史难免会被误读,甚至给今日那些右翼势力随意戏谑乃至篡改历史留有空间。


对抗战遗址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于历史的态度。历史认识之所以重要,首先体现它事关历史正义。历史的意义恰恰在于它的厚重,那里承载着我们的集体记忆,也蕴含着指引我们前进的力量。像重庆抗战遗址、上海四行仓库等,可谓是中华民族精魂的象征,作为一种精神坐标,它不容轻忽,更不可泯灭!唯此,记忆才不至于虚妄,纪念才有正能量的意义。 


作者 | 沈栖



记者 | 胡蝶飞

摄影 | 王湧

编辑 | 刘家杭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往期精彩回顾

七夕礼竟成催命符!女子只因礼物丢了性命,男友还做了这些惊悚事…


崇明两套住宅阳台塌陷!上海老旧小区除了加装电梯还需做些什么?


90后小伙杀害同事后自杀,被害方父母诉讨对方全部遗产,法院这样判


女子拒绝赡养九旬老父,法院竟然支持了!法庭上引出惨痛往事……


易烊千玺代言广告陷“罗生门”?骗子卷走2000余万!上海法院判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