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爪咖啡”爆红!“洞内”无言的困境怎么解?上海人大代表呼吁……

陈颖婷 上海法治报 2021-02-19

一堵灰色水泥墙后的小洞里时不时有一只黄色的毛绒绒的熊爪托着一杯咖啡而出


近日“熊爪咖啡”火了吸引了很多人“排队打卡”


打动大家的除了咖啡的香气更重要的是墙洞之后的聋哑人咖啡师

据工作人员介绍,店长是一名聋哑咖啡师,她曾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大赛咖啡冲调项目一等奖。此外,店员里还有两名残障人士,两人都是上海市残联技能培训班的学员。


尽管“熊爪咖啡”给这个冬日带来了很多温暖,但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因为生理原因,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获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障碍。
谁能当他们的口耳?


市人大代表莫彬彬表示,上海约有7.28万持证听力及言语残疾人(以下简称“听障人士”)。
据上海市听力及言语残疾人协会在今年开展的上海市手语翻译服务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您一般在什么场合需要手语翻译”这一问题中,受访“听障人士”表示对医院(70.32%)、政府公共服务机构(54.44%)、旅游导游(54.6%)和会议讲座(53.17%)的需求位列前四,均超过半数。这说明聋人对于手语翻译多场合的需求,表明了他们希望可以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社会资源,参与丰富社会活动的迫切诉求。

与需求量相比,上海手语翻译服务发展不够充分。调研报告显示上海自2005年手语翻译员资格认证考试开考,到2017年9月停考,本市共有3245人获得手语翻译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2589人、中级524人、高级132人。但这些专业或半专业的手语服务人员远远无法满足“听障人士”的实际需求,人工手翻稀缺,导致即使事先预约,也不能保证约到人,而且收费价格也水涨船高。
同时他们还反映上海的手语翻译员质量参差不齐,能够满足听障人士翻译需求的优秀手语翻译员数量极少。有的手语翻译员尽管持有手语翻译证书,但由于培训方式及考核方式的局限,这些手语翻译员并不能掌握与听障人士沟通交流所需的自然手语,且缺乏实践应用,无法得到听障群体的广泛认可。因此聋人无障碍信息沟通交流一直存在瓶颈问题。
期待新技术带来无障碍交流契机
在莫彬彬看来,新技术的发展为听障人士平等获取公共服务带来机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的供给方式,通过视频连接,让手语翻译能够一对多的即时服务,受到聋人群体的欢迎。
为满足聋人信息交流无障碍的迫切需求,本市部分公共服务机构已先行积极探索,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在医院、银行、机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公共服务窗口推出“在线手语视频服务”,为聋人群体提供即时手语视频云翻译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聋人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此,莫彬彬建议在公共服务机构大力推广无障碍信息沟通,让听障人士感受城市温度和办事便捷,逐步实现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窗口均能向聋人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特别是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司法机构等高频公共服务窗口,可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聋人信息无障碍服务。莫彬彬希望,这一模式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推广作用,逐渐将此项顺民心、抒民意、解民困、化民忧的好事实事推广至全市各个公共服务机构。


信息交流无障碍将纳入政府规章
市残联在答复中表示,由市残联牵头,市司法局、市住房建设管理委等部门配合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  (暂定名,以下简称《办法》)政府规章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作为2020年市政府规章正式立法项目,此次《办法》的编制,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相关内容纳入其中,通过《办法》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信息提示、移动终端应用、公共呼叫等相关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切实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时,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将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确立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设施管理。
目前,市残联已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采用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逐步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向聋人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计划于明年6月30日前,全市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社区法律等服务窗口实现向听语残疾人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并逐渐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推广作用,将此项顺民心、抒民意、解民困、化民忧的好事实事推广至全市各个公共服务机构,促进听语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记者|陈颖婷

编辑|谢钱钱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