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刑警吴俊:现实版“白夜追凶” | 法匠

王菁 上海法治报 2021-07-14


2017年5月18日,山东临沂公安局。吴俊站在窗边,眉头紧锁,若有所思,眼神里透着一丝紧张和兴奋。门外响起一阵嘈杂,吴俊和其他上海警察齐齐朝外看去,他大踱步迎了上去。伴随着一句“人抓住了”,紧绷了多日的吴俊在一瞬间舒展了眉头,平静地一字一句说道:“老齐,终于追到你了。”对方颓然地垂下了头。


历时18天的追捕、13次反复消失的犯罪嫌疑人、辗转4省25县市57乡镇、跨越2000公里……吴俊回望这段记忆时,这些数字已成为岁月在他心里刻下的烙印,也折射出他过去20余载与罪恶赛跑、历经数次“白夜追凶”的刑侦之路。


吴俊现任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从警24年,他参与和带领破获了数起社会影响重大的恶性案件,分局命案侦破率曾连续107个月保持100%。2020年,吴俊入选第二届全国百佳刑警。提及这些光环和荣誉时,吴俊只是谦逊地说了一句:“总归要对得起这身警服。”


沉稳的他话不多,唯有在聊到案情时,吴俊才打开了话匣,棱角分明的脸上会浮现出种种神情,或遗憾、或兴奋、或沉重,而炯炯有神的双目中始终透着果敢与坚毅……




记者 | 王菁

视频剪辑 | 刘家杭

图片来源 |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

编辑 | 刘家杭

出品 | 上海法治报融媒体编辑部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 吴俊



2017年5月1日,一桩命案划破了小长假的安宁。吴俊还记得那天正下着雨。


齐某是普陀白丽地区一家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那天醉酒后,他和朋友发生了口角,一怒之下用刀捅死对方。很快,警方就确定了嫌疑人和死者的身份,并了解到齐某在犯案后骑车逃走了。但在普陀和嘉定交界处,齐某不见了。


“他当过兵,生存能力较强。一人一车,就这样消失了。”警方猜想齐某可能在附近落脚了。整整两天,通宵达旦,吴俊和队员们在那儿一带走访搜寻,然而一无所获。


5月3日,依旧下着雨,“消失”的齐某还是没有一丝踪迹。经历过无数起大大小小的案件,这起案件其实并不复杂,但这大海捞针似的搜索,还是让吴俊尝到了“与罪恶赛跑”的不易。


吴俊的爱好是跑步,每周5天,每天跑10公里,最长的一次跑了50公里。对他而言,跑步既是放空自己的方式,也是锤炼心志的过程。他觉得跑步的过程就和办案一样,“只要坚持,不放弃,就能跑到前面。”


热爱跑步的吴俊


吴俊曾说过:“只要人与社会有接触,就有痕迹,就有线索和希望。”这句话深深印在普陀刑侦支队队员的脑海里,“所以大家都保持着不轻言放弃的信念。”这一次,也不例外。


5月3日晚上,吴俊和队员们扩大了搜索范围,向外延伸5公里、10公里……“一晚上没有休息,就不停查找,真的找到了线索。”尽管语气波澜不惊,但吴俊的眼神里已经透露出他当时的兴奋。


齐某的踪迹终于出现了,民警根据线索迅速在周边进行走访。然而不久之后,齐某进了一个葡萄园后再次消失,吴俊不敢放松,继续沿着他的轨迹追踪,终于又锁定了他的身影。可命运仿佛存心和吴俊他们玩一场“追捕游戏”一般,关键时刻,雨幕阻挡了视线的清晰度,在一个拐角处,齐某又一次“消失”了。


吴俊在和同事分析案情


吴俊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他敏锐地观察到齐某穿了一双耐克鞋。就在此时传来消息,齐某在拐角消失后,曾进了一家商店买了件雨披。“雨披+耐克鞋”,吴俊根据这两个特征再次找到了追踪齐某的方向,原来他已经离开上海去了太仓。


吴俊带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太仓,他们了解到齐某上了开往海盐的大巴车。可蹊跷的是,当他们调取大巴车的监控录像查看时,却发现直到终点站,全程都没有齐某下车的踪影……



此时距案发已经过去4天了,齐某的再次“消失”给吴俊和队员们带来了一丝挫败感。吴俊理了理思绪,开始思考这其中的“玄机”……


吴俊和队员们将司机和售票员分开审讯,根据两人的口供一一比对,得知原来司机为了接私活,怕被公司发现,就在车辆到达既定的终点站后关闭了车内监控。而大巴车在过了原来的终点站后,又开往了杭州,并在杭州沿途有三个停靠点。于是,吴俊和队员们顺藤摸瓜,赶到了杭州。


吴俊和同事千里追踪


由于在杭州的下车点是分散式的,空间范围分布面很广,这给搜寻增加了难度。吴俊指挥侦查员分成几队,沿着每一条道路的出口方向展开了搜查。又是整整两天的搜寻,整整两夜没有合眼,但是和齐某相关的踪迹依然没有出现。


这一刻,吴俊的脸上头一次浮现出了迷茫和疑虑。“会不会有我们没注意到的地方?会不会有人看漏了?”吴俊沉浸在案情中,思绪万千。他深知,一旦有一个人疏忽了,对整个行动来说,等于前功尽弃……


吴俊看着眼前跟着自己一路奔波的“兄弟”们。他们之中有的人甚至“抛下”住院的家人匆匆赶来,而大部分人在案发后连家都没回过,就从公安分局直接上车来到外地。“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偷懒,他们都说没有看到,那也许真的存在另外的可能性。”吴俊最终坚定了这个想法。


吴俊想到在杭州的终点站有三个人下车,这三人必定清楚路上到底停靠了几次?是不是真的存在第四个下车点?他决定从这三个证人入手。


工作中的吴俊(图


通过追踪三人的轨迹,吴俊和队员们得知其中两个男的下车后住进了一家宾馆,并根据入住记录顺利联系上了两个男子,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宁波。吴俊马上派人到宁波去做笔录。


“其实电话也可以了解,但我始终觉得,有些东西必须要面对面谈,才能窥得真相。”吴俊认为,追捕和审讯是考验刑警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说追捕是对体力和耐心的考验,那么审讯则是一场微妙的“心理较量”。“当面审讯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去判断他说的是不是真话,他此刻心情如何。”


5月11日,在数日的阴霾天后,阳光终于透过了云层,而案件就在此刻出现了转机。


第三个乘客是一个在杭州本地公司上班的女子,她的口供证实了吴俊的推断。“她很肯定有四个下车点,其中一个是临时停靠点,因为她怕自己坐过站,所以一直很留心。”这个消息让吴俊和队员们精神一振!


根据女子的口供,在杭州警方的协助下,吴俊和队员们对疑似齐某下车位置周围的全部道路进行了搜寻。“坦白地讲,当时一半是兴奋,一半是迷茫。”吴俊感慨道。他坦言当时他内心也怕,万一她记错了怎么办?如果仍然没有找到,那下一步该怎么做?该花多少时间在这个点上搜寻?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5月15日,线索再一次出现。“感觉像中了彩票一样。”时至今日,吴俊想起那一刻,依然会情不自禁地兴奋,连日来压在他心头的沉重大石终于落地。


紧接着,他们得知齐某乘上了开往临沂的大巴车。吴俊知道,他们必须尽快赶到临沂,追到这辆车,才能掌握齐某的下车点。数日“密集作战”,队员们已经非常疲劳,吴俊决定先派出一小部分人赶过去,其余的人中途休息一晚后去汇合。


58岁的老李主动承担了“先遣部队”的任务。他连夜开了8小时车,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临沂,当晚就调出了车内监控录像并找到了齐某的下车位置。当看到老李发回的画面时,吴俊内心百感交集。


“其实老李之前因为家里有事,中途申请回家了。当时我们叫他不用来了,好好处理家事。而且我们每天都在移动,住所不固定。”可是让吴俊没有想到的是,已临近退休的老李,在处理完家事后,一个人辗转了18趟车,重新归队投入追踪。“这也是我一直相信这支队伍的原因,每个人都是用心在做的。”吴俊很是感动。


5月17日,吴俊和其余队员抵达临沂。尽管已经确认了齐某在此处的下车点,但在这之后,齐某又不见了。要在这么大一个地方找一个人,难度不小。吴俊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路径能帮助他们尽快锁定齐某……


他意识到临沂是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而齐某此前从事的就是物流行业。十几天的花销,齐某身上的钱可能已经不多了,他会不会在临沂打工?这个猜想让追捕多了一个方向。他们一方面继续搜寻,一方面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开始布控。


5月18日,吴俊和队员们正准备投入新一天的追踪时,电话响起。“八九不离十,这个人刚来,而且手上有伤,符合你们说的那些特征描述。我们现在就带他过来。”听闻此,吴俊一下子站了起来。“我几乎想马上扑过去了!”他难掩激动地说道。


某起案件的抓捕现场


不久之后,伴随着一句“人抓住了”,吴俊紧绷了多日的眉头在一瞬间舒展开。他看着眼前的齐某,平静地一字一句说道:“老齐,终于追到你了。”对方颓然地垂下了头。至此,这场历时18天、跨越2000公里的追捕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这条“与罪恶赛跑”的跑道上,吴俊带着队员们再一次跨过了黑暗的界线,也再一次践行了“命案必破”的信念。而这只是他24年刑侦之路的一个篇章……


吴俊24年一直奔跑在刑侦之路上



为了寻找嫌疑人,通宵达旦盯着监控画面,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懈怠;和队员一起多次辗转多地,短短数天内行数千公里;面对反侦察意识强的犯罪嫌疑人,去伪存真、斗智斗勇;扫黑除恶斗争中大量“线索”浩如烟海,穿透“迷雾”理出头绪,找到突破口;面对新型犯罪方式,身先士卒,不断更新“技能”,运用“科技+分析”的组合方式攻破难点……这些都是吴俊的日常。


这些经历在普通人听来就仿佛电影情节,甚至更惊心动魄。对吴俊而言,这只是自己从警之路的浮光掠影:“人这辈子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努力为之奋斗,才是一辈子的荣光与梦想。”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吴俊



(上海法治报2021年5月26日B4版刊发)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