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种风情扑面而来!上海最后一代影院美工手绘“曹杨百景”20年…


闲来无事,背上包,带着速写本,找好取景角度,不一会,曹杨一隅就在李树德的笔下跃然纸上。年近花甲的李树德,是上海最后一代影院美工,自他在曹杨影剧院(今曹杨影城)工作以来,就一直在用画笔细细描摹曹杨风景。他说,是曹杨的风情万种激起了他不断绘画的欲望,他绘作的“曹杨百景”也见证了曹杨新村的历史变迁。



年轻时的李树德



笔下新村仍是“旧颜”

观看完一部电影,将跌宕起伏的剧情浓缩成一张手绘海报,这是李树德的看家本领。但面对静止的曹杨,他却时常感到画不尽也画不够


住在这里十余年,曹杨的树为他挡阴遮凉,所以就地取材画曹杨新村的速写是李树德觉得非常顺理成章的事。从一开始无意识的绘画,慢慢地,他画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开始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也不讲究分类。后来画曹杨画得多了,我就在一个速写本上,专画曹杨。曹杨新村的社区肌理非常丰富,表现对象造型各异,建筑物不高,配以行道树非常入画。”爱画的李树德只想尽可能地把曹杨的角角落落都记录下来。


画了几十年,李树德也见证着曹杨的发展变化,很多画过的,消失了,很多没有的,又冒了出来,“我的速写本见证了这一段历史,我画的东西跟现在不一样了。所以我一直画。城市建设不断在发展,在更新,所以曹杨新村对我来说可能永远会是既熟悉又陌生。”


翻开李树德手中跨时二十年的速写本,“这幅画是2001年画的,再看看现在改造完成的曹杨一村,是不是基本别无二致?‘回纹’花窗,屋檐下的雨篷,标志性五星门头,俯瞰也还是‘凹’字形。”



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20世纪优秀历史建筑遗产”,曹杨一村的旧住房成套改造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在修缮过程中始终坚持原材料、原工艺的技术原则。比如,在屋面的修缮工艺上,特地采购老的黏土机制平瓦,以此还原历史风貌。建筑北立面原有的木结构平瓦雨篷则在改造前也进行了完整落架并进行了编号,之后将对其进行重新拼装复原。



装在历史的“壳子”里,原本白蚁肆虐、厨卫合用、房间逼仄的居住条件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去掉建筑北面内凹2.65米,实现每户平均多出8平方米的面积,这一部分增量为住户做套内独立厨卫创造了条件。


“改造后的曹杨一村跟20年前我画下的建筑外观基本一致,但我知道居住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这是我画笔不能及之处,却是住户感触最深之处。”




图里梧桐虬枝劲节

“从红桥上望普陀区中心医院住院大楼,眼前是绿树葱茏,环浜萦绕。”翻开李树德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会发现,串联起新村各个角落的“珍珠项链”——曹溪环浜以及一路见证新村风霜雨雪的梧桐时常入画。



记者了解到,曹杨环浜是环曹杨新村内的一条封闭河道,串联花溪路、棠浦路、枫桥路等区域,西至曹杨一村、北起梅岭北路、南抵桐柏路,周边环境幽静、资源丰富,承载着曹杨新村的厚重历史。



沿着曹杨环浜河道一路走去,只见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河水倒映出蓝天白云,两岸绿树葱葱、草木繁茂,倒影成景,如画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游步道上,打拳、遛娃、唱歌、跑步的居民不在少数,逛累了还可以在崭新的休闲座椅上休息,好不惬意。


“现在畅通舒适的环浜步道,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整治改善而成的。”李树德告诉记者。


由于环浜周围楼房林立,居住着10多万居民,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极高,曾经有一段时间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就对曹杨环浜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整治工程,环浜整体环境得以改善。


此外,由于滨河单位设置围墙、小区门禁阻碍滨水空间的贯通,导致滨水贯通的连续性被打断,环浜岸线的可达性不足,加上人行空间狭窄、基础设施陈旧、绿化层次郁闭,导致百姓对环浜滨水的感知度、体验度降低,城市更新需求迫切。


环浜周边区域改造提升后,沿线绿化景观和小区设施显著改善,成为融合景观、健身、休闲、文化、生态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使老新村焕发出新容颜,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百姓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果说环浜“出镜率”高,是因为它遍布新村各个角落,那么梧桐的高频次出现,则深深印证了李树德对它的偏爱。“白墙红顶绿树掩映,在解放初被认为是外国电影中才有的洋房风景,即便今天,也是理想的宜居小区环境。”李树德认为,曹杨新村内的绿化,美学与生态价值兼具,“夏天,新村里要比新村外凉快两三度。上海这两年一直在评林荫大道,可以说曹杨新村内每条路都是林荫道!


这么爱梧桐的李树德,他的作品里却有一处怪象——大多数梧桐只有枝丫没有树叶。“这是因为新村内几乎没有高楼,这些和新村同生长的梧桐枝繁叶茂,为了画出建筑全景,我通常会选择在落叶的秋冬季来取景。如果是在梧桐深深的春夏,我还要时不时走到建筑近前,观察建筑全貌。”



而对于画面中出现的梧桐枝丫,李树德也表现出了浓浓的喜爱之情,他说:“我喜欢一村道路旁的梧桐,它们扎根于曹杨这片沃土,枝干粗壮,造型万千,遒劲的枝干见证了老房子的沧桑岁月。”






画中生活事事便捷

这一幅画的是曹杨商城、这是区文化馆、这个是曹杨二中……介绍完速写本上的关键“元素”,李树德掰着手指细数,“一个新村内,3个公园、2座医院,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一应俱全。如今大热的‘15分钟生活圈’概念,早在70年前的曹杨新村就已经实现。”



时针拨回到70年前百废待兴的上海,政府在新村设计规划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邻里单元”理念:至少10%的社区土地为公共开放空间或公园;最多每隔3栋楼,必有一处敞阔的公共空间。社区设施齐全且布局都在步行范围内,从托儿所到中学,从小卖部到职工医院,为工人们提供了所有日常生活的基本服务。


曹杨新村的初建规划,布局舒展,9个居住小区之间以自然河道、公园和大片绿地相隔,环境优美。一排排的工人住宅或顺道路或依水体,商业街、学校、食堂、医院等公共设施穿插其间,和树林、小溪、蜿蜒小径一同构成了如画的风景。与里弄住宅严谨、规律、稍显拥挤的生活空间完全不同,曹杨新村的住宅之间有非常开阔的空地,一条入户的石子路很自然地将其分为南向花园和北向内院,家家户户养花种菜。每片住宅还设有集中空地供居民纳凉、聊天。整个曹杨新村俨然就是一个大花园。


70年前的设计理念放在当今依旧时兴,更通过城市更新焕发全新生命力,其中不变的内核依然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如今整个曹杨新村都对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进行了全新升级,任何一个点位的15分钟步行半径内,养老、卫生、教育、文化、党群服务、事务办理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其中,颇受居民亲睐的有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武宁片区,以及长达800多米的生活新秀带百禧公园等。前者是集吃饭、看病、养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人民城市会客厅”,后者是世界第三个高线公园,居民漫步其中,既能解决生活烟火所需,又能够在转角与艺术不期而遇。不仅如此,居民也能够通过一定渠道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点位,或推荐新的点位,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建设当中。

见习记者 | 陈友敏

编辑 | 刘家杭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最下方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