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化学校保护、限制医美服务!新修订的上海未保条例有哪些亮点? | 法治新闻眼

陈颖婷 张旭凡 上海法治报 2022-04-24


实施了17年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完成了第二次修订。昨天(2月18日)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此次颁布的《未保条例》有什么亮点?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



对接上位法 《条例》完成大修


现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2005年通过并施行、2013年修正。《条例》实施至今,本市探索形成了未成年人维权保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困境儿童保护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亟需在制度层面予以回应。在国家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内容更为丰富,制度更加细化,对校园安全、防治欺凌、心理健康、网络保护等热点问题,都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回应。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本市于2021年启动《条例》的全面修订工作,一方面确保《条例》与上位法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总结固化有效经验,回应本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营造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

《条例》共九章,八十七条。在体例结构上,《条例》整合了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增设特别保护章节,并补充了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既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衔接,也体现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特点。


加强家庭保护和自我保护


《条例》对家庭监护职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参与社会活动、户外安全保障、交通安全保障、看护责任等予以明确,并保留了原《条例》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内容,对未成年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给予引导。


细化学校保护制度


《条例》细化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制度,一是明确学校的关爱帮扶、传染病防治、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突发事件和伤害事故应对、欺凌防治、性侵害预防等管理职责;二是关注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干预等予以明确;三是结合“双减”政策,对学校合理安排学生学习和休息、娱乐等时间,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等作出规定。


充实社会保护内容


《条例》对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便利服务设施设置、突发事件保护、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管理、烟酒彩票管理等内容作出规定;并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向未成年人开放要求、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未成年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限制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作了回应。


明确网络保护职责


《条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章节的基础上,对相关主体共同参与预防与整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网络暴力、非理性消费、网络不良行为等作出补充、细化规定;并进一步强化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如要求其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严禁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盲目消费;严禁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低俗表演、网络不良社交活动等。


整合政府保护与司法保护


《条例》对政府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一方面明确市、区民政部门具体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街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办理相关事务;明确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落实教育制度改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管理等具体职责;另一方面,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履行建立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开展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落实办案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指派法治副校长等司法保护职责。


增设特别保护


《条例》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政府对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分类保障的要求,专设特别保护一章,整合细化相关制度措施,形成工作机制闭环,对处于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情形的困境未成年人群体予以特别保护,对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具体情形予以明确,并对居村委、民政、公安的具体处置机制,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监护人领回、监护支持干预、撤销监护人资格以及临时监护、长期监护机制等具体措施作了规定。


此次颁布的《未保条例》有什么亮点?
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说又有何最新举措?


郗培植说道:

“从本次《未保条例》修改的情况来看,体例、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增补,改动幅度很大。”



特别保护评估、治理监护缺位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所欠缺,设立监护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不当的监护无异于失职,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郗培植介绍,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条例新增了特别保护专章,整合、细化了对困境未成年人保障的相关制度措施,如临时监护、长期监护的细化设计

当未成年人面临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问题时,居委、村委或民政部门应当帮助申请社会救济或保障;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出警处置。条例还明确,对存在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情形的家庭,开展监护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监护人领回、监护支持干预、撤销监护人资格等措施。

条例对于临时监护、长期监护机制,以及监护场所及服务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对存在监护缺失或者监护不当情形的家庭,民政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应当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监护能力认定、监护干预帮扶或者恢复监护人监护资格的参考依据。

网络保护细化、落实《未保法》要求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无疑是一项热点议题。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特别设立了“网络保护”专章进行规范,而此次《未保条例》的修订中,同样积极落实了相关要求,将《未保法》的做法细化。

在“网络保护”章节,条例明确了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主体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具体职责。对相关主体共同做好网络沉迷、网络暴力、非理性消费、饭圈文化等网络乱象的预防与整治作出明确规定。

此外,条例还鼓励网络产品和服务者提供者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相应的保护性使用模式,引导未成年人在该模式下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

精细化保护织牢未保“法网”


郗培植说:“此次的修订还突出了上海未成年保护工作精细化的特色,如交通安全保护条款中对未成年人安全座椅适用、头盔佩戴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情形进行明确。”除此外,他还注意到,为了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全面成长的氛围,条例也特别做出了规定,比如学校的文化体育设施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有条件的向未成年人开放等措施

记者留意到,条例还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未成年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限制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作了回应。

“长期以来,上海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绩斐然,一些成熟的机制建设与优秀的经验做法需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更大发挥作用,本次修法就是要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网’织牢,让未成年人在新时代健康成长。”郗培植说道。


市民政局:建立孤独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条例》颁布后,市民政局将将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确保未保办规范高效运转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牵头作用,从而形成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合力。
市民政局将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工作水平。针对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市民政局将联合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做实做强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的社区阵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针对孤独症儿童服务需求,民政部门作为未保办,将从保护所有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会同残联、卫健、教育等部门,完善孤独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建立孤独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继续加强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关爱保障工作,对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困境儿童实施家庭监护支持服务项目,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特殊群体,体现上海作为“人民城市”的温度。

记者 | 陈颖婷 张旭凡
编辑 | 谢钱钱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最下方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