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NG 玩艺儿 | 40余位留法艺术大咖、160余件作品,龙小编教你这么看“先驱之路”

龙小编 龙美术馆 2019-11-17


2019年3月16日,“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大展正式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启了巡展首站,展览将持续到6月9日。


此次展览由主展与两个专题板块组成,共展出40余位留法艺术家的160余件绘画、雕塑作品以及研究资料,其中40余件展出作品来自龙美术馆,更多参展作品则来自近40家公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以及家属、藏家的收藏。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2019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2019



绘画主展

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



主展部分承包了龙美术馆(西岸馆)B1层第三、第六两个展厅,合计展出150件(组)绘画作品,均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公派、自费留学(或游学)法国的艺术家们,他们大多曾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等学习,以油画、素描、雕塑为主要研究科目。


在这里,他们既接受了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美术,也带回了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为20世纪中国美术带来了传统书画体系之外的油画(西画、西洋画)、雕塑、素描、色粉、水彩等新的美术类别,新的美术观念,甚至与之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活跃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群体之一,奠基、开拓、改变、丰富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发展。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2019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2019



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留法艺术家们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


无论是那些倾向于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现代性诉求之路探索的先驱们,还是那些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现代性诉求之路的前行者们,都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与发展。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2019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2019




龙美术馆(西岸馆)用两个展厅呈现这一批留法艺术家作品,两个展厅的作品风格又有不同。第三展厅偏向写实,以王如玖、吴法鼎、郭应麟、吴作人、徐悲鸿、韩乐然、吕斯百、唐一禾、司徒乔、王子云、秦宣夫、李超士、李风白等留法艺术家为代表,“精研西方绘画技巧”,引进西方写实美术,形成了几种写实主义潮流。


第六展厅展出作品则更“现代”,杭州以林风眠等留法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运动社”成员,上海以刘海粟为代表的“冲决一切罗网”的艺术家,以厐薰琹为重要成员的“决澜社”,纷纷进行艺术本体语言探索,强调艺术家个性抒发,呈现出探索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新兴现代艺术气象。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2019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2019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2019




雕塑专题板块

他山之石: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雕塑



在第三、第六展厅中间,大家还将看到两个专题板块:“他山之石: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雕塑”、“他乡之乡: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龙小编将第一个板块简称为雕塑专题板块,通过原作展示图文呈现公共雕塑3D还原等方式,帮参观者梳理留法中国雕塑家的主要活动,凸显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雕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



民国时期,传统雕塑日益衰落,在“师夷之长”的留学大潮中,一批年轻人赴法国、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家学习西方雕塑。从数量上,亦或是对后世的影响来讲,留法中国雕塑家是这批留学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回国以后,通过雕塑创作、创办雕塑系科、译介西方雕塑文献,成为现代雕塑的拓荒者。使雕塑进入现实社会和城市公共空间,使已经不是艺术主流的西方学院派写实雕塑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母体”。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社会精英人人士对城市发展、政府形象塑造有诸多设想,为公共雕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抗日战争爆发,反映战争题材的雕塑作品多有出现,与此前的名人塑像相比,这些作品引起了社会的更大关注。解放战争时期,反映  民生疾苦、渴望民主自由的作品多有出现。同时,国统区左翼文艺思潮的兴起和解放区文艺政策的确立使“农”“工”题材作品也崭露头角。



留法艺术家群像。



研究专题板块

他乡之乡: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此专题板块最显眼的“照片墙”,梳理了112位1933年至1951年期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名录,成员既有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专业的艺术生,也有物理、化学等专业但爱好艺术的留法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陆续回到祖国,也有一部分留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但他们都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和贡献。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名录,龙美术馆(西岸馆),2019



1933年4月2日,常书鸿、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吕斯百、唐一禾等一批留法艺术生,本着“需要一个更紧密的、更纯洁的艺术团体的组织”,出于“互相了解、互相研究的真诚的态度”,“自由地评论艺术界的现状,艺术上的问题”的目的,在巴黎常书鸿寓所成立了著名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从成立到1950年代,学会活动一直延续了20年,先后聚集了常书鸿、滑田友、潘玉良、吴冠中、赵无极、吕霞光等112名旅法艺术家。它是已知的活动时间最久、组织最完备、成员最多、影响最大的留法艺术团体。



1933年春,留法美术协会(会址在常书鸿家)成员,摄于巴黎某游乐场。前排左起:唐一禾,陈兰秀,汤田友,周思明;后排左起吕斯百,马齐玉,张慎吾,曾竹韶,陈世友,秦宣夫,常书鸿,王临乙(照片中的文字为王临乙先生所写)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会参展成员合影。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现场(右一雕塑正在龙美术馆此次展览中展出)。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是一个艺术团体,更像是一个孵化器,从这里走出的艺术家对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们努力建构的“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把艺术融入生命、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仍然是今天值得宣扬和提倡的艺术精神。





👇相 关 展 览👇



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

喻红:娑婆之境【2019.3.9-2019.5.5】

吉祥——龙美术馆古代器物特展【2019.3.6-2019.5.26】

钟馗游春——龙美术馆溥儒书画专题展【2019.3.6-2019.5.26】

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2019.3.16-2019.6.9】


龙美术馆(浦东馆)展览

回眸——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馆藏展【2019.1.8-2019.7.28】

旧王孙——龙美术馆藏溥儒书画展【2019.2.22-2019.6.30】

1949-2019: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馆藏展【常设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