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NG云观展 | 春晓寅回

龙美术馆 2022-06-07


为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龙美术馆(西岸馆)自3月10日起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将视实际情况另行通知。在此期间,龙美术馆公众号将推出系列线上“云观展”活动,让艺术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春晓寅回”展览,精选出40余件春意盎然、充满生命力的现当代绘画作品,应和绽放生命光华的春夏时节。


本篇“云观展”,希望给参与防疫“总决赛”的上海人民,带来一场线上的“春光大赏”。



春耕       

五谷待种,万象“耕”新。       



“春晓寅回”展览现场,图为王兴伟作品《花海 No.1》,瓦楞纤维板油彩,221×310cm,2003,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摄影:shaunley (注:此作品将在恢复开馆后被借展)



进入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反映“春耕”题材的作品。有些画面人们正在为春耕做好准备,有些则已经在田间耕作、运草、栽花。


立春过后就会开始的“春耕”在我国是一种习俗,由于环境和条件不同,春耕习俗的具体方式和时间略有不同。不变的是鼓舞人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五谷待种,百业待兴。



陈树中(中国,1960年出生),《野草滩——春之将至》,2009年,布面油彩,101×136 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陈树中(中国,1960年出生),《等待春天》,2006年,布面油彩,87×69 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李詠森(中国,1898-1998),《春天的运草车》,20世纪,纸本水彩,46.5x74.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张眉孙(中国,1894-1973),《栽花》,1958年,纸本水彩,32×50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壬寅     

春晓寅回,岁祯虎啸。    


“春晓寅回”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摄影:shaunley



2022年岁次壬寅,是十二生肖中的虎年。


本次展览的海报作品,来自于刘荣夫1987年在鲁迅美术学院时创作的一幅木板油彩作品——《老虎枕头与老虎鞋》,作品背面清楚地写明了画面上的虎头鞋和老虎枕来自山东潍坊。


虎头鞋和老虎枕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的手工艺品,它有着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等等美好的寓意,孩子们穿上它虎头虎脑,活泼可爱。



刘荣夫(中国,1909-1999),《老虎枕头与老虎鞋》,1987年,木板油彩,21.5×13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展厅中另一组作品《老虎女人》(1982)、《美女与老虎》(1987),创作者沙耆是一位偏爱画“虎”的艺术家,这种偏好可能与艺术家本人生于虎年有关。沙耆1932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进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37年进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回国后,因家庭以及精神方面的原因,他开始休养。


1978年,沙耆将在比利时创作的作品,全数捐赠浙江省博物馆,1984年,沙耆授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近年来他的手稿和资料不断被发现,关于他的展览和研讨活动日益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位饱含创作才华与热情、命运多舛又勇敢面对的艺术家。




春生     

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春晓寅回”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摄影:shaunley



春雷始鸣,百花绽放,万物复苏。鸟儿欢唱枝头,“毛孩子沐浴阳光。


展厅中廖新学的这组水彩作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1933年,廖新学考取公费赴法留学,并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48年回国以后,他致力于艺术教育工作,为云南培养了第一批美术骨干队伍。


这组充满生趣的水彩作品是他1940年代在巴黎所作,在学习西画和雕塑技法之余,尝试结合中国传统绘画风貌的创作。



廖新学(中国,1903-1958),《花间小憩》,1940年代,绢本水彩,33×46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廖新学(中国,1903-1958),《三伙伴》,1940年代,绢本水彩,38×54.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廖新学(中国,1903-1958),《牡丹》,1938年,绢本水彩,43×7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与其类似,方君璧的一组花卉题材作品也是首次展出,中西兼容,寄兴托志,充满春天的气息。



方君璧 (中国,1898-1986),《繁花似景》,20世纪,纸本彩墨,59 × 83 厘米,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方君璧 (中国,1898-1986),《牡丹》(3联),纸本设色,画心:26.5×24cm;24×26.5cm;26.5×24cm;外框:38×92.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方君璧 (中国,1898-1986),《鸢尾花》(2联),纸本设色,画心:24×26.5cm;26.5cm×24cm,外框:38.5×74.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春华    

绽放光华,充满希望。     



“春晓寅回”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摄影:shaunley



苏天赐的《苏南初春》(1980年)是首次展出的一件作品,描绘了初春时节一位美丽的苏南少女,画面线条简洁、融古于今,被称为具有中国气象的油画。


苏天赐1922年生于中国广东省。1943年考入国立艺专,林风眠对东西文化交融的探索与研究以及 “以童心观自然,以至情入画”的艺术思维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6年毕业后他也投入到了多所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当中。



苏天赐(中国,1922-2006),《苏南初春》,1980年,布面油彩80x64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谭华牧的《教堂边的花园》(1940年代)、《春游》(1960年代)是两幅容易错过的展品。这位艺术家1896年生于广东台山,1919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学习西洋画,1924年归国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多所美术学院任职。在这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生活,1956年后在广州加入广东画院,直至1976年去世。他是最早尝试中西画风融合的艺术家之一,从展览的画作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结合了后印象派以及文人画的特殊风貌。



谭华牧(中国,1895-1976),《春游》,1960年代,布面油彩,30×40 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谭华牧(中国,1895-1976),《教堂边的花园》,1940年代,纸本水彩,18.5×25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刘海粟的《苏州河》(1957)也是首次展出,这是艺术家1957年2月在上海大厦所作。密密匝匝的人流、穿梭的船只,以及泥城桥、四川路桥、四行仓库、邮政大楼等建筑大楼,再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海城市风貌。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刘海粟被教育部任命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这幅作品正是在此期间绘制。这件作品的展览出版信息众多,也反映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传播的进程。 



刘海粟(中国,1896-1994),《苏州河》,1957年,布面油彩,72x104 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更多展出作品,待美术馆恢复开放之后,期待与大家见面。希望这些对照时令景致,应和春夏时节的艺术作品在特殊时期里,给大家带来春的气息、虎的势气,期待心怀希望,共克时艰。




LONG MUSEUM

热 门 展 览 Current Exhibi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