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糖尿病,是这样危害心血管健康的

2017-08-25 嘉音

糖尿病究竟是否算“心血管疾病”,说法不一,有些专家认为它应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而有些专家建议将其划分在心血管疾病,甚至在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就提出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口号。



但无论将其归属于哪个领域,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被公认的,因此心血管内科医师关注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乃至降糖策略也是合乎情理。那么,糖尿病究竟对心血管健康有哪些危害?


一、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早在199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就发表了芬兰East-West研究,表明在为期7年的随访时间里,未发生心肌梗死的确诊糖尿病患者,其预后与有心肌梗死而无糖尿病患者相当。2005年,该研究公布了后续随访结果,显示在随访18年的结果与随访7年时仍惊人一致。


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险是无糖尿病者2~4倍;无心肌梗死史的糖尿病患者未来8~10年发生心梗的危险高到20%,大约等同于已患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梗危险;而患过心梗的糖尿病患者未来再发心梗的危险超过40%。这些数据都提示,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不良,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的高危患者。


二、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除了增加冠脉硬化风险,糖尿病也会加剧脑动脉硬化与脑血栓形成。有研究报道称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1%,而5年以上者脑动脉硬化率为70%,且还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多见。


糖尿病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其原因也十分复杂,如①高血糖水平;②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③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④血脂代谢异常;⑤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栓易形成;⑥遗传因素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都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三、“三高”总是并行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高达40%~60%,为一般人群中高血压的4~5倍,且发病年龄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且多见于女性和肥胖者。高血糖会增加患者β肾上腺素受体密度和肾上腺素敏感性,这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糖尿病还会造成毛细血管性高血压,甚至糖尿病性肾病可加剧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代谢紊乱,还同时容易伴有血脂代谢紊乱。据流行病学调查,普通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为 20%~4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者约占 60%。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主要特点是: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以及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


四、高血糖也会引起心肌病


目前认为,心脏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形成上起主导作用,多见于病程较长和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高血糖会造成心肌微血管内皮下出现酸性黏多糖堆积,血管变窄,也可形成微血管瘤。最终心肌因广泛而持久的慢性缺氧、缺血、心肌发生变性、退行性变和广泛的局灶性坏死,致心功能减退和心脏扩大。当病变累及传到系统微血管时,可产生心律失常。


因此,凡糖尿病患者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症状,但无冠脉病变,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为糖尿病性心肌病。本病早期主要引起心肌顺应性降低和舒张功能障碍,后期也可引起收缩功能障碍。


五、糖尿病性心脏神经病变


60%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多见,约32%有心脏自主神经改变,这可能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多见和糖尿病患者心绞痛较轻而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频繁的原因。


糖尿病性心脏神经病变临床上早期常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和心率固定,且不易被β受体阻滞剂所纠正。晚期以直立性低血压多见,站立时可发生低血压、眩晕、乏力、视觉模糊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当交感神经也受损时,则心率固定,不产生代偿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去神经”现象,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是心肌复极时自主神经调节障碍所致。此外,还可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甚至猝死。



参考资料:

1. 张泽灵,陈漠水,心脏内科主治医生922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建华,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干预措施有哪些. 丁香园

http://endo.dxy.cn/article/497684

3. 陈名道, 糖尿病与冠心病——同源病,等危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2006 , 22 (1) :4-6.

4. 郭艺芳, 【学术争鸣】治疗糖尿病,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http://url.cn/5OUDYrK



精彩文章荐读:


高心病,您听说过么?


周末探案——“突如其来”的低血压


【JAHA】出院后,卒中患者停用他汀的危害有多大?



如未关注嘉音,请长按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