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花倾城两相欢 小娄巷里看牡丹

2017-05-03 江苏旅游培训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小娄巷,是无锡城中人文荟萃之地,从兴盛的宋元算起,她已走过了900余年历史。狭窄的小巷,低矮的屋檐,掩藏在石库门后的深深院落,隐没在民居群落中的幽暗备弄……当无锡的市中心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所填塞时,只有这里还残留着繁华丛林中最后一片古老而朴素的旧式民居群。



提起小娄巷,

人们都会想起50号秦家的牡丹花


种在秦家大院福寿堂边西园内的这株牡丹,原名“洛阳魏紫”,属传统品种,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对“洛阳魏紫”有专门记载。


牡丹

洛阳魏紫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154年前,小娄巷秦氏福寿堂始祖、秦寅源的曾祖父秦焕在战乱初定、百废待举之时,由河南开封回无锡重整家园,带着美好祝福,亲手种下了一株红牡丹。一百多年来,这株牡丹默默地注视着小娄巷的冬去春来,为狭窄的庭院带来无限生气。如今,154年过去了,这株饱经风霜的牡丹始终生机盎然,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花。

俗话说“种花一年,看花三天”,最近树上开出了20多朵鲜红的牡丹花,最大的花直径超20公分。


 福 寿 堂 

厅堂内陈设的家具简洁素朴,福寿堂匾额高悬,据说是清末书家张宗沂手书,纸质已经泛黄,边缘破损,都上了年纪。

而牡丹魏紫就静静的长在福寿堂边上的西园内,墙上“家宝国华”四字,据说是清朝原教育总长范源廉题的字。

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远观,绿意盎然的花叶中,朵朵紫红色的花朵千姿百态;近观,蕊心错落有致,花瓣层层铺开,芬芳夺目,随风摇摆,美的窒息,艳的动人。

  

除了无锡牡丹园画院的画家们爱把秦家老宅当做她们的写生地,学生们也爱来这里,用小小画笔把这牡丹国色留下来。

小娄巷自古就是无锡的核心,

也是名门望族谈氏、秦氏、

王氏、孙氏的聚居之地,

府第众多,祠庙林立。




小娄巷


48

出了备弄,就是小娄巷48号的谈氏宗祠。朝南四开间八架的祠门,屋檐下的斗拱依然还能看出清晰的轮廓。


小娄巷


46

小娄巷46号为修俭堂,是秦楷于乾隆末年从谈氏后人手中购得的数间旧屋,也是今存小娄巷最古之建筑,始建于宋。


小娄巷


25

小娄巷25号是世界语学者孙国璋故居。无锡市图书馆,至今还保存着由其捐赠的从国外购回的世界语珍贵版本两百余本。1949年后,这个宅子还被评为中式建筑甲等一级。在孙国璋有生之年,对这处住宅十分珍视,故至今保存完整。


小娄巷


17

关于小娄巷17号,还有一个五老峰的故事。这个宅子故称万备堂,后易姓为王氏嘉乐堂。五老峰为园中太湖巨石,为万备堂故物,曲折如云,十分名贵,后移至锡惠公园,在一场风暴中被毁。但是有关它的一切细微的美好都留存在小娄巷人深深的记忆里面。

时间的力量耐人寻味,

无论是祖业还是学问都曾纷呈的小娄巷,

逐渐在城市版图的变迁中偏于一隅。

它平静地收纳起以往的流光,不卑不亢,粗衣淡饭,即使你无意间经过它们的门廊,瞥见了墙面上的灰黑,被雨淋过,被太阳晒过,像老年人身上长出的斑。

屋后头晾着早年间江南人才有的木马桶,残败的红油漆,让你想起它是曾经贴了红色的“囍”字,连同新妇的其他嫁妆一起嫁来这里。那个风情万种的陆小曼,还曾是小娄巷走出的将军王庚的媳妇呢。

数十年的时间里,它的几步之遥的周边,无不成为寸土寸金的林立的高楼,楼宇的背影深深覆盖在它的街巷,数目可观的人家仍然在其中朝夕过活。

小娄巷终究还是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这个过程如同一道换算有点复杂的减法题,要凭借着细心,一点一点地减去附着在它之上的那些灰网和尘土,让它以往的筋脉和骨架得以复苏,它的灵魂,它的呼吸,才能像50号秦家的牡丹一样,慢慢醒来。



来源:微游无锡,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江苏旅游培训”或联系小编电话:025-86230256,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


1、“5·19”主题:“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2、穿越古代,看看古人如何旅游

3、【注意】“五一”赴港千万别滥用护照,5名大陆客被香港法院判监半年


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关注我们:搜微信号“江苏旅游培训”(js_lypx)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