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挥国有农地优势 规模种植集约经营 屈家岭四千余农工稳定脱贫

湖北发布 2020-02-02

寒冬时节,荆门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若飞家庭农场,500多亩连片油菜一望无际。


家庭农场主余若飞,拨开墨绿色的叶片,指着粗壮的根系说,明年春天,又是一个丰收季。


上世纪80年代,因家境贫寒,余若飞步行千里,来到当时的五三农场(2001年五三农场体制改革成立屈家岭管理区)投靠亲戚,就是想种地有口饭吃。如今,他带着两个儿子,种了2000多亩地,创办了若飞家庭农场。


对贫穷有过痛楚感受的老余,对贫困户有着深切的同情。若飞家庭农场下秧时每天有70多人帮工,平时也有10多个贫困户务工。“他们挣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费用,一份是务工收入。”余若飞说,10个贫困户去年全部脱贫。


屈家岭管理区7.53万人,农业人口5.7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9户4768人。


“2000年初,由于农业税尚未取消,受农产品价格低迷、种植规模小、农业收入低的影响,很多农工生产积极性不高,不愿多种田。”余若飞说。


在老余看来,种田能脱贫,也能致富,关键看规模。“我们的2000亩田,亩均收入1000元,而一般散户只有500多元。因为我每亩种植成本要少500多块。”老余算细账:散户很少能配齐全套农机,就每亩成本来说,请人耕地每亩90元;收割每亩50元;从育种到插秧300元。再算上化肥、农药等,亩均600多元。而合作社有农机50多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还能提供社会服务,成本主要是种子、化肥和农药。因有规模优势,议价能力强,价格较低。


合作社的另一优势是效率:种,能争分夺秒抢农时;收,能颗粒归仓不浪费。老余说,合作社6台旋耕机,后面跟着洒肥车和插秧机,一天能种300亩。成熟季节,如遇天气变化,一晚上能抢收上千亩。


屈家岭管理区管委会主任赵冬安说,管理区充分发挥20余万亩国有农用地独特优势,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种植,推动“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推广“企业+基地+农工”模式,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社等形式获得稳定收入。


若飞家庭农场流转的农地每亩450元,按每个贫困户15亩计,年农地流转费收入6750元。如有技术,可在合作社开收割机,每天300元;开拖拉机每天200元。没技能的可在育秧工厂打工,一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人均打工收入也在1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该区有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9家,县级示范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比例达92.9%,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例达72%。


去年,该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定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39个1677.28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达10245人次。


(来源:湖北日报)


热文推荐

·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汉召开 蒋超良主持并讲话 王晓东作工作部署

· 元旦春节临近 省纪委划纪律“红线” 通报6起典型案例

· 蒋超良:提高政治站位 践行“两个维护”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巡视整改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