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幸福 四十年最好的见证——昆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生综述
百姓幸福 四十年最好的见证
——昆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生综述
输
如果把改革开放四十年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四十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四十年白驹过隙,蓦然回望,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已在昆区一步步成为现实并且获得新的发展。四十年来,昆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达16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5%,占比高于“十一五”时期12.5个百分点。民生领域“堵点”正在打通、“底线”加紧筑牢,“难点”开始破题、“保障网”更为牢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昆区改革开放满载期许,朝着实现78万群众共同富裕的方向,再次出发。
“守望相助好家园”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
●社会保障 织密百姓幸福网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命运变化映照着一个地区的沧桑巨变。
“这么多年,全家的生活主要靠我帮别人养羊和打零工维持,最困难的时候,有病不敢去医院看,凑不够还得跟别人借,在村里真是挺自卑的。”卜尔汉图镇村民庞来田说。庞来田的妻子患甲状腺慢性疾病,需要常年吃药维持,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女儿正在读中学。2016年,庞来田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包联部门为他量身制定了发展多种养殖业的帮扶方案,给予他妻子慢性病补贴每年1000元,夫妻均参加了新农合保险,在全方位的扶贫帮扶中,庞来田家于2016年底实现脱贫。“今年,养鸡能收入4000多元,到年底包联单位给咱包销了猪肉又能收入6000元,加上打工的收入9600元,日子越来越好了。”老两口一边念叨一边笑出了声。
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昆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47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底,昆区经过多次入户摸底、逐一清查和精准识别,确定没有符合国贫标准的贫困户,对57户困难户实行精准识别退出机制,经过十个月的精准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8万元,已有9户退出了困难户管理。
四十年里,昆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无到有,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9万人、22.76万人,基本实现农村户籍人口新农合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505元提高至620元。累计发放就业困难群体社保补贴8502万元,各类支农惠农补贴1776万元,低保金9428万元,各类救助金3896万元;累计投入2.6亿元,为11588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
在自治区率先构建“两中心一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尤其是2018年,昆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无论是在自治区率先构建的“两中心一平台”,还是在全市率先推行的退休人员微信生存认证,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干部在身边、社区一家亲”。老百姓有切身的体会:社保待遇提高了、参保覆盖面越来越广了、保障制度越来越健全了,百姓生活的幸福网越织越密了。
●学有所教 开创美好未来
1978年,昆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义务教育起点低、基础薄弱,教师短缺,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育发展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2018年,昆区已经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在校学生96431名,教师6214名,逐步形成了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校外教育为依托,民办教育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2017年,昆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十二五”期间,昆区九年义务教育人口普及率保持100%,各项指标均居全市乃至自治区领先水平。中高考成绩屡创佳绩,各项指标在包头市遥遥领先。
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教育理念提升,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改革创新到促进公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昆区百姓的脚下铺展开来,描绘出一幅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
昆区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近年来,昆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方针,提出了创建“优质基础教育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累计投入近17亿元,用于校安工程、校舍改扩建和信息化工程等,实现了班班都有多媒体,校校都有录播室、水冲厕所、塑胶操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团四小的国防教育和慎独教育、青二小的赏识教育、包钢实验二小的幸福教育、乌兰小学的雅行教育、包钢一中的男子足球等特色教育百花齐放,昆都仑区已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格局。
高梓渊荣获“2018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昆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四届推选并产生全国孝心少年的城区
2018年11月,高梓渊荣获“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至此,昆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四次推选并产生“全国孝心少年”的城区,“孝善城区”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孝老爱亲,崇德向善”在昆都仑区蔚然成风。2015年2月,昆区教育局荣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最高荣誉——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针对“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昆区率先在全市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改革,采取“划片招生”、“阳光招生”、“电脑派位”等方式,切实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实施校长交流轮岗、领航校长培养工程,累计交流轮岗63名校级干部,交流教师927人,“平衡”师资也成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带头人宋建东和孩子们在一起
截至目前,昆区有全国领航校长2人,引进了“余映潮工作室”、“吴正宪工作室”等全国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名师工作室21个。昆区骨干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自治区、包头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1400余人。
●老有所养 托起幸福养老“夕阳红”
“过去都说‘养儿防老’,谁能想到像我这样无儿无女的人老了竟然有政府给我养老,还有亲闺女一样的孩子来照顾我,我也想多活些年头了。”83岁的王淑珍是社区低保户,三十多年前老伴去世后就独自一人生活。华稀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刘美娟与王淑珍老人结成一对一服务对象,每周都要来帮助老人收拾家、擦玻璃、买菜买粮……今年母亲节,刘美娟约了两个同伴,带着白面和饺馅,到王淑珍家里包饺子过节。“从来都没过过母亲节,她真是我的亲闺女呀。”说起这些,老人忍不住掉眼泪。
银龄养老院工作人员与老人一起欢度佳节
近年来,昆区在自治区率先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建设,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社会服务资源,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为困难白内障患者送光明
目前,昆区已建成“一线”“一院” “一站”“一中心”和“一组织”的“五个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成1个12349为老便民服务热线、1个“银龄”虚拟养老院、39个社区日间照料站、45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63个社会组织,累计服务老年群众30万人次。
钢32#健康小屋免费为居民进行身体指标检测
建立钢32#等4个“智慧养老社区”,建成健康小屋4处,涵盖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多项功能,服务群众7100人。昆都仑区已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总体格局,成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地区。
●住有所居 共圆百姓“安居梦”
“侄子来看我,因为变化太大,找不到小区了。”家住青七街坊的张文行大爷高兴地说:“三十多年,从新小区住成老小区,现在又成‘新’小区。”斑驳的楼房墙体如今贴上了保温层并粉刷一新,昔日看着难受、住着堵心的老旧小区在改造后“颜值”大大提升。改的是房子,暖的是人心。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穿梭在昆区日新月异的街道楼宇中,也洋溢在每个人幸福的笑脸上。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
“住有所居、住有所安”,事关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昆区关注的民生重点。自2009年起,昆区开始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和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辖区内205个老旧小区得到了改造,改造覆盖率超过75%,改造总面积800余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0余万人。2016年,昆区又投资2.4亿元,对3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治理。2017年,投入4亿元,改造31处、建筑面积约181.2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持续加大的资金投入,不断加速的建设进度,多年来的不断努力,让昆区老旧小区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小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的现代住宅小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97万套,圆了近3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完成25607户棚户区改造任务。2018年,对70个居民小区进行老旧管网改造和天然气置换,2019年底14万煤气用户将用上安全清洁的天然气;在107个无物业小区全面推行准物业化管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打通全长约20.5公里的25条城中骨干道路,人均道路面积增加近3平方米、达到18.2平方米。
与此同时,宜居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北部区改造加快实施,甲尔坝、新城村村民住宅楼相继建成,北出口改造工程树立了包头城市出入口的新标杆;南部区建成4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商住小区;西部区建设积极推进,卜尔汉图中心集镇先后建设完成122栋住宅楼,7个村的村民已经入住。投入5.53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改变了农村牧区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面貌,赢得了群众赞誉。
●绿色发展 打造幸福生活最美底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四十年前的包头,气候干旱,环境恶劣,有风无景。有人笑称,来到这里后发现“包头”真是地如其名。对于昆区的干部群众来说,治理“心肺之患”,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是实现78万昆区百姓“蓝天梦”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阿尔丁植物园
11月7日是传统节日立冬,家住玉泉社区的赵继荣正在和家人包饺子。说起生活的变化,赵继荣笑得合不拢嘴:“烧煤做饭取暖几十年了,每到冬天就犯愁,家里烟熏火燎的,搬这点煤就麻烦得不行,这下好啦,以后就能用天然气烧暖气做饭啦,省事又干净。”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予了昆区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底气,也为群众的幸福感增添了更亮丽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各项林业绿化工程近2.3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2平方米,达到12平方米。昆河综合治理工程总长度达到16.1公里,“昆都仑国家生态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国家级湿地公园”申报成功。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实施了包钢原料场封闭工程、包钢高炉出铁场除尘改造、一电厂煤场全封闭等80余个环保项目。完成“三片两线”综合治理,“关停”污染企业91户,整治完成工业企业和生活服务业燃煤锅炉651台、燃煤窑炉88台。淘汰落后钢铁、水泥、稀土、焦化产能274.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680吨、氮氧化物1764吨,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7%。
昆都仑河湿地公园
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绿化用“加法”、大气污染用“减法”,昆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仅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反而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全国文化先进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三、第四批法治创建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地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荣誉背后,是持续刷新的民生刻度,是不懈追求的民生高度,更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图为市民在包头博物馆观看书画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昆区将以更坚定的信仰永葆初心、以不懈的奋斗推进发展、以忘我的奉献造福人民、以出彩的作为书写历史,答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幸福答卷。
《包头日报》(2018年11月14日) 04版
信息来源:包头日报 闫静
图片:昆区委宣传部
编辑:宋佳
校审:戴紫燕
欢迎大家给爱我昆都仑投稿!
爱我昆都仑邮箱:btkqwxb@163.com
【热点】区委副书记、区长邵文祥一行调研森林春天城市广场项目建设情况 还强调了这些内容!
【聚焦】昆区召开区委十一届第54次常委会会议 审议通过了这些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