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共建”的前提是“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一些结构性、瓶颈性、体制性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环境突发事件和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给国家环境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三期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美丽中国,全民福利,全民共享,需要全民共建。那么,如何凝聚社会共识,共建美丽中国?本公众号隆重推荐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刘友宾司长的文章,与广大网友分享!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来源于各社会主体环境行为的叠加,而环境问题的改善,也必然要依靠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除了有效发挥国家行政手段和市场力量之外,还应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有关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规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今年5月18-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胜利召开,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这次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动员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上,李干杰部长发表了题为《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全民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旨讲话,希望人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关注者、环境问题的监督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通过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育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力推进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 ——天津市纪念六五环境日暨津沽环保行、环境教育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环保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一是开展基础调查研究。
进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调查,了解公民环保行为基本情况和特征。对重污染天气与社会心理、公众情绪等的联系进行研究,探寻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公众情绪疏导及舆论引导策略。
1二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从“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监督举报、共建美丽中国”十个方面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规范,被媒体评为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之后的第四个十条——“公民十条”。
2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
三是强化环境信息公开。
自2017年1月起,实行每月例行新闻发布制度,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推动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至少每2个月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2016年11月22日,生态环境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两年来,由“两微”发展到“两微八号”,搭建起环境信息新媒体发布平台。新媒体发布平台已经成为向公众传递政策法规、宣传工作举措、科普环境知识、回应网民关切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公众第一时间获取权威环境信息的重要窗口。2017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8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生态环境部门全部开通两微,建立起以生态环境部两微为龙头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
3天津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四是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以此为抓手切实推动公众参与。2017年5月至今,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和各类设施单位共组织开放活动5498次,累计接待公众21万多人。与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于今年六五环境日当天在全国范围同时启动。
4五是弘扬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
举办“美丽中国”环保主题公益广告征集暨展播活动,从1200多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36部优秀音视频作品,通过广电系统在全国各地展播。连续举办两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深刻生态思想内涵、讴歌生态之美、展现可喜环境变化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坚持开展“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今年举办的第九届活动评选出7位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民间行动、公共服务、企业责任、学术精神、传播影响、文化引领的优秀年度人物,以榜样示范带动更多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52018年6月5日,“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揭晓
六是引导和培育环保社会组织。
建立环保社会组织数据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推动各地环保、民政部门重视对环保社会组织的引导。每年至少举办1期全国社会组织培训班;启动环保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小额资助活动;向90余家环保社会组织免费赠阅环境报刊。委托建立“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NGO联盟,不断完善环保社会组织管理。加大与高校环保社团联系沟通力度,召开北京地区高校环保社团座谈会,邀请高校环保社团代表与部领导面对面交流,建言青年环保责任。
62018年11月18日,第四届“天津环境文化节”京津冀高校环保辩论邀请赛天津预选赛总决赛在津云中央厨房举办
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各主体自我管理和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是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推进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2015年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它不仅有按日计罚、行政拘留和停产限产等措施,还单独设置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章节,把环境宣传和公众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是这部法律的鲜明特点和亮点。生态环境社会治理要坚持“底线思维”,依法依规。
二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科学意识是前提。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民生、健康等领域息息相关,舆论形势纷繁复杂,环境谣言不时滋生,需要我们以坚定的科学立场,准确的科学观点,广泛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养,这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的前提。
三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责任意识是关键。目前,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希望享有美好生态环境的人很多,能为之付出行动,遵守和履行相应义务的人应该越来越多,避免权利与义务失衡。必须加大公民应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宣传,不断强化责权统一、义利并重的观念,使公众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唤醒公众责任意识。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共识意识是基础。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各社会主体达成共识,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共建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的传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传递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正能量,培育公民的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共识意识。
五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形成合力是核心。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必须各方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简政放权;企业主动担起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以绿色生产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大众主动作为。
六是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宣传教育是保障。李干杰部长在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工作就是生产力,宣传工作也是主战场、主阵地。宣传工作下足功夫做到位,会事半功倍,反之则有可能起到负作用。当前生态环境舆论形势复杂,要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为推进全民参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
原题:凝聚社会共识,共建美丽中国
开发区糊弄,管委会敷衍,中央督察通报贵州黔东南
发展答卷,在“契机”中寻找!
无名工厂偷偷电镀,断电查封移送公安
曝光台 | 遥感执法监测机动车19台次,就有4台次超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策划设计
新媒体科
编辑
刘金鹏 张帅帅 李君
你真舍不得点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