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环保类“大法”施行在即:织密织严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网"!
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改变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缺乏专门法律的状况,织密织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网”。
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相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近十年来,由于土壤污染物累积到了相当的程度使得土壤环境质量问题集中爆发,镉大米、血铅事件的出现把土壤污染可能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呈现在大众面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使人民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势在必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空白,与已出台并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一道,完善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体系的法律制度体系。
《土壤污染防治法》,共七章九十九条,在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为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土壤污染预防、保护、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规则。在“风险管控和修复”中,严格区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管理制度。这部法律特别强调了土地的安全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土壤污染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政府责任制度、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土壤环境信息共享制度、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制度、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制度、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制度以及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等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市委市政府做出部署,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了八个作战计划,其中包括打好净土保卫战,对土壤污染防治提出了目标任务。2017年以来,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土壤环境保护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完成了全市4725个农用地土壤点位及207个农产品样品的采集测试,建立健全了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为让老百姓吃的放心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市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密切合作,严把建设用地准入关,严控被污染地块的土地流转,2018年1至11月全市84个疑似污染地块开展了场地调查,及时公布更新我市污染地块名录,保障建设用地环境安全,让老百姓住的安心。
三是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控新增污染。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52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用地土壤自行监测和周边环境监测;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管理,开展了遏制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专项督查行动和危险废物规范化检查,140家企业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污染防控方案。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水务局制定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实施方案,指导各涉农区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四是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制定了《天津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完成了100亩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区;启动了历史遗留污染场地天津农药厂、同生化工厂污染地块场地调查。
高!看人家的“臭泥塘”是如何变成“最美水乡”的?
环保“红利”释放后的巨变
这世界从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近看经济头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文实录 | “天津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策划设计
新媒体科
编辑
刘金鹏 张帅帅 李君
你真舍不得点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