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稻花香里说丰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共建美丽中国


生态治理前,七里海西海鱼池的生态亟待修复 。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河蟹是天津宁河七里海的知名农产品,七里海湿地封闭后,养蟹人搭生态快车,重新走出了一条稻蟹混养的康庄大道。


老杜,大名杜乃合,在天津宁河区七里海镇是数一数二的河蟹养殖人,和大部分七里海湿地周边百姓一样,过去老杜也在湿地核心区养蟹、开农家乐,靠“海”吃“海”。


杜乃合:“搞河蟹三十多年了,17年之前我就有五千多亩,在这里搞养殖。没想到突然停止生产了。”


为什么就不让生产了?原来,素有“京津绿肺”之名的七里海湿地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由于历史遗留和过度开发,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七里海巡查巡护支队长王宇:“以前的七里海因为都是村子管理,各自为政,把大的水域或者芦苇承包过去进行养殖、垂钓,势必会产生一些垃圾。”


为了遏制湿地退化,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从2017年起,天津宁河区实施了水源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挣钱的营生在生态红线内需要关停,老杜很心疼。但他也明白,生态环境好了,自己的养蟹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杜乃合和爱人经营着自家农场。


老杜从红线里主动撤出,开始转型。他承包了生态红线外的上百亩土地,成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攻稻蟹混养,培育“稻田蟹”和“蟹田稻”,走绿色发展之路。


杜乃合:“一地两产,既能产水稻又能产河蟹或者蟹苗。同时一水两用,这一水又能种水稻又能搞水产养殖。我们现在把七里海河蟹的原种延续下去,给农民找到一个增收的切入点。”


有了老杜的带头效应和政府的多项支持,稻蟹混养在全区迅速推广。宁河区政府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更多百姓开展立体生态种植养殖,目前宁河区已发展16万亩稻蟹混养田,预计每亩可增收500-1000元,全区总产值可增加1亿元以上。这也坚定了老杜和养殖户们把生态品牌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杜乃合:“大家认识到什么呢?搞健康生态有益的食品,肯定有一个大的市场,把稻田跟养殖结合在一块,效益会提高一大块。”


如今的七里海湿地,草木竞秀,百鸟云集。

  

七里海的老百姓的改变,巡查巡护支队长王宇看在眼里,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王宇:“现在出门抬头见蓝天,随处见绿水。老百姓保护生态都是自发的,这种理念已经注入他骨髓了。”


来源:央广网

往期精彩回顾


天津市提前完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

如椽大笔起津沽── 天津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代表作”

今年是碧水保卫战收官年 天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天津:实施“六大工程” 让绿水绕津城

中央主要媒体关注天津绿色发展

天津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策划设计:宣传教育室

编辑:王怡然 武婷

你真舍不得点赞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