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放弃谷歌回老家二本教书的清华姚班生,现在怎么样了?

程序人生 2020-12-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inkedIn Author 小女贼


作者 | 小女贼
来源 | LinkedIn(ID:LinkedIn-China)

“‘代征友’清华本硕男生,坐标山西。”
张昆玮,就是那个清华本硕男:还在北京的时候,他曾在清华BBS水木社区发过类似的帖子,找到前女友。
如今回到老家,他只想沿袭当年的成功经验,找个女友。
但看到朋友帮忙发的帖子,他没报太多希望:老家,毕竟不一样。
不曾想,帖子发出没多久爆了,不是因为相亲,而是他传奇的履历:
清华姚班,在摩根大通谷歌呆过,拿过NOI金牌,如今在老家二本当老师。
拥有如此恢弘过往的人,为何要回老家?
揣测肆虐,最高赞的留言只有四个字:怎会甘心?
而真当我通读完张昆玮的前半生,才发现还是我们太过天真。



“我不是甘于平凡
而是看懂了生活”
 
“征友贴”是8月初发的,争议最大的时候,张昆玮接受了量子位的采访。
还没开始,他就说了这么一句:
“这次之后,不希望自己再去说点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就像贴子下他同事说的:28岁的张昆玮,是个有时代共性的群体焦虑,也有90后自由精神的人。
张昆玮是清华姚班生,他考上清华,所有人都不意外。
知友@Owl7firefly,一个自称是他小学同学的人讲述:
“还在大家都喜欢扔沙包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看书,一次ZKW的爸爸来接他,找了很久没找到,后来发现他安静的在一个角落看书,到了初中高中更是,一直超前学习。”
张昆玮本人提到清华,讲的却是第一次舍弃:硕士读完,修过博士课程,但很快发现科研不适合自己,放弃博士,离开科研。
放弃摩根大通跳槽去谷歌也是:去了摩根才发现,二环金融街生活成本太高,也无法解决北京户口,谷歌有业内公认的舒适环境。但一边学习,一边悠闲工作的小确幸并没有持续多久。
跳槽的第二年,张昆玮开始困惑:
“北京地铁沿线的房子已经涨到几百万上千万,如果贷款 30 年,每年要还的钱基本是我全部的收入。收入可以涨,但是万一经济不景气呢?”
无论上学,还是就业,他就那么一次次的选,一次次的否定再质疑,最后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我不愿意像成功学说的一样,为了成功舍弃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爱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
他还是回了老家。

“你眼里的光鲜
在我眼里只是选择”
 
帖子下,有一条留言很是醒目:
“前几天看到了华为天才少年,现在又看到了张昆玮,两相碰撞,百感交集。你能说谁更好吗?有些人拼命追求的东西,有些人触手可及却不屑一顾!
他觉得这是人生追求的根本差异,不予置评,更无法言说。
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湖北通山男孩张霁,因年薪201万入职华为被知晓,后来好事者发现计算机大神张霁,根本不是“优等生。”
落榜复读,再考依然还是三本。
一个三本武昌理工学院的小城少年,到985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再到8篇TPDS顶会论文作者。
(TPDS,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计算机系统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3个A类顶级期刊之一,分量不可小视。)
201万的年薪offer也不是他的高光时刻,在这之前早有企业给他出价360万。
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张霁接受采访时却说:我只是个普通人
就像选择201万年薪,而不是360万那家企业时,他说的:“研究方向和华为比较匹配,加入华为就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别人眼里象征成就的最高薪,在他的眼里只是一个普通的选择。
就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官方发文中提到的:
“拿到华为‘天才少年’offer的那一刻,他们无一例外地并没有太多惊讶。
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他们的价值也远非简单能用金钱衡量,那些熠熠闪光的可贵品质,本身就已是无价之宝。”
张昆玮,和张霁,急流勇退,还是涅槃逆袭。
所有的努力和选择,不过是在寻找使自己内心丰盈的那个内核,无人喝彩,眼神依然可以熠熠生辉,独自窃喜的小确幸。
 

“何其有幸
找到自我”
 
卢梭说:“大部分人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我也不止一次的在朋友圈发:“大多时候,没有情绪,说不出是好,也说不出不好。”
删了发,发了又删,成了矫情的奴隶。
直到看到了那篇《一个北大状元的抗抑郁史》。
考上北大的状元游安(化名),在大三确诊抑郁症,休学一整年。
洋洋洒洒的几千字自述里,有一段印象深刻,描写的是她金榜题名,以为终于可以放松之后的醒悟。
她写自己就像励志电影的主角,却被一句“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打垮。
她说:“生活不是励志电影,不是童话故事
它们往往只关于一件事,始于艰辛,终于圆满;他们会见好就收,终结于高潮之后。
但生活不会,人不会一成功就死了。
人要继续活下去。
而知道‘成功’之后如何活下去的人,很有可能比知道如何成功的人还要少。”
游安称自己是小镇做题家,早已在题海中磨光了对所有的热爱,也早就丧失了给自己找方向,做选择的能力,至此抑郁。
很扎的真相: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你妈觉得你成功”+“你朋友觉得你成功”+“隔壁王大爷觉得你成功”+“网友ABCDE...都觉得你成功”。而偏偏忽视了一点,“我觉得自己很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持续性沮丧,间断性振奋的根源:
没有魄力放下那些东西,捡起“生活”,又没有决心,逼自己锻炼出强有力的实力。
写到此处,再回头看回乡的张昆玮,每月5000元,加上业余给曾经的母校实验中学讲些课,在网上接一对一的竞赛辅导,一个月上万。
形容起最终的选择,他讲了一个小事:“当你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睛的时候,你会忘掉一切忧愁和不快。如果能献身于家乡的基础教育,我也不算荒废一生吧。”
别人眼里的“信息学老师”,孩子眼里的“世界金牌教练”,他终究是找到了自己的小确幸。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争议一直很大,我只想说:祝有地上的六便士,也有头顶的月亮。
每个人都可以足够坦诚,摒弃旁枝末节,找到喧嚣之外,能使自己沉浸的那片净土。


更多精彩推荐

计算产业如何加速突破?鲲鹏开发者技术沙龙带来新答案

从农场女孩到首位图灵奖女性获得者,回顾法兰西斯·艾伦的辉煌一生

华为澳大利亚大动作,终止4.9亿投资;iPhone 12 或10月13日发布;Swift正式登陆Win 10 | 极客头条

硅谷2020最新大数据学习路线:科学使用这一招,12周助你成为数据分析师

国产开源,GitHub 标星 47000+ ,百度飞桨从打响第一枪到战役突围

用以太坊承载的比特币,还只是起步阶段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