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1—13课基础知识汇总》

中考历史 2021-08-08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三要素: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北周外戚) 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

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炀帝 605年开始开凿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两长:全长2700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价:

积极: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朝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  

时间:618年  人物: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1.唐太宗继位:626年,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2.措施:

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

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治国效果: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注:评价唐太宗:

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即位:她是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措施。

3.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1.唐玄宗即位: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2.措施: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

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④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③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素质。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 农业:①垦田面积扩大 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③ 兴修水利

2. 手工业:

①纺织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注:唐朝时期是市、坊分开的

市: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坊:长安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2.民族交融的表现:

①杂居、通婚;

②少数民族在朝廷中担任官职;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唐与吐蕃的关系:

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定力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包、刚健豪迈。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杜甫--诗圣--唐由盛转衰,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中唐时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书法:代表人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3.绘画: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 《送子天王图》


注: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注意吸收外国先进文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学习内容: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贡献:

①在日本传授佛经 

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

表现:

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科举制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唐朝与天竺的交流

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     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贡献: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②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

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乐于奉献、信守承诺


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

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

④对外交通发达。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起叛乱,被平定。

2.原因:

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

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3.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由盛转衰;

③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②藩镇割据;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概况:

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9个南方政权+1个北汉)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①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注: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③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勤政爱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东京

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兵—加强兵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

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权—加强行政权:

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钱—加强财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表现:①文臣统兵;②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注: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

积极: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

①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建立 

2.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燕云十六州;

宋真宗时期—澶渊之战;辽军大举攻宋,寇准劝皇帝亲征,士气大振,宋军打退辽军。

宋真宗时期—澶渊之盟  

内容:①宋朝给辽岁币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评价:

①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②另一方面议和使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元昊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和:西夏与北宋和谈,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4. 注:对辽、西夏与北宋关系的认识:

①有和有战,和是主流;

②对中华民族来说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建立政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上京。

2.1125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

4.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杭州)

5.南宋岳飞抗金功绩:①收复许多失地 ②取得郾城大捷

岳飞被杀:宋高宗、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注: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①岳飞抗金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②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抗金斗争,屡建战功;

③冤死使人民对他更加同情怀念。

6.宋金和议内容:

①南宋向金称臣②南宋给金岁币③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结果: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评价:①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②另一方面议和使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主要原因;

②南方战乱较少;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

2. 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水稻):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常)熟,天下足”;

③推广复种技术,新工具秧马。

2)经济作物:

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②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

3.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①北宋时,南方(四川、江浙)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从海南岛兴起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①五大名窑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南宋时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 、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最早的船坞;③南宋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先进的指南针。

4.商业贸易的繁荣:

1)国内商业:

①商业城市有开封和杭州,打破空间(坊、市)和时间(早市、夜市)的限制;

②乡镇形成草市;

③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①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②贸易范围广;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设有蕃坊。


注: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①政府鼓励;

②造船业发达;

③航海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宋朝时发明指南针;

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3)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①商贸的繁荣;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5.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2.1227年,蒙古军队灭掉西夏。(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去世)

3.1234年,蒙古灭掉金。蒙古灭金后,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持续了40多年。

4.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北京)

5.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注:元朝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王朝;④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注: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如何看待元朝统一与文天祥的抗元?

①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②元朝的统一具有进步性,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③文天祥抗元具有正义性,抗元失败后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加强对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巩固统治,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

1)中书省—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政务;

2)枢密院—军事;

3)御史台—监察。

在地方:

1)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中书省;

2)设置了10个行省;

3)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注:行省制度的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4.元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管辖方式

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丰富的文化生活出现原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②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表现: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

戏剧表演—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兴盛起来。

传统节日—宋代时,春节(宋代时称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3.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每首词有一定格式,叫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等。

苏  轼--北宋--豪放派--豪迈而飘逸的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委婉清秀细腻--《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雄奇阔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元曲: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5.史学: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来源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既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史学双璧: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印刷术: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是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经济、省时。

外传: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东南亚,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蒙古西征时传到欧洲。

影响:①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②降低了制书成本,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2.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人们利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就是罗盘/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外传: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影响:

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3.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领域,制成管型火器→元朝时,发明了金属作筒的火铳。

外传: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

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

②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4.注: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①经济的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权由并立走向统一,社会局面相对安定;

③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对外交往吸收了外国的先进科技;

⑤对前代的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创新。

5.发达的中外交通: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中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影响:

①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②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制度和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促进了欧亚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6、面对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你有何感想?

①祖先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人很聪明;②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7、我国古代科技发达,却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我们要勇于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关阅读: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全册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答案》

部编版:七下历史思维导图+知识提纲

思维导图 | 七年级下册朝代史思维导图课件

单元试题|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练习题》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单元《复习提纲》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

 


2020中考政史群

欢迎各位家长、学生积极交流

入群后必须修改群备注

“地区+学生年级”

加因材教育微信:18205613175

邀请进中考群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8205613175

七八九上下历史精品课件、教案、学案、课课练、单元期中期末试卷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邮箱、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立即发您邮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