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还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2.[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3.[2018·益阳]小明准备编辑一份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以下四项内容中不能入选的是()4.[2019·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5.[2018·黄冈]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6.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8.[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9.[2018·舟山]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10.[2019·孝感]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11.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12.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13.[2019·长沙]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著论24篇(注:内篇9、外篇15,共24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14.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出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哪一运动?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哪一资产阶级政党?1924年,当康有为反对冯玉祥驱赶溥仪时,孙中山在广东创建了哪一军校?(2)“联系”能感受思想家的魅力。概括下列材料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1917—1924年间俄国实践这些主张的具体史实。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体验”能感悟“常人”的情怀。指出下列材料中“国事”的基本含义,从材料中你能体验到作者怎样的情怀?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撼。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林觉民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13.(1)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看法:“西学为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中学为体”依然想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14.(1)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中国同盟会。黄埔军校(或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2)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十月革命(或建立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3)通过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挚爱妻儿,但为国家抛弃自己的小爱。(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微课|中考历史主题复习精讲+配套习题(1-32)
【精品微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20)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微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微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来源网络 侵权告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
2020年最新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总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