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春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中考历史 2023-02-11
数学微课
语文微课
英语微课
化学微课
道法微课
历史微课
物理微课
生物微课
地理微课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点击阅读:2020年中考孩子政史太差怎么办?有救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期中试卷(一)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

A. 赵州桥的修建

B. 大运河的开凿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市舶司的设立

2、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  )

A.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 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 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3、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

A. 唐玄宗时

B. 武则天时

C. 唐太宗时

D. 隋炀帝时

4、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 杜甫、李白

B. 白居易、韩愈

C. 杜甫、白居易

D. 杜牧、李白

5、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谐,被少数民族拥立为“天可汗”他是(    )

A. 汉武帝

B. 隋文帝

C. 唐玄宗

D. 唐太宗

6、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中描写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状况(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宗

D. 武则天

7、 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8、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0、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11、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中书省     

C. 行省制     

D. 尚书省

12、分别建立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契丹、党项、女真       

B. 党项、契丹、女真

C. 女真、契丹、党项       

D. 契丹、女真、党项

13、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中书省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贞观政要》

D. 《金刚经》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调整政策

B. 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 南方贸易发达

D.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



材料二: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一书,这本书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图2)

材料二:(如图3)

图3


材料三: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当政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请分别写出其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或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武则天为完善这一制度作出了什么贡献?宋代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体现了宋代实行的哪一重大政策?



18.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三点即可)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说出A、B、C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


19.识读如图,请回答:



(1)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元朝时由哪个行政区管辖?看看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管辖?



(2)元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什么机构管辖?



(3)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



(4)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5)元政府中央和西藏、台湾的关系与前代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七年级下期中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AD   

6—10 BADCA   

11—15  CABBD

二、材料题

16、

(1)唐玄宗;开元盛世。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4)玄奘;《大唐西域记》

17.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隋炀帝;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重文轻武政策。

18.

(1)隋炀帝(杨广)和元世祖(忽必烈);目的:巩固统治。

(2)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3)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市舶司。

(4)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19.

(1)辽阳行省;

(2)宣政院。

(3)行省制度。

(4)影响: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

(5)元朝时期,西藏、台湾归元政府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七年级下期中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2. 隋唐时期,国家新设置的政治制度中,最突出的是(  )

A.三省六部制,皇帝制 

B.中央集权制,科举制

C.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 魏晋以后、隋唐之前,把持了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是(  )

A.中小地主子弟   

B.出身卑微但有学识的人  

 C.世族门阀       D.庶族子弟

4. 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5.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一位封建皇帝的统治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封建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 稳定了武则天后期动荡政局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 唐玄宗  C.唐高祖   D. 唐高宗

7.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 开皇之治  B. 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 文景之治

8.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善于纳谏   B、轻徭薄赋 

 C、重用人才  D、减轻刑罚

9.如果我们想去日本探寻中日友好的见证,可以去 (  )               

A、唐招提寺 B、大昭寺  C、大雁塔     D.那烂陀寺

10.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大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中华帝国的衰弱

11.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新创的釉彩陶以青、绿、黄为主色调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唐朝时期,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求取佛教经义

1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南北朝  B.唐朝  

C. 五代十国   D.南宋

14.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15.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6. 瓦舍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7.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金灭辽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西夏

18.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 .寇准  D.秦桧

19.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A.唐朝长安    B.北宋东京  

C.北宋四川    D.南宋临安

20. 右图是蒙古钱币,钱币中人物的贡献是 (  )

① 统一蒙古各部 ② 建立蒙古政权 

③ 正式定国号为元 ④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3分)



(2)材料一中的两人对发展汉藏关系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3)以上这些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3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1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23、图中学史(共11分)

阅读元朝疆域图,请回答:

1.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元朝是在攻灭哪一个政权后,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3分)



2.元朝时,在地方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哪一个朝代?(2分)



3.元朝时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当时台湾叫什么名称、隶属哪一机构管辖?(3分)



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作用?(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2分)



  (2)六部有什么作用?它对谁负责?(2分)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2分)


    

七年级下期中试卷(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材料解析(共28分)

21,(1)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高宗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3分)

(2)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汉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2分)

(3)说明汉藏关系密切、友好。(1分)

22. (1)南方劳动力大幅度增加;南方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稻米产量举足轻重。

(2)经济中心南移。(3)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23、图中学史(共10分)

1.元世祖忽必烈(1分);元朝是在攻灭南宋流亡政权后,在1279年统一全国的(2分)。

2.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进行管辖。(1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1分)

3.元朝时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1分)当时台湾叫琉球,隶属澎湖巡检司。(2分)

4.元朝时,把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统一置于中央管辖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分)

24(1)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2)帮助皇帝处理朝廷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加强了君权。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八年级下期中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3.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4.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7.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

发电量

2.76 kW·h

2 949 kW·h

10.9 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8.“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机床厂  

D.武汉长江大桥

9.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

12.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4.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16.“三起三落/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摔打/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划时代地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轨/ 使共和国的国力/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壮大。”上述材料称赞的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D.周恩来

17.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促进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18.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该小组再设计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   )

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

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19.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一历史重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

21.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原子弹;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6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4分)

 

(3)结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2分)

 

22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6分)

单元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单元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A: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C:   



D:大跃进和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E:实行    

F:  



G:全面免除农业税

H:  



(2)进行A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由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4分)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请写出对应字母)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已过去150年;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50年之后的21世纪中叶。两者相加,一共是200年的时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材料一中“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4分)

 

(3)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即可,4分)

 

 八年级下期中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 B D B D C C D B D

11-20 A D D D C B C C D C

21.(1) A:②⑧;B:①④⑥;C:③⑤⑦

 (2)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3)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

22.(1)A土地改革  C⑤  D人民公社化运动  E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F① H④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

(3)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符合题意 ,言之有理即可)

23.(1)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⑦坚持改革开放;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方面即可)


八年级下期中试卷(二)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

往期资料分享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 

2020中考: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演练(2019试卷)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19)

2020中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2020中考:初中历史《识图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专题知识思维导图汇总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6课基础过关》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基础过关》

中考历史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中考道法:210个时政热点汇总

 2020年中考:初中历史《新冠疫情与中考(一)》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2020年4月版中考道法、历史书奇制胜考场速查秘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